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87章 涓滴成江河

书名: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6

赵黍手捧书卷,一旁炉火正旺,灼灼火光将赵黍半张脸映得通红。

“你在看什么”石火光从外面走来,低头瞧了炉火一眼。

“韦将军新编的兵书。”赵黍说。

石火光紧张问道:“你怎么看起这种书了难不成要到军中效力”

赵黍轻轻摇头,提笔在书上勾勒几笔:“书中讲述修士如何与军阵兵士一同御敌,按照不同术法运用、修为高低,各有不同职责安排。”

“我没听懂。”石火光坐到赵黍对面,拿起蒲扇朝炉鼎扇风鼓火。

“以前修士随军助阵,其实并非归属军旅行伍,到了战场之上,两方将士厮杀,敌我修士各自拉开架势斗法,互不隶属。”赵黍说:“韦将军觉得,如此排布对战事大为不利,倘若修士斗法失败,军阵士气往往难以为继,反之亦然。

他认为修士可以直接归入军中,擅长剑术的作为陷阵锐士,善用丹散符水的留营施救,精通召遣的可以充当斥候,至于能够运用四象五行之气的,那便是鼓风发火、专司攻战。”

“依据短长,各司其职,以前也是这样啊”石火光面露困惑。

赵黍说:“还是不同的,韦将军目前正在筹建新军。未来新军之中的修士不再是每逢出战时从各家馆廨调派,战事一毕就遣散,而是要常驻军中。”

石火光言道:“可修士研习术法,并非是为了战场杀伐。”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赵黍放下书卷:“可是华胥国设立馆廨,本意不就是希望馆廨修士各展所长么而且战场上也不全是杀伐攻战,比如金鼎司祭造符兵法物,也是要用到战场上,我们只是没有亲身犯险罢了。”

石火光暗暗点头:“这样也好,省得亲临战场。”

赵黍沉默片刻,问道:“石老,我父亲当年修为如何”

石火光一愣,低头回答:“他跟罗希贤一样,修炼的也是沧浪洗锋篇,只是修为远不如现在的你。”

“怀英馆当年是不是有很多人像我父亲一样投军报国”赵黍问。

石火光的神色好似陷入了回忆:“他们都跟着你父亲一起投军去了,没几个能回来。”

赵黍问:“父亲在怀英馆很受追捧”

石火光点头说:“当时国家在危难关头,人们也不像现在这样勾心斗角,你父亲广交豪杰、遇事不辞,大家都很敬重他。”

赵黍表情微妙,自己跟父亲可谓是性情迥异。只是不明白,父亲既然这样受人敬重爱戴,为何母亲偏要改嫁

无言感叹,赵黍收起书卷,石火光说:“你先去歇息,我来看着炉火就好。”

赵黍点头,随后皱眉道:“崇玄馆那几个家伙也是越发懒散了,这几天每到夜里就离开金鼎司,真是不务正业”

石火光则说:“人家白天在司中开炉炼丹,也算履行公务。他们出身崇玄馆,习惯福地清修,估计是不喜欢衙署拘束。”

赵黍不悦,直言道:“这帮家伙不知朝廷最近急需除瘴散和辟瘟丹么我看是崇玄馆的日子过得太好了,真要他们干活,各种敷衍了事”

石火光劝告说:“既然知道他们是如此,也就不必过于苛求了。”

赵黍生着闷气离开,刚要返回西院,正好看见郑思远一身酒气,扶着院墙喘息。

“你出去喝酒了”赵黍上前问道:“你之前不是说要回家一趟么怎么弄成这样”

金鼎司虽然设有静室,但毕竟属于朝廷衙署,若是家宅就在东胜都的修士,晚上自然各回各家。不过郑思远倒是不怎么回家,或许以他的出身,回到家中也不受待见。

“家里老人高兴,被灌了几杯酒。”郑思远答道。

赵黍提醒说:“若不是要用酒水发散外丹药力,最好不要饮酒过量。素脉丹心诀讲究气机畅达无碍,饮酒过量容易让真气散出穴窍、自损修为。”

“我、我记住了。”郑思远羞愧难当。

“我那里应该还有一些解酒醒神的药散,跟我来。”赵黍将郑思远带到房中,找出药散化入温水之中。郑思远服药调息,过了好一阵脸色才舒缓下来。

“多谢赵执事。”郑思远起身致谢,赵黍伏案看书,随便应了一声。

然而郑思远一直待在房中没走,赵黍有所察觉,抬头问道:“还有何事”

“我有一件事要跟赵执事说。”郑思远犹豫道:“我大哥也就是郑图南,想要见赵执事一面。”

赵黍面无表情:“他要见我作甚”

“他说自己先前几次冒犯赵执事,深感愧疚,打算设宴邀请赵执事,并且当众谢罪。”郑思远说。

赵黍冷哼一声:“他郑图南要跟我谢罪”

郑思远低着头不敢应话,赵黍收起脾气:“我就直说了吧,我不相信你这个大哥。之前来考校时,他甚至当众欺凌你,这种人性情乖张、不知收敛,你对他有所敬重,反倒是大加放纵,对你对他都无益处。”

“我明白了。”郑思远答道。

赵黍放下笔,问道:“这种人不大可能主动认错,要么是遭了重大变故、性情剧变,要么是迫于形势。是不是你们家中老人让他这么做的”

被点破实情,郑思远抬头答道:“没错,大哥没有通过考校,被家中长辈责罚。于是打算设宴款待赵执事,希望能够、能够”

“金鼎司公务繁忙,不留闲人,更不留无用之人。”赵黍打断道:“当初考校科目分明,做不到也怪不得旁人。”

郑思远说:“大哥也不一定要来金鼎司,家中长辈听说朝廷正在筹建新军,赵执事与韦将军往来频频,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让大哥在新军中谋得一份差事。”

赵黍一时间无言以对,仔细思索一番,心想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朝廷筹建新军,是为征讨来犯之敌,不是让一群酒囊饭袋捞取好处的。”赵黍话中带怒:“我应该夸你们郑家长辈消息灵通吗事关新军,不去找韦将军,居然直接找到我这里来”

郑思远惶恐不安,无言以对。赵黍正要拒绝,可转念想到解忧爵,于是言道:

“罢了,想来你也是受制于家族亲缘,不好拒绝长辈。我不为难你,但也不会直接答应帮忙,郑图南如果要设宴谢罪,我自然会去。你照实答复就是了。”

天气逐渐转凉,赵黍仍旧专注于金鼎司的各项事务,少见外客,直到郑思远转告,郑图南要在东胜都之外的庄园设宴款待自己。

原本赵黍还嫌麻烦,后来还是趁安阳侯来司中视察,两人谈及此事,对方点头说:“还是要去,先不说郑图南是否能在新军中谋得一官半职,鸠江郑氏终归是崇玄馆仙系四姓,多跟他们往来联络,本身也不是一件坏事。如果能略有建树,那就更好了。”

“世叔莫非觉得,鸠江郑氏在另寻出路”赵黍问。

安阳侯回答说:“但凡世家大族,若是家主有足够智慧,就不可能盯着一条路走下去,让自己毫无转圜余地。大家同在朝中,还未到撕破脸皮的地步。

只是梁国师与永嘉梁氏在崇玄馆中专权独大,另外三家免不得要另寻出路,给自己和家族子弟谋求更高的位置。郑图南此人不适合金鼎司,可要真是去新军当一个小校,倒也未尝不可。”

“这事我说了可不算数。”赵黍言道。

安阳侯笑道:“世侄也不必顾虑,新军能够成功筹建,几乎取决于你在金鼎司办事得力。不然的话,也是有心无力啊。”

赵黍问:“朝廷在这时候筹建新军,莫非有什么用意”

“世侄应该知晓,梁国师有一个远房族弟,名叫梁豹,如今是华胥国骠骑将军,负责镇守拒洪关,抵挡有熊国兵马。”安阳侯说:“此人掌管华胥国近三成兵马,麾下不乏经历了五国大战的宿将锐卒。而且拒洪关位置紧要,位于三川上游,顺流而下能直达东胜都。可以说,我华胥国的半数命脉,就拿捏在梁豹手中。”

赵黍言道:“我也有所耳闻,据说梁豹在五国大战时已是一员猛将,但遭遇有熊国修士刺杀,受创极重,全赖梁国师救治,因此对国师死忠不二。”

“所以世侄应该明白,为何国主必须要筹建新军了。”安阳侯说道:“其实这事想来也该多谢世侄。”

“世叔何出此言”赵黍不解。

安阳侯叹道:“国主一直有意筹建新军,以此制衡梁豹。但过去总是碍于梁国师劝谏,他的理由也不好反驳首阳弭兵至今,国中已经裁撤各军、大加整顿,实在没必要新建军旅。而且就是因为天禄军、赤云都诸事,搅得国中余波未定,这几乎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但世侄祭造符兵,让状况大为改观。尤其是经历了星落郡一役,军中将士以符兵斩杀贼寇,加上各家修士随军助阵,大大助益了剿匪之功。偏偏梁朔抱着故旧作态,却仓猝败亡,这更让梁国师难以辩驳。”

赵黍闻听此言,说道:“符兵在星落郡剿匪未必有太大用处,主要还是韦将军用兵如神。我前些天品读韦将军编撰兵书,深感军器兵甲再好,也要看用兵之人如何发挥。”

安阳侯则说:“光有新军,若兵甲给养、粮草军需被他人把持,新军也无大用。世侄如今应该明白,金鼎司是何等关键了吧有了世侄创制的符兵,国主就能名正言顺设立金鼎司,而新军筹建也是顺理成章了。”

赵黍没有料到,自己居然会牵涉进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而且起因还就是自己的无心之举。

“鸠江郑氏显然就是看明白这一点,家中老人不放心只有郑思远来金鼎司,希望把郑图南也安插进新军之中,给家族未来前途做好铺垫。”安阳侯说:“万一梁国师哪天飞升成仙,留下崇玄馆这么一个大摊子,又没有可靠后人来接继,那仙系四姓注定是要分家过了。”

赵黍又问:“莫非世叔很看好鸠江郑氏”

“不,在我看来,鸠江郑氏行将就木,若是没有仙系四姓的名头,他们不过是虎狼之辈眼中的鱼肉。”安阳侯笑道:“此事趣味之处在于,鸠江郑氏能有如今这种地位,根本还是受梁国师和崇玄馆的庇荫,可他们恰恰想要脱离梁国师的掌控。”

“他们这是在自取灭亡啊。”赵黍言道:“难道梁国师坐视此等事情发生”

安阳侯说:“所以我才说,你不妨多与鸠江郑氏往来,这也是分化仙系四姓的办法。梁国师若是任由事情发生,鸠江郑氏没有吃到教训,反而会不加收敛。如果梁国师雷厉风行,对郑氏大兴挞伐,那另外两家又会作何想法估计都要加紧思量自己的处境了。”

“梁国师恐怕还没到众叛亲离的地步吧”赵黍说:“不是还有梁豹在边关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安阳侯言道:“梁国师的权势地位,当然不会因为你跟郑氏一场宴席就动摇。但比起当面顶撞,这种谁也说不出错处的往来,反倒更为有用。”

言及当面顶撞,赵黍明白,安阳侯就是在说自己当初在星落郡劝阻梁韬杀降一事。

聊完之后,赵黍心中有数。稍作准备,此次赴宴还带上了郑思远与贺当关。

他倒不是怕了鸠江郑氏,但一个人前去赴宴,多少显得气势不足。就算他自己不在意,人家郑氏也会有想法。

在东胜都这段日子,赵黍算是明白人心相隔如天堑,唯有设身处地考虑事情,才能相处融洽。

而且赵黍打算趁机探听解忧爵的事情,带上贺当关,算是让事主参与其中,有什么道理也方便说。

临走之前,赵黍顺便处理一些琐碎事务,正好荆实前来,交来一批驱除蛇虫的符咒。

“好,辛苦道友了。”赵黍扭头把符咒交给石火光:“这批符咒与除瘴散、避瘟丹归拢一同,记得录入簿册。我先去郑氏庄园赴宴,估计今天晚上就不回来了。”

一旁荆实望着赵黍离去的背影,清冷目光中多了一分锐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19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