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194章 虎啸空山野

书名: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6

赵黍一边度量洞室大小、测算方位,一边抬手掐算,同时询问起灵箫:

“对了,以前都没怎么听你聊起过白额公。真元锁在他手中时,你没有现身指点他么明明他更有办法带你回到真元玉府吧”文網

“我仅存一点真灵,白额公抢到真元锁时,又不是像你当初那样修为浅薄,我自然不宜现身。”灵箫言道:“何况白额公本性好斗,在洞府中解化的原因,便是受伤势拖累。”

赵黍拿出神虎真形,随手祭出,一头铁铸猛虎现身,感觉到此物与这座洞室有一丝微妙感应。

“当初我们来到洞府,并未找到白额公的遗蜕骸骨,难不成他就是在此地解化”赵黍抬眼四望。

“不错。”

“白额公受了什么伤是什么人伤的他”赵黍想起自己过去几次受伤,庆幸被及时调治,不至于留下隐患。

“上景宗。”灵箫说。

赵黍闻言一惊:“是那个位于天城山的上景宗”

“看来这个宗门传续至今了。”灵箫语气平淡,并无惊奇。

“何止”赵黍说道:“如今昆仑洲玄门仙道,有三才并立之说,分别是崇玄馆、上景宗与太乙门。其中前两家的道场分别在地肺山与天城山,而太乙门并无固定道场洞府,门人弟子隐现市井、出没红尘,号称以人间为道场,因此有三才之说。

而天城山就位于有熊国,上景宗的地位大致可以类比华胥国崇玄馆。有熊国四仙公皆是上景宗门人,也有不少皇亲国戚拜上景宗修士为师。不过相比起梁韬,四仙公的权势倒是远远不如。

当年有熊国太祖沈恒打算废长立幼,右相前往上景宗请四仙公下山,扶保太子,让有熊国早年避免一场内乱。而四仙公也因此在有熊国备受重用,顺带使得上景宗成为有熊国仙道正宗。”

灵箫说道:“近千年前,上景宗或许不如今日鼎盛兴旺,但也是高人辈出。”

“那白额公为何会与上景宗结仇”赵黍问。

“当年有一大妖意图统合世间妖物,称雄争霸。”灵箫语气平淡:“白额公虽然心向玄门仙道,但奈何出身出身非人,又好打抱不平,自然卷入杀伐争斗之中。白额公与一伙妖物进攻天城山,上景宗修士联手御敌,群妖败退,白额公也受伤沉重。后续又有其他修士前来截杀,白额公伤上加伤,几乎要中途殒命。”

“大妖统合世间妖物”赵黍略作思索:“莫非是金睛妖王”

千年之前,昆仑洲妖鬼精怪比今时今日要活跃得多,妖物不止存在于人烟稀少的偏僻山野,甚至能公然割据一方,食人饮血、暴行不绝,因此人妖之间冲突不绝。

其中有一只猴妖,久服日精月华,修为精深、颇通人事,于是网罗世间妖怪,占据大片山川湖泽,自封为王,因其双目金光闪耀,世人称之为金睛妖王。

这金睛妖王的确号称要一统万妖、开创妖国,然而在赵黍印象中,这妖王也仅仅是在昆仑洲一隅兴风作浪,远远谈不上统合世间妖物。

反倒是许多妖邪之辈听闻此事,纷纷借着金睛妖王的名头,在各地大兴杀戮、横行作祟,一时间闹得怨气冲天。

据说当年也有不少修仙高人挺身而出,斩妖诛邪,花了许多岁月才将妖邪纷起的乱局压制下去,青崖真君应该就是在那时候渐露头角。

至于那金睛妖王,传说是被仙家镇压,也没留下多少详实可靠的记载。

“狂妄之辈,无分仙妖人鬼。”灵箫懒得计较。

赵黍言道:“上仙这话,似乎不光在说金睛妖王。”

“我明白天夏朝赞礼官为何打算凭纲纪法度把握天地造化,无非是希望振兴人道,制约一切非人之属。”灵箫冷冷言道:“但愿心偏执,强求而作,注定招致灾厄劫数。狂妖妄人,自古不绝。唯有清静无为,方可逍遥无碍。”

赵黍原本以为灵箫是在讽刺梁韬与自己,但他发现灵箫语气有几分深意,不知她究竟在说何人。

玄珠入泥丸后,赵黍已有切身体悟,若要把握天地造化之功,其实未必要外求,人身立足世间,上有天覆、下有地载,呼吸阴阳、经历四时,仅此身心便蕴藏无穷造化之功。

耳目外察,受五色五音之累;心神外逐,惹百情诸志争竞。如此种种,皆令人不得清静,无法呈露真灵。

心念及此,赵黍也不急着布置坛场,直接就在这玉壁洞室入静定坐。

姜茹见他这样,示意其他人回避,只留下鹭忘机为他护法。

不吐纳,气自炼,不精思,神自存。舍弃刻意用心,玄珠居于泥丸宫,自然洞照百骸,真火烧炼、无光无影,冠服不燃。

神虎真形伏卧在旁,原本只是术法变化而成的铁铸猛虎,此刻竟然如同真老虎般,发出酣睡声响。

鹭忘机按琴而坐,她能感应到洞室内似乎有一股精微气韵正在缓缓流转起来,朝着神虎真形聚集过去。

赵黍安坐不动,可一旁神虎真形却缓缓坐起,呈现出几分人形,像赵黍一样盘坐,身上浮现铠甲纹路,如同一尊顶着老虎脑袋的神将塑像,闭着眼依旧威猛严肃,似乎一睁眼就要诛杀妖邪。

片刻之后,等赵黍身上真火不再发动,洞室之中气机流转骤然加催,也不见赵黍如何掐诀步罡,地脉气机便受到策动。

同时怀神铁令自行飞出,悬立半空,光芒大照,洞室玉壁表面有云篆浮现,令牌摆荡震颤,光芒一扫,那虎头神将直接消失,令牌顶端也多了一个虎头兽吞,虎啸之声立时传遍白额公洞府内外。

而在洞府远处,扎营歇息的兵士也听到虎啸声从山中遥遥传来,众人抬眼望去,惊见茫茫云气凝成一头猛虎,昂首咆哮,脚下山峦宛如土丘,气象惊天动地。

当赵黍睁开双眼,抬手一招,外形大变的神铁令牌落下,洞府内外奇特景象也消失不见。

“你是怎么想到这個办法的”灵箫问道。

“想我没怎么想,就是忽生一念。”赵黍抬眼望向玉壁洞室:“白额公在此地解化,魂魄融入洞府与周遭山野。而你创制的神虎隐文本就是比照白额公真形气韵而成,我借神虎真形将其残魂倒摄而出,不过顺其自然。”

“这也算是行法招魂了。”灵箫言道:“以伱如今修为,若要行法召遣,其实不必登坛。五气朝元,三元并一,立身成坛。”

“也就是一些简易法事能这么做。”赵黍淡淡一笑:“我一直就希望有衡壁公那样的仙将护法。以前神虎真形固然坚实可靠,但还欠缺几分灵活变化。如今我采摄白额公一缕残魂,将其与灵文神铁令炼成一体,它便成了我箓坛主将。”

“残魂仅仅是残魂而已,它并非昔年白额公。”灵箫提醒道。

赵黍暗暗点头:“我当然清楚。”

“恭喜贞明侯,又炼成一件法宝。”鹭忘机在一旁开口说道。

“两件合炼成一件,这有何可恭喜的。”赵黍起身拍拍衣袍:“准备布置坛场吧,我方才已经探清地脉走势了。”

“陛下,大司马送来奏报。”

东胜都宫书奏报频繁往来,既有国中各地的灾情民变,也有郡县长官上报的祥瑞事迹,还有各种参劾、颂赞的表章,以及必不可少的边关军情急递。

国主接过一份奏报,翻看片刻,不由得皱眉道:“九黎国圣兕谷的大祭司与永翠祠神女联姻了”

国主立刻叫来几个熟知九黎国事务的近臣僚属,问道:“你们怎么看”

那些近臣郎官接过奏报先后翻看,然后说:“圣兕谷是当年天夏朝统治南土的关键所在,镇守南土的火德大君首祠就兴建在此。

虽说天夏绝统,南土巫风复盛,但圣兕谷仍旧奉祀火德大君。而大祭司之位,乃是当年天夏朝护蛮将军与当地一位女酋长联姻后,试图总摄南土鬼神事而设。”

另有一人言道:“过去圣兕谷大祭司只是九黎各部盟主,虽也曾仗兵甲之盛,打算并吞各部,但数十年收效迟缓。反之,永翠祠是在南土传承已久,奉祀永翠神树,其中巫祝多是女子,为首者号称神女,号称能与神树通灵。

永翠祠女巫多有施药救人之举,一贯深受南土黎民敬爱,即便是当年天夏开疆南土,为安抚人心,永翠祠也未受波及。相比起圣兕谷以前屡屡兴兵杀伐,永翠祠在九黎国内,可谓是人望极高。”

国主颔首,问道:“可是朕听说,永翠祠神女并不涉足军国大事。此次与圣兕谷大祭司联姻,这岂不是九黎国最大的两家结合起来了”

有郎官说:“只怕是因为丰沮十巫败亡,南土妖神遭受重创。九黎国各部没了仰仗,即便兵败,反而让圣兕谷少了一个难缠掣肘,顿时权势激增。永翠祠或是顺应局势变化,或是受到胁迫,最终选择由神女出面联姻。”

国主脸色难看,另有一位近臣言道:“如此一来,九黎国莫非能够毫无阻碍地统合各部”

众人都不敢接话,国主叹气说:“没想到一场大败,反而帮了他们。”

“陛下是希望继续对九黎国用兵么”立刻有臣子进言:“虽说圣兕谷与永翠祠联姻,但整合各部尚需时日,仓促间他们未必能调集大军。”

国主摇头:“此事不妥,我们也在紧要关头,无暇大举兴兵。”

在场郎官近臣都明白,如今国中形势波谲云诡,如果梁国师真的哪天飞升或者殒落,华胥国内肯定要面临一场大乱。为了防备不测,近半年来东胜都附近又增调兵马,还在临近地肺山附近修筑堡垒。

“陛下,钦天台辛台丞求见。”有宦官前来通报。

“准见。”国主同时一挥手,其余郎官近臣纷纷告退,辛台丞为国主观星望气,谈论天机,自然不是凡俗之人可以旁听的。

辛台丞进殿行礼过后,国主问道:“是赵黍那边又有动静了”

“是的。”辛台丞禀告:“赵黍最近在商陵郡布置坛场,微臣望见那一带云气激荡,有虎啸之声传扬百里。”

国主不解:“这是有何预兆么”

“这倒不一定。微臣猜测,应该是赵黍正在祭炼法宝。”辛台丞回答。

自从赵黍奉命外出布置坛场,辛台丞便要负责观望云气,若是赵黍行法引起任何变动,都必须前来禀告国主,以此掌握赵黍一举一动可能引起的后果。

“祭炼法宝也能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国主脸上不见喜怒。

辛台丞解释说:“赵黍眼下所处,乃是几年前出世的仙家洞府,勾连地脉。在其中施术行法,难免会引起种种异象。微臣已经推算过了,不会有任何灾变。”

听到这话的国主似乎稍稍安心,随后又问:“地肺山那边状况如何了”

辛台丞躬身道:“请恕微臣浅薄,近半年来,国师气数越发难以窥测。有时如湿灰沉埋,露出死败之相,有时转化不停,生机勃勃。日前微臣再看,发觉国师气数半死半生,却无片刻安定。”

“这究竟算好算坏”国主问。

“微臣不敢轻下论断。”辛台丞说:“所谓祸福相依,国师应当就是在破关进境之时。像国师这种仙家高人,修为哪怕向前一步皆不可以道里计,因而气数变化激烈,也是不足为奇的。”

“所以国师并非受了重伤,崇玄馆内斗之说不可信”

“正是。”辛台丞又说:“但国师此刻状况,恐怕也谈不上平安无事。”

“那爱卿觉得,国师此次闭关,修为能否有所精进能否就此飞升而去”国主问道。

辛台丞思量再三,冷汗直冒,回答说:“此事并未微臣能可断言。一旦国师成就仙道,便不受气数所囿。”

“又或者说,国师破关精进之后,这世上就再无人能制,对不对”国主表情变得阴冷。

“微臣实在不知。”辛台丞伏地回答。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47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