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147章 南蛮造兵戈

书名: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6

郑思远掐诀念咒片刻,随后抬手一扬,数十道素白箭光如雨飞出,轻而易举将远处一排枯树射穿,溅起大团木屑纷飞。

看着如此术法威力,郑思远有些惊疑地看了看自己的手,就算近来修为有所精进, 却也不至于能随意发出如此之多的箭光。

“如何这阵式能否契合你的弧引天矢”赵黍在旁凝神观察,青玄笔时而空书几笔。

郑思远毫不掩饰惊叹之色:“如此轻易便将术法威力成倍提升,没想到赵执事能布下此等阵式”

“我也是摸索着来,眼下此阵还远未完备。”赵黍摆手道。

阵式与禁制相通,跟科仪法事也能相互参详,赵黍过去虽谈不上深谙此道,却也研习日久,诸如三川水侯阵、风刀杀鬼阵、百阳激电阵, 这都是老师张端景亲自传授给他。

仙道修士借禁制阵式镇压妖邪、守护山门, 也是悠久传统,精通符法者以灵文符篆转化地气,灵材丰厚者炼制法宝运转阵式,或兴云雨、激风雷来攻伐大敌,或扬雾岚、招木石以掩盖洞府。

当初苍水河畔一战,梁韬便是以大明宝镜为枢,布下崇玄馆闻名遐迩的周天二十四气象大阵,鼓动风雷水火之威,将妖邪杀伐殆尽,足见其能。

而禁制阵式相比起科仪法事,还有一个好处,如果阵式精妙,兼之布置得当,修为稍浅之人也能借助阵式效力,提升术法之能。

如同赵黍眼下所布置的开明九门阵,乃是从玄圃玉册习得, 那原本是玄圃堂的护山阵式,借地脉气机而成。

此阵若能完备, 既能禁制各种术法,或禁缩地遁行、飞天腾翔,或禁召遣鬼神精怪、魇镇蛊毒;也能通过阵式发出种种杀伐之威,加持膂力。

另外,开明九门阵还有对应的符令,佩戴符令的修士可以借助阵式,使得自身原本术法威力大增,乃至于获得种种加持庇护,而没有佩戴符令的外人则要受到各种禁制。

只可惜以赵黍的水平,眼下不过是稍作尝试,开明九门阵还远未完备,诸多妙用尚不能发挥出来。

禁制阵式与科仪法事终究不同,两者虽然同样是取天地之气为人所用,但禁制阵式一旦布成,往往可以延续良久。

精通此道之人,甚至能布下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效力妙用不减的禁制阵式。

而科仪法事则倾向于一鼓作气改变原有气数运行,其功在于一时片刻。

比如梳整地脉此事, 赵黍开坛做法, 效验主要便是引气机泉流遍行地脉。而当地脉稳定之后,气机自行流转,赵黍也不必多管了。

所以当初梁韬声称要延续千百年的科仪法事,赵黍都以为他在说疯话,此事对当时的赵黍而言,根本不可能。

但如今赵黍修为进境,结合禁制阵式重新考虑,若不拘泥一法,似乎也有几分可行之处。

赵黍怀疑,梁韬过去带着崇玄馆攻伐各个修仙宗门,夺占福地,恐怕就是为布下一个笼罩华胥国的大阵。

可是以梁韬自身修为法力,也不足以发动规模如此宏大的阵式,必须要借助外力,帮助他策动天地之气,一举启动阵式,奠定人间道国基业。

最后找来找去,梁韬找上了赵黍。

如今看到郑思远借助开明九门阵的加持,术法威力倍增,赵黍隐约明白梁韬所求。

如果未来真的有这么一个护国大阵,足可调动近乎无穷无尽的天地之气,加持国中修士,使得人人法力大增,甚至能够运用到如金鼎司这样的衙署,便于祭造符兵符甲,那这个人间道国的实力,无异是凭空大增一截。

只是赵黍亲自尝试布置开明九门阵,才明白能笼罩广大地域的阵式布置起来是何其艰难。

就算赵黍亲眼见证过梁韬的修为法力,但他的想法也过于狂妄,甚至不切实际了。

加之先前开坛做法梳整水脉,赵黍心里隐约有种古怪想法,却又说不明白。

“阵式虽好,但我看度支册上所写,为了布置阵式耗费的灵材数目可不少。”郑思远又试了几道术法,然后让其他金鼎司修士各自尝试,他对赵黍说道:

“如今阵式远远谈不上能笼罩整个蒹葭关,此举是否有些浪费呢”

“你是这么想的”赵黍问。

郑思远赶紧躬身说:“浅见薄识,让赵执事见笑了。”

“哪里的话”赵黍沉吟道:“蒹葭关虽然有地脉气机升扬可用,但要调摄驳杂不清的气机,转化为可供阵式运转之气,又免不得要耗费天材地宝炼制法物,安镇灵穴,可偏偏这些布阵灵材又会有气韵耗空的一日”

“我是觉得,眼下前线战事正急,与其耗费灵材在布置阵式上,不如保留下来,以祭造符兵法物为主。”郑思远谨慎言道:“不知赵执事怎么看”

赵黍瞧了郑思远一眼,点头感叹道:“幸亏有你及时劝阻啊,我这个人一旦对某件事起了兴致,时常会忘了其他计较。如今韦将军率兵征战在外,各项军需都不宜随便浪费。阵式此事,就暂且中止吧。”

刚安排金鼎司人手撤去阵式布置,就见有兵士飞马疾驰而来:

“急报韦将军已杀退红花潭外南蛮兵马,并有三处村寨归顺华胥国”

赵黍接过传令兵送来的军情急报,打开之后仔细扫了几眼,同时赶回府院,下令参军曹佐前来候命。

“立刻准备车马,装载一月粮秣、送往前线。”赵黍端坐在上,面对两侧参军曹佐相继下令:

“韦将军有令,要在前方村寨兴修工事,并且继续向南方推进。另外再调三个营,充实防线,巩固战果。”

有参军问道:“这是否太冒险了如今蒹葭关内只剩下八营新兵,倘若九黎南蛮从别处绕开群山,袭扰关后郡县,仅靠一万新兵,恐怕不足以抵挡。”

赵黍则说:“九黎南蛮再凶狠,也要吃饭。韦将军如今挥军南下,步步逼进,既能牵制九黎国大军,也能阻截对方粮道。九黎蛮族兵纵然擅长跋涉山林,没有粮秣军需,便只能就地掠夺。

我已经去信关后各郡县,并且派出军吏,巡视各地城防。眼下秋收已过,粮食陆续入库,只要坚壁清野,九黎国的袭扰兵马便难以仅凭劫掠长久支撑。到时候我们或是驱逐、或是围剿,总比贸然上去硬碰硬要更好。”

参军闻言称是,赵黍继续说:“另外,我已经让金鼎司赶制一批法水香药,专是用来对付行尸,你们也一并装车送给韦将军,不得有误”

一众参军曹佐刚要奉命退下,旋即就有传令兵赶来:

“急报陈芦县有敌情”

在场参军曹佐闻言尽皆变色,有人连忙问道:“陈芦县那可是在蒹葭关东北将近二百里,九黎蛮子怎会出现在此”

传令兵气喘吁吁,从怀中抽出一封羽檄递给赵黍:“军情如此,卑职收到消息时,听说九黎蛮子正在急攻陈芦县,邸报是一刻不停地送来。”

赵黍迅速拆开羽檄翻阅,眉头微皱,然后递给下手处的参军逐一过目。

“你先下去休息。”赵黍朝传令兵轻轻挥手,如今他面对这种战况剧变,也不至于仓皇事态。

“看来当初那帮未被彻底剿灭的豕喙民又重新聚集起来了。”赵黍手指轻敲桌案:“只是从急报来看,兵甲稀少的豕喙民,不知为何多了一批军械,甚至敢冒险进攻县城。诸位怎么看”

赵黍处事未见慌乱,一众参军也安定下来,传阅急报后言道:“陈芦县城垒还算坚固,九黎蛮子不过数千,一时之间应是无法攻破城池。”

“不可轻忽如今陈芦县也在向蒹葭关转运粮秣,城中府库充盈,一旦城破,百姓遭殃不说,九黎蛮子得了粮秣军需,立刻能转战别处”

“那就是要分兵救援可韦将军刚说要三营兵马这样关内只剩一万多兵丁了”

“不止关城百姓征发起来,也能临时协助守城。而且还有几千刑徒兵,不用白不用”

“关城百姓虽然多有世代为兵,可这些年不是务农便是行商,哪里还有几个会厮杀的至于刑徒兵,你敢带着他们离开蒹葭关吗”

“那便因循旧例,参战者罪减一等,斩敌人首者免罪。”

“笑话不额外分兵看守,你带着他们离开蒹葭关就能跑散一大半。不倒戈去九黎国,给蛮子带路就算你祖上积德了”

“扯那么多,你难道要看着陈芦县被攻破吗”

“够了”赵黍一拍桌案,喝声如雷,气势如山,慑住在场众人。

“陈芦县要救,我们不能将一城得失赌在九黎蛮子不擅攻坚上。”赵黍神态凝重:“倒不如说,这帮九黎蛮子绕过蒹葭关,主动攻打县城,本就十分离奇。我怀疑此事有诈,很可能是围城打援之计,好将蒹葭关守军引出关城,从而使得在外征战的韦将军断了粮道退路。”

参军们彼此对视,然后拱手问道:“赵长史,还请您定夺。”

“韩校尉,你领甲乙两营,前往救援陈芦县。”赵黍望向下手一人:“我稍后会登坛做法,召遣吏兵侦察敌情。但你须牢记,一路上仍要多派斥候哨探,但凡山林起伏之地都要细细侦察,以防伏兵。”

“得令”韩校尉答道。

“这枚符咒你拿好。”赵黍起身递给对方一道符咒:“术法虽然有用,却会受天时地利所扰,亦有蒙蔽之时。倘若你附近有九黎国伏兵,耳边自然会听见传讯。”

“多谢赵长史赐符”韩校尉脸上满是兴奋雀跃。

“现在就去点齐兵马,动作要快。”赵黍一挥手,韩校尉转身退下。

“其余诸位,整顿各营兵马,加紧城防,战事已至了。”赵黍起身不再犹豫,立刻准备登坛召遣。

“一株四花,裁去三朵”

四规明镜中,显露出深衣鹖冠、苍颜白发的梁韬,他面带疑色:“赵黍果真如此”

昏暗静室内,梁晦捧着一盆兰花站在法镜之前,恭敬回答道:“确实如此,赵黍还将三朵花埋入泥中。”

梁韬沉默片刻,言道:“你怎么看”

“孙儿不敢妄自揣度。”梁晦低下头去。

“在我面前,还要继续韬光养晦么”梁韬隼目犀利,目光似乎穿过镜面直逼而来。

梁晦把头压得更低,回答说:“孙儿觉得,祖父有意试探赵黍如何看待我崇玄馆与仙系血胤。”

“继续说。”梁韬收回目光。

“崇玄馆仙系血胤虽然传承久远,可近世以来,除了永嘉梁氏有祖父这么一位上接仙道,其余三家大多庸俗之辈。”梁晦语气恭谦,话中含义却甚为刻薄:

“即便是当年与祖父并称崇玄四杰的郑玉楼、楚接舆、王宗然等人,终其一生尚未能结化胎仙,后人之中亦不见英才俊杰。”

梁韬则说:“楚接舆和王宗然两人殒身于五国大战,若非如此,未来成就不可轻易料定。”

梁晦脸色微沉:“祖父,郑玉楼、楚奉圭等人先后在地肺山喧哗搅扰,丑态毕露,可见另外三家不过是仗着与青崖仙祖的一线香火缘分,攀附我永嘉梁氏罢了。孙儿觉得赵黍的暗示确实可以考虑。”

“什么暗示”梁韬故作不解。

“崇玄馆只有永嘉梁氏便足够,无需其他家族。”梁晦直言:“近些年,另外三家的晚辈子弟越发无能,却偏偏骄横无忌,不肯用心修炼,于实务之上也少见成就。此等庸辈何德何能与我永嘉梁氏相提并论不如趁国主有心铲除宜安楚氏,我们将其一举吞并,既能安定朝野议论,也可断绝拖累。”

梁韬反问:“吞并他们本就是崇玄馆弟子,何来吞并一说”

“无能长辈,软禁一地,其中尚可调教的晚辈子弟,则夺其箓职,要他们从头开始积功累行,并将其打散各地。”梁晦说:“他们不敢违逆,没有祖父庇荫,这帮人根本无法离开崇玄馆自行立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20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