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152章 交兵在阵外

书名: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6

“放箭”

一声令下,弓弦齐振,箭雨破空尖啸,朝着百余步外如潮水袭来的凿齿民纷纷射去。

箭雨落下,轻松贯穿凿齿民身上的简陋衣甲,然而毙命倒地者却没有多少,那些凿齿民伤口迸血, 反倒激起狂性,一路咆哮吼叫,形容狰狞朝着武魁军阵线杀来。

韦将军站在后方土台上眺望战场,察觉到凿齿民奔跑甚快,但阵型渐见散乱,示意身旁旗手:“再放一轮箭,让第二阵徐徐向两翼展开。”

令旗挥动,战鼓急擂,号角长响, 锋线前端是身穿铁铠的勇悍步卒,近一人高的盾牌并列如墙,丈余长矛如林架起,朝着狂奔而来的凿齿民齐齐刺出。

两军接触瞬间,好似澎湃巨浪撞在坚硬磐石上,一时间杀声震天,血花随着两方兵器往来穿梭,四溅横飞。

出身昆仑洲南土山林的凿齿民体格健硕,筋肉丰隆远胜常人,皮肤灰绿、质如硬革,更特别在于下颌外兜,一对犬齿暴突而出,故得名“凿齿”。

凿齿民大多手持阔刀棒槌,不要命般猛砍猛砸,虽无甚章法,但往往要三五兵士合力, 才能击毙一个。

可即便如此,凿齿民面对兵甲精良的武魁军, 攻势立刻迟缓下来。经过祭炼加持的刀矛符兵,由武艺杰出的百什长所持,觑准时机出击,如切豆腐般割开凿齿民的甲胄皮肉。

交锋片刻,凿齿民死伤甚多,而武魁军右翼攻势渐增,反过来将阵线推了回去。

此时凿齿民军阵后方,忽见黄云冲天,急旋如涡,生出无数乌鸦,朝着武魁军飞扑而来。

“弋江子何在”韦将军见状立刻喝问。

就见一道身影从土台旁飞身跃起,弋江子早有准备,信手祭出随身法器飞廉羽,好似持扇轻摇,登时风涛鼓荡,挟摧林拔木之势,将袭阵鸦群轻松破去。

“哼召弄精怪,不过尔尔”弋江子朗笑一声,听闻下方鼓声一变, 他再扬法器,引动大风,吹起飞沙搅扰敌方阵脚,随之武魁军后队弓手一轮攒射,许多凿齿民应声而倒。

与此同时,武魁军右翼忽然杀声大作,术法光芒往来纷飞,遍体白芒金光的锐士营,内穿符甲、外披全身铁铠,手持瓜锤重斧撕开了凿齿民的阵线,脚下踩着尸骸,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来。

弋江子远远瞧见敌阵后方几名巫祝一通念咒,齐齐跺脚踩地、行状如狂,随后无数藤蔓荆棘破土窜出,缠缚破阵锐士。

这回不等韦将军开口,当即有三名明霞馆女修扬动披帛飘带,化作如雾如烟的霞光,轻柔流过锐士周身,悄无声息让藤蔓荆棘枯干如柴,轻而易举被挣脱。

眼见如此,那几名巫祝自知不敌,九黎国军阵后方吹响退兵号角,其声尖锐刺耳。

一些落于后列的凿齿民听了,纷纷扭头逃窜,剩下一些杀得起兴,没有半点退意,居然硬是拖住了武魁军的追击。少数几个骑着野猪的蛮族头领,浑身上下几十道伤痕,遍体浴血,仍然吼啸不止,直至被锐士营扯下坐骑,用瓜锤狠狠砸了几下,才把脑袋敲碎。

“韦将军,为何不追击”弋江子正要再施术法,却听见己方也吹号收兵,不得已按落身形问道。

“这支蛮兵就是为了引我们追击。”韦将军摇头说:“方才前往侦察的怀英馆修士用纸鹤传回消息,他们发现前方十余里处,有九黎国近大军陈兵设伏,规模不可小视。”

“原来如此。”弋江子微微颔首:“我发现近来九黎国派出的巫祝,术法本领虽然诡异多变,但也谈不上太高明。传说中的丰沮十巫也未见现身,圣兕谷的大祭司、永翠祠的神女都没来到。”

韦将军皱眉道:“我也觉得奇怪,九黎国此次用兵规模甚大,至今却未见厉害人物出手。或许是刻意示弱,又或者是防备我们几位馆廨首座。”

像馆廨首座这种高手,自然不能轻易现身,而是作为克敌制胜的关键一手,在恰当时候下场。

别人或许不解内情,韦将军还是清楚的,华胥国与九黎国在蒹葭关外厮杀不止,有熊国必定也在暗中留意战事,倘若两国有有任意一方难以为继,有熊国肯定会趁势出兵。

几位馆廨首座以及国中大军,都在防备有熊国进犯,也不知九黎国的领军统帅是否想到这点,刻意不让丰沮十巫这等高手现身战场。

“这仗没法打了”

屯驻在垒薪道的九黎国大营中,方才兵败而归的将领费佐圣一把将头盔扔到地上。

盘坐席上的一名黑瘦老人瞧了瞧地上翻滚的头盔,用自己的木杖将其挑起,语气平淡:“费将军,何故如此”

黑瘦老人两侧既有纹面披发、衣饰繁杂的部族大巫,也有戎服佩剑的武将头人,他们对费佐圣多有轻视,有的人干脆呵斥道:

“好大胆子竟然敢出言冒犯巫真大人”

费佐圣也不客气:“此非冒犯,如今我们与华胥国几次交兵,结果却是一败再败。明明此次调集各部总共五万多兵马,为何每次作战却只肯派出少数兵力

华胥国近年组建新军,战力惊人,又是韦修文那等稳健老成之人带兵,若不以绝大优势压上,我们是拖不过的”

“够了”有部族头人喝道:“你费佐圣不过一介降将,让你带兵已是莫大恩泽。可没想到你如此不中用,输给一个没甚名声的小将,如今还敢在营中大放厥词来人啊,将他乱棍打出”

费佐圣脸色一冷,正要反抗,就见那黑瘦老人轻轻挥手:“好了,不必吵闹。费将军请先坐下,我还有事要说。”

“是。”费佐圣忍下怒意,收回头盔,坐到下首处。

“我以前跟华胥国交手多次,相比起有熊国的兵多将广,华胥国更依赖各个世家豪门的部曲私兵。”巫真轻抚木杖:“其中最为强悍的,自然是永嘉梁氏莫属。就算不提那位梁国师,仅仅是梁豹麾下数万悍卒,便足堪一军敌国,所幸他们要常年镇守拒洪关。

而五国弭兵这些年来,当今华胥国主首要之务便是裁撤各军,为求令出一人,甚至不惜先后逼反了赤云都、天禄军。不得不说,虽为敌国,可这位杨国主雄心大志,我亦是佩服的。如今与我们对阵的武魁军,便是杨国主多年整顿军政之果,大家觉得难以应付也是自然。”

费佐圣欲言又止,巫真继续说:“至于韦修文,此人我也有所了解,他原是华胥国大司马罗翼的部将,当年罗翼为保身家,主动交出兵权,韦修文仍然能得到杨国主重用,可见其人才能不凡。

我几次设下疑兵,谁知他不为所动,攻守沉稳、从不犯险。加上武魁军兵甲精良,这是我们九黎国远远不如的,半个月前东葛堡被他们围攻,三支弩炮直接轰开堡壁。有几名巫祝意图飞天袭营,结果也被符箭射杀。”

有部族大巫捶膝道:“都是因为那个贞明侯赵黍,搞出什么符兵符箭。今天一战,连向来暴戾好战的凿齿民都被杀得吓破胆了他们天生体魄特异,受了伤不用包扎上药,只要不是斩首断肢,转眼就能自愈,结果符兵留下的伤口,竟然不能愈合”

“赵黍”巫真沉吟良久:“此人在华胥国声名鹊起,最初便是因为杀害了我九黎国一支潜伏已久的探子。后来又是他在青岩郡开坛巡境,使得我们安插过去的一些人手葬身在苍水河畔。”

“目前听说那位贞明侯负责镇守蒹葭关,不知能否绕过武魁军大部,从小路奇袭蒹葭关”费佐圣忍不住提议道:“这种馆廨修士大多不通兵法军务,而一旦夺取蒹葭关,不出半月,武魁军粮草尽绝,届时要对付他们便不成问题”

有人冷笑反驳:“蒹葭关城高沟深,没有几万人根本别想攻取你费佐圣当年也曾替自家主子镇守蒹葭关,可结果你那位主子被梁国师天降雷霆活活劈死,你唯恐秋后算账,只好带着自家部曲来投靠我九黎国。怎么觉得别人都跟你一样,随随便便就会放弃蒹葭关”

被翻出往年旧事,费佐圣咬牙切齿,自己当年的主公本就是华胥国的宗室成员,也是镇守蒹葭关的一方强藩,昔日为了争夺君位,带走了大量兵马前往东胜都。

可惜梁韬悍然出手,为了扶保那个痴肥无能的高平公,让他家主公及其妻儿老小尽数殒命雷火之下。

费佐圣知晓主公逐鹿半道而亡,自己也难逃一劫,原本打算去九黎国借兵报仇,可惜还不等自己这边做好准备,华胥国内局势已定,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位宗室旁支忽然登基,连梁韬曾经看好的高平公也主动奉其为国主。

好死不死,这个无能的高平公因此得到大笔赏赐,还奉命镇守蒹葭关,占了费佐圣自己主公当年经营的基业。

“其实,我确有绕道进攻蒹葭关的念头。”巫真忽然说。

费佐圣闻言一喜:“巫真大人,过去十余年,高平公坐镇蒹葭关,军备废弛、防务松懈。如今虽然换了武魁军来,但其中缺漏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弥补。除了蒹葭关本身,附近还有许多山口城塞、烽燧坞堡,大多荒弛已久。末将愿亲领一部兵马,攻破城塞,从侧背进攻蒹葭关”

“你不要直接进攻蒹葭关。”巫真缓缓摇头,语气好似忠厚长者谆谆教诲:“以韦修文用兵之风来看,他自己领兵出征,蒹葭关肯定严阵以待,不会疏忽。”

费佐圣也明白这点,但他先背离了华胥国,在九黎国又饱受冷眼。眼下两国交兵,如果不趁机多立功劳,恐怕就再无立足之地了

“我先前安排豕喙民在临近华胥国的山林潜伏下来,让他们袭扰蒹葭关后方的军需转运。”巫真说:“只可惜这些豕喙民不堪大用,还是需要一支得力人马,攻取城廓村寨,最好是诱使蒹葭关内守军大量外出。”

费佐圣立刻起身:“末将愿往”

“好。”巫真点头:“你熟悉华胥国地理风貌,此事确实该你去做,我给你安排一批巫祝,供你调遣。另外,我们丰沮十巫还将召唤神罚,为你助阵。”

费佐圣心下嘀咕,他不是九黎国部族出身,与那些怪模怪样、野性未褪的巫祝一贯不合。但没有这些人助阵,面对华胥国的馆廨修士,厮杀起来又恐落于下风,只希望对方别太任性才好。

至于神罚之说,费佐圣也是半信半疑,但轮不到他多问:“是,末将遵命。”

“报昌林县西南方有九黎兵马出没踪迹”

赵黍正在校场巡视刑徒军的操训,忽然就有传令兵跑来,递上一份急报。

“昌林县”旁边参军惊疑道:“九黎国兵马怎会跑到那里去”

赵黍看着张里尉送来这份“急报”,心中便已明了,皱眉说道:“昌林县乃是军需转运重地,我先前去信,索要一批盐铁药物,不日将要抵达蒹葭关。如今想想,眼下也是到昌林县附近了。”

“难不成九黎国在前线敌不过韦将军,于是打算截断大军粮草后勤”

“深入敌境、劫掠扫荡,这本就是九黎国的一贯做法”赵黍说道:“这些天我几次开坛行法,都没找到九黎国军队动向,他们可能是用上术法遮掩、蒙蔽鬼神。我有必要亲自走上一遭,扫荡关后敌兵”

“赵长史,此事不可”参军连忙劝阻:“蒹葭关还需要您坐镇料理,扫荡敌军劫掠这种事,随便派一营兵马就好,何必您亲自去做”

“丁字营天天在外搜寻侦察,这已经不是近来第一次发现九黎兵马踪迹了”赵黍晃着手上急报:“我已留下传信符咒,交由崇玄馆的梁晦道友,若遇敌情,你们让他给我传话就好。一旦情况紧急,我可孤身飞天而还。在我离开之后,蒹葭关除了粮草军需,闲杂人等未得公文调令,一概不准出入,以防刺探。”

参军还想再说,赵黍抬手道:“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劝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86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