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72章 用计得玉册

书名: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6

赵黍看着母亲的墓碑,原本心中有千言万语,此刻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赵黍的记忆中,母亲总是疾病缠身,时常卧床。后来修炼行持,他才明白倘若修为尽废,可不止是丧失法力。

因为修为本就是调摄身心、凝炼神气的成果,修为尽废,等同普通人身体残疾、罹患绝症,就算能够活下来,也注定生机薄弱、寿数不长。

赵黍的母亲能够诞下他,本身就极不容易,可能因为母亲曾经境界高深,就算修为尽废也能保住凡人生机。

“你知道吗,我以前恨过你。”赵黍对着墓碑,似笑非笑地说:“你离开之后,爷爷的身子每况愈下,最后几个月,他天天要我背书,如果哪里记错了,就要我抄上几十遍,不抄完不准睡觉。那时候正好是冬天,我几乎每抄半页纸,就要看一眼砚台,省得墨水结冰了。

越是这种时候,我就越不明白,你究竟为什么要离开难道你与父亲本就没有情意还是说你向往荣华富贵,受不了清苦无趣的日子”

赵黍双手掩面,低声自语:“我记不清你和父亲的模样了,你们离我好远啊。”

没有嚎啕大哭,赵黍只是在墓前默默流泪。直至天色转暗,侯府仆从担心赵黍,上前探视。

赵黍的心绪平复许多,给坟墓略作打扫后,动身离开钟秀山,并未逗留。

当车马回到侯府时,夜色已深,安阳侯将赵黍唤去书房,秉烛而谈。

“见你气色尚好,我就放心了。”安阳侯宽慰道:“其实,令堂对你十分愧疚,觉得未尽养育之责,可是又唯恐拖累你的修炼,一直不敢找你。”

赵黍叹息说:“我从小就知道母亲体弱多病,不敢奢望太多。如今想来,反倒后悔自己不曾尽心照料。母亲她临走之前,是否仍然病痛缠身”

安阳侯回答:“病痛不多,只是身子虚弱,吹不得风,一直在房内修养,鲜少露面。”

赵黍默默点头,安阳侯从旁边取来一个木匣,言道:“这是她留给你的。”

打开木匣,赵黍看见内中有一卷青玉简札,形似竹简,以金线作为绳结,隐约有清气聚结流转,一眼就能看出绝非凡物。

“这是什么”赵黍问。

安阳侯回答说:“玄圃玉册世侄可知令堂是什么出身”

赵黍言道:“我记得她是玄圃堂的门人,那是一个修仙门派,传承悠久,但是在战乱中履遭侵伐,还有妖邪攻山之事,使得宗门衰败、门人逃散。”

“这么说,倒也没错。”安阳侯神色略显严肃:“但当中还有隐秘缘由,外人不知。玄圃堂的宗门道场,乃是昆仑洲一处灵枢仙窟,有安镇地脉之功,历来饱受妖邪觊觎。所谓怀璧其罪,五国大战之时,一些大妖鬼王、左道邪修盯上了玄圃堂的道场。”

赵黍表情凝重,安阳侯继续说:“当时玄圃堂向崇玄馆求援,但梁国师并未出手,而是放任妖物邪修侵伐,使得玄圃堂沦陷妖邪之手,门人死伤惨重。崇玄馆事后出面,讨伐妖邪之余,占据了玄圃堂的宗门道场,并将其中仙经法宝占为己有。”

崇玄馆做出这种事,赵黍丝毫不觉得稀奇。霸占洞府道场、掠夺仙经法宝,这就是崇玄馆一贯作风。

然而天夏末年以来,乱世百载,别说妖邪作祟,哪怕修仙宗门之间也杀成一团,道场洞府易主实属寻常,赵黍没有心思去纠结谁对谁错。

“不知这玄圃玉册,世叔从何处寻获”赵黍问。

安阳侯笑了:“崇玄馆并非铁板一块,我也结交了其中几位人物,毕竟同在朝中任事,多交朋友总归没错。”

赵黍转念细思,也觉得安阳侯所言有理。就外人所知的崇玄馆,仙系血胤便有四姓世家,其中永嘉梁氏毫无疑问是顶梁柱,梁韬身兼首座与国师之位,无人能够挑战,但这并未妨碍另外三姓为了各自利益,与外人往来。

“世叔的意思是,崇玄馆收藏的仙家法宝、灵丹妙药,您都有办法拿到”赵黍忽然来了灵感。

安阳侯笑道:“也不尽然,梁氏仙祖传下的宝贝,大多在梁国师手中。至于这些年崇玄馆从各处夺占的法宝丹药,有不少分给另外三家,以为安抚,免得他们心生怨怼。

这玄圃玉册便是梁国师留给鸠江郑氏的,希望他们精研仙法,能够专心为崇玄馆效力。可惜,郑氏子弟难以解读玉册,于是我向张公讨来几本易于上手的功诀法本,稍加修饰后,成功换回玄圃玉册。”

“是哪几本”赵黍追问。

安阳侯回想道:“一卷归空诀和六气总真集,还有一整套灵匮秘箓。”

“灵匮秘箓”赵黍惊呼一声。

安阳侯问:“世侄也知道此法本”

“何止是知道”赵黍嘀咕说:“这法本是老师收集的各色符法图箓,不过大多杂乱粗浅,经过老师和几位执教的整理,才勉强有几分章法,实在谈不上高深。郑氏不至于会轻易上当吧”

赵黍最常用的箭煞、羽步之术,便是出自灵匮秘箓;至于那归空诀和六气总真集,赵黍也曾翻阅,都是炼气行气的功法,可谈不上太高深。

鸠江郑氏眼力会差到这种程度,连功诀法本的高低优劣都分不清了

安阳侯呵呵笑道:“这倒是不难,我特地寻来一面废旧石碑,将功诀文字篆刻在上,埋在郊野庄园。随后让人施展术法,弄出光华冲天的动静,当时郑氏就在附近游宴,认定有神物出世,不可错过。石碑刚一出土,郑氏便当场索讨,我略费口舌,用石碑换来了玄圃玉册。”

赵黍一时惊讶难言,心想安阳侯这也是在占崇玄馆的便宜啊,而且从头到尾把鸠江郑氏耍得团团转,这手段比赵黍唬骗梁朔还要高明不少。

“但是这三部功诀都不算高明,郑氏之中就算没有高人,他们向梁国师讨教一句,立刻就能发现其中破绽。”赵黍说。

安阳侯从容不迫:“鸠江郑氏不甘人下,反倒不愿意将石碑透露给梁国师。哪怕他们事后知道自己受骗,也不敢声张,否则今后如何在崇玄馆和东胜都立足

而且有时候,哪怕明知上当受骗,也不会承认是自己无知愚昧。我就在都中,并非那等江湖术士,骗了一次便溜之大吉,这让郑氏更加笃定石碑乃是古仙遗珍,只是自己尚未参透罢了。”

赵黍大为受教,修士虽通术法,也一样会被迷惑,而且因为熟知修炼与术法之事,囿于既往定见,反倒不能洞察。

安阳侯对人心的拿捏把握,对鸠江郑氏的了解,可谓是异常高妙,既然能够用这种手段将玄圃玉册骗到手,那是否有可能以类似方式,找到真元锁

“世叔,我有一件事,不知当不当说。”赵黍言道。

安阳侯似有预料般:“你也想从崇玄馆里找到某部仙经”

赵黍点头说:“之前怀英馆曾偶然发现一处古代洞府,结果被崇玄馆出面霸占,并且将洞府珍宝尽数搜刮一空。洞府主人叫做白额公,曾留下一些仙经法宝,我希望能找到其中一枚玉琮法宝。”

“白额公我好像有印象。”安阳侯言道:“当时张公向国主陈明此事,奈何梁国师以洞府出世、地脉动摇之名,不肯归还洞府。”

赵黍听见这话,隐约觉得有些古怪,从玄圃堂到白额公洞府,梁韬的目标好像都是各种汇聚清气的福地洞府。

修仙之人寻觅福地安身,此事本不足为奇,但梁韬的追求似乎有些过分了。且不说他自己就能借助青崖仙境吐纳清气,崇玄馆所在的地肺山就是昆仑洲东南第一福地,梁国师夺占这么多福地洞府,好像没有太大必要。

安阳侯又问:“你为何要找那玉琮法宝”

“小侄当初侥幸感应到白额公留存的一缕残魂,于修炼上颇有进益,奈何所得法诀不全,希望能够补足遗憾。”赵黍回答说。

安阳侯沉思道:“我可以帮你打听一下,可要是东西在梁氏手中,我恐怕也没有太多手段可用。”

赵黍赶忙起身揖拜:“小侄不敢奢求,哪怕仅得只言片语,也是蒙受世叔大恩”

安阳侯扶起赵黍手臂:“世侄不必如此,我受令尊救命之恩,对其后人定当竭力回报。”

赵黍再次称谢,安阳侯则问道:“有一件事,我希望世侄如实相告张公先前言及符兵一事,我今日已得见实物,这东西是否由你亲手打造”

“符兵确实是我突发奇想弄出来的,也让馆廨中其他修士帮忙祭造。”赵黍说。

安阳侯言道:“我今日与韦修文将军言及兵甲军器之事,他说符兵深受将士所喜,还有那金甲符,或许能够让战场局势大为转变。以至于随军助阵的修士术者,未来也许不会简单安置在军阵后方。”

赵黍有些感慨:“可是星落郡剿匪时,乱党神剑之威,根本不是我那些符咒法物能够应对的。”

安阳侯摇头道:“神剑又不是人手一柄,面对这等强敌,自然有张公、梁国师那样的高人去应付。而且修士术者终归是少数,除却那些不受征辟、避战保身的化外之人,真正堪当任用的,又是少之又少。

所以到了战场之上,主要还是靠将士拼杀,城垒关隘也要靠普通兵卒驻守。若是寻常将士有符兵符甲相助,到了战场之上也能大壮胆气。”

“这倒也对。”赵黍问:“世叔是要我办什么事”

“世侄一点就透。”安阳侯言道:“张公已经向国主进言,打算新设金鼎司,专为朝廷制造诸般法物,不光是符兵,还要囊括各种丹散饵药、符咒器具。这金鼎司不拘哪家馆廨,就是要尽力吸纳各路人才为朝廷所用。”

赵黍说:“我还以为,只要怀英馆一家就够了。”

安阳侯笑道:“刚才那些话是国主说的,身为国主,自然不能偏袒单独一方。金鼎司若能成功设立,也确实不宜只有怀英馆参与。独吞所有利益,不与其他馆廨分享,恐怕会无端树敌。”

赵黍心中顿生敬佩,之前他还想着只靠怀英馆一家包揽符兵法物的祭造,以此大赚特赚。没想到这种想法潜藏危机,看来朝堂之上的大人物果真不能小瞧。

“不过世侄放心,金鼎司设立之初,肯定还是要你们怀英馆来挑大梁。”安阳侯言道:“我也想好了,在正式设衙建署之前,你先打造一批符兵,不求数量多寡,但务必精致上佳,起码要先得到国主认同,后面事情才好办。”

赵黍点头,随后问道:“不过我手边法物灵材恐怕不够。”

“世侄这话说的,此处是什么地方”安阳侯朗声笑道:“这里是东胜都,你还愁这里没有天材地宝供你取用明日我便带你去办事之地。”

赵黍也是一时糊涂,他转念想到一事:“世叔,朝廷这么急于设立金鼎司,莫非又要兴兵打仗了”

安阳侯叹了口气:“不好说,前段日子有熊国帝下都爆发宫变,局势暧昧难测,稍有风吹草动,很可能就要酿成大战。前几年还有人盼着首阳弭兵能长久下去,但有识之士都明白,五国都在积蓄力量,仗还有的打。”

赵黍本人不愿意见到兵燹战乱再起,可他如今也逐渐了解,昆仑洲五国并立的局面,本就是依赖一张脆弱盟约,谁都在相互戒备。

“你不用多想。”安阳侯对赵黍说:“昔年天夏设五方五都,乱世之中,唯有东胜都不曾被攻陷,若论时局太平,恐怕世间没有一处能与东胜都相提并论。”

“我倒不是害怕大军杀到东胜都。”赵黍感慨,起码当年有熊国兵锋逼近东胜都时,还是梁韬亲自出手,挫败敌军。

“你是忌惮崇玄馆对你不利”安阳侯则说:“世侄你要明白,若你只是馆廨修士,反倒没有自保之力。只有置身朝堂,让自己成为有用之人,让别人成败得失皆仰仗于你,才能立足与不败之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07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