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五百九十五章 馈赠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6:47

通过同步机器人在东南亚考察了一个多月的李青叶,此时又来到了拉美地区。

不过他本体还在盘古界里面。

巴格尹拉出现在他的小生态圈里面。

“董事长先生,太空事业部发了一份甲级文件,内容是关于金星生命的调查报告。”

李青叶眼睛一转,一边接过平板,一边说道:“是那些氮藻的事情吗?”

“不是,是新发现的。”巴格尹拉摇了摇头。

而此时李青叶已经看到了平板上面的调查报告,他眉头一挑:“地下生物?还是这种高级形态的生物?有意思……”

他继续仔细翻看起来。

被暂时命名为“金星穿山甲”的生物,还有云宫基地后续展开的一系列探索和样品捕获,他们一共在该地层之中,发现了387种新物种。

其中绝大部分是微生物,类似于金星穿山甲这种比较大的多细胞生物,只有14种。

它们的生态系统依赖于金星充沛的地热,如果没有如此充沛的地热能,还有大气保温能力,它们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能量。

地球的生命大爆发,起于海底黑烟囱的地热,兴于太阳的照射。

而金星的地下生命诞生,根据云宫基地和相关的生态生物研究员研究,极有可能是地下热泉造就的。

虽然没有太阳光,但是金星地表的热能非常充沛,虽然因为地层的阻挡,导致地下温度并不高,但恰恰是这种相对低温,才有可能出现生命。

毕竟金星地表400~500摄氏度的高温,别说生物了,一般的金属都扛不住。

在地下1000~1500米的区域,温度维持在33~46摄氏度之间,这个温度很多生物都可以扛得住。

而在调查报告之中,调查人员还发现了金星穿山甲有饲养水晶蚁的行为,水晶蚁则以硫基真菌为食物,硫基真菌依靠地热和动物尸体和排泄物繁殖,这就组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食物链。

金星穿山甲会在湿度和温度比较适宜的位置挖掘洞窟,然后将一部分水晶蚁和硫基真菌放养在这些洞窟之中。

当然,这些洞窟并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富含矿物质的岩层区域才可以。

金星穿山甲是半群居生物,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而水晶蚁这是群体生物,一窝至少几万只。

由于金星气压超大,这些生物进化出可以适应超高压的躯体。

李青叶倒是比较好奇这些生物如何呼吸。

调查人员同样非常好奇。

从获得的样品之中来看,细菌真菌都是厌氧菌发展而来的,氧气对于它们而言是毒气,它们靠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利用热能产生热合作用,从而到达能量转化。

而硫基真菌虽然会释放氧气,但它们释放的氧气很快就会被地层隧道之中的单质铁、单质铜和其他单质活泼金属吸收。

显然硫基真菌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效率一般般,没有蓝藻家族那么恐怖,这极大延缓了金星地层的氧化速度。

同样水晶蚁和金星穿山甲也不呼吸氧气,而是呼吸甲烷气。

整个地下世界里面,存在大量的厌氧菌,它们很多都是产甲烷细菌,这导致地层之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了17%左右。

这一套生态系统的地下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为72%左右,甲烷含量17%左右,二氧化硫5%、二氧化氮3%,剩下的3%就是硫化氢、氧气、氡气、氢气、氮气和氨气之类。

李青叶发现金星的产甲烷细菌,有机物的甲烷转化效率比地球这边高很多,甚至比他当初使用基因重组技术改造的甲烷细菌还厉害一些。

当然,他也看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那就是双方的环境不一样。

金星地下的生态圈一直都是厌氧菌的天下,加上常年高温高压,这种环境让甲烷细菌更加容易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变成为甲烷。

而地球的环境,肯定是没有办法给厌氧菌太多生存空间的,地球可是喜氧生物的地盘。

李青叶感叹起来:“大自然真是神奇,一饮一啄之间,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物种。”

虽然现阶段云宫基地对于金星地下生态圈的研究,仅仅是刚刚开始,但他仿佛已经预料到了未来。

智人公司肯定会在其他星球发现相类似的生态系统。

这种地下生态系统,可能会比地球这种地表生态系统更加普遍。

毕竟如果以地球的环境条件作为标准,那所谓行星系的宜居带将非常狭小,甚至对于行星系的主序星,都有相对严格的限制。

但是如果以金星地下生态圈作为标准,那几乎是所有的类地行星和大型岩石质卫星,都有可能诞生生命。

从生命诞生的角度来看,诞生生命的核心要素,是温度和能源,还有合适的化学介质。

地球这种刚好温度适宜,有大量水资源,还有强大地磁场的行星,其实条件是相对苛刻的。

但是类地行星的地层结构,提高了另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地下水、地热、地层保护,这三个条件在很多类地行星之中都可以满足。

因此李青叶大概可以预测出,银河系之中,各个行星系之中,地下文明诞生的概率是要高于地表文明的。

毕竟看一下现在的太阳系就知道了,金星、火星、月球都存在地下生物,而在加上金星的大气层生物。

地表、地下、大气,出现生命的比例为:1:3:1。

太阳系还有其他没有探索的岩石质大型卫星,比如泰坦星之类。

这样看来,存在地下生物的星球,可能是存在地表生物的星球的好几倍,乃至几十倍以上。

当然,地下生物要发展到人类文明的高度,难度是高于人类文明的。

因为可以这样理解,地下生物被厚重的岩石层保护着,而这种岩石层,就好比是地球的大气层和磁场。

地下文明需要先突破岩石层的限制,变成地表文明之后,才有可能进入宇宙。

它们比人类文明要多跨越一个界层,才可以成为掌控行星系的一级文明。

而突破岩石层的限制,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就好比我们进入外太空,地表的环境肯定不适合地下生物长期生活。

因此地下生物、地表生物、大气生物,应该是各有利弊,就看如何发展和运气了。

人类文明可以发展到现阶段,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

毕竟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毁天灭地的生物大灭绝比比皆是,人类只是刚好在这个相对安全的真空期,趁机迅速崛起。

如果人类和恐龙一个时代,那大概率也是要和恐龙一起领盒饭。

宇宙的每一个文明都是一种奇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