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四百七十二章 盘古工程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星河元年,9月27日。

李青叶抵达了忠诚的阿特龙绿洲城。

负责秘密项目的苏切西,带着李青叶来到设计工作室内,给他介绍了在场的设计师和工程师。

李青叶也勉励了他们。

“董事长,这就是盘古工程的设计图。”苏切西一边说,一边操控着全息投影设备,将设计模型投影出来。

达尔富尔高原北部平均海拔在600~700米左右。

而这个直径一百公里的地下空洞区域,要求内部空洞高度为500米,加上各种结构层、防护层、阻隔层之类,整体厚度应该在600米左右。

“为了保证上层有超过200米的地层覆盖,我们计划向下挖掘,大概会挖掘到海拔负150米,作为这个基地的地基。”

李青叶一边听,一边翻看苏切西团队设计的各个系统的详细资料。

这个项目叫做“盘古工程”。

顾名思义,李青叶推动这个项目的原因,就是为了制造一个独立的生态圈,然后投入各种基因重组生物,进行生态模拟测试。

为什么要建造一个如此庞大的基地,专门用来测试基因重组生物?

难道普通的生物实验室不能测试吗?

答桉是不能。

普通的生物实验室受到场地、安全的限制,是没有办法全面测试基因重组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情况的。

但是李青叶又不可能随随便便将基因重组生物投入自然环境中。

之前的塑料真菌,就存在一定的风险,还是李青叶专门出手,插入了各种限制基因,才没有真的演变成毁灭性灾难。

因此李青叶现在迫切需要一个大型的独立生态圈实验室,用于测试各种基因重组生物。

他想通过环境压力和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圈,看看基因重组出来的各种生物,能不能突破基因的限制,进化出独特的全新生命形态。

这就是盘古工程的由来。

李青叶在向造物主的领域前进。

人类现如今的进化速度太慢了,身体已经成为人类走向星空的最大限制。

前段时间,智人空间站的拟重力实验中,虽然成功制造出相当于1g的拟重力,但离心力产生的梯度力差,仍然会让宇航员不太舒服。

为了解决离心力梯度差,智人空间站下一步则是在计划将空间站的半径从200米,提升到500米,乃至1000米,测试其中的离心力梯度影响程度。

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身体太差了。

不想办法增强人类的身体,人类文明向外太空开拓生存空间的想法,就是一个好看又脆弱的肥皂泡泡罢了。

要走出母星的舒适区,走向更加恶劣的星空,人类需要一副更加强大和更加全面的身体。

更何况,盘古工程也不仅仅是为了让人类可以适应外太空,更加深层次的目的,其实还包含着李青叶的私心——即进一步延长生命的长度。

如果可以,他还想去看看太阳系之外的浩瀚星空。

盘古工程寄托着李青叶的很多想法和期待。

因此对于建设一个如此庞大的人造生态圈,他没有丝毫迟疑,而是打算全力以赴推动。

他翻看着安全系统的那一部分内容,对于这个基地的安全系统,李青叶非常重视,无论是外防,还是内防,都容不得一点马虎。

因为未来,盘古工程将向这个人造生态圈投入大量的基因重组生物,其中肯定不乏危险度极高的生物。

不做好安全系统,万一其中的生物泄露出去,那将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灾难。

这也是为什么,盘古工程会建设在达尔富尔高原北部的原因。

因为达尔富尔高原北部周边是荒漠、戈壁滩。

在这种地方,李青叶才敢让人将氢弹加入其中,作为最后的自爆装置,一旦整个基地失控了,自爆装置可以彻底将整个基地净化。

为此,李青叶还专门让核工厂专门生产一批1000吨当量的氢弹,这些氢弹将密集布置在盘古工程的四面八方,彻底锁死内部泄露生物实验品的可能性。

毕竟他是为了科研,而不是为了自我毁灭。

李青叶抬起头来:“安全措施还不够,比如那些连接盘古界的管道,就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最好将盘古界的对外渠道,只保留一条即可,其他渠道都先办法取消掉。”

“董事长先生,可是这样做,会导致内部水循环和热循环出问题。”安全工程设计师卡夫特脸色有些为难。

李青叶摆摆手:“那就增设内部水循环辅助系统,让热循环可以采用无接触方式。”

似乎察觉到李青叶言语中的坚定不移,卡夫特也只能硬着头皮点头:“好吧!我会尽快调整设计方案。”

“另外那条唯一的通道,也要专门设计,确保可以万无一失。”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沟通,李青叶和一众设计师工程师,前前后后修改了好几次细节,才确定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包括之前还没有确定的盘古界内部规划,也一并完成了初稿。

盘古界将划分为五个区域,中间为不周山,东部为沧海、西部为青丘、南部雨林、北部为荒原。

这五个区域,分别代表五个相对独立的小生态圈,同时又会相互影响。

在这片面积接近1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未来将被投入大量的基因重组生物,这些生物会和本来就存在的原生生物竞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他非常期待在盘古界中,会诞生一些全新的生物。

这种看似在开盲盒的实验,其真正的意义,其实在于生命的无限可能。

人类的基因技术已经可以精确定制一些生物,但现阶段仍然没有办法“让人类基因进化”。

转基因技术也好,基因编辑技术、基因重组技术也一样,确实都是在利用自然界已有的基因。

真正的进化,绝非拼凑基因,而是本身可以根据环境压力,让基因发生自然变异。

然而自然突变的难度太大,而是突变过程中,90%的突变都是有害的。

这就是盘古工程存在的意义了。

在这个过程中,李青叶可以通过各种环境压力,以及生态圈的其他生物,逼迫一部分基因重组生物疯狂突变。

只要突变的次数足够的多,总会突变出一些有价值的新基因。

或许人类走向星空,或者长生不老的希望,就隐藏在那一个个碱基对之中。

李青叶甚至打算使用一直没有动用过的建木因子,创造一些比较强大的基因重组生物,投入到盘古界里面。

他相信生命有无限的可能,而人类进化的钥匙,肯定是没有办法通过已知的基因获得天翻地覆的改变。

现在他就要找到那把钥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