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工艺(加更)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在吕宋的李青叶,其实非常清楚B43的打捞和研究情况。

只是他并没有插手,而是让部下和专业人员去弄这件事。

毕竟智人公司现在已经有了四个控制区,如果什么事情都要他这个董事长亲力亲为,那他就算是有超级大脑也扛不住。

不然他招兵买马来干嘛?

当摆设吗?

有部下就要让部下工作,他的核心工作是掌控大方向和科研,具体的事情没有必要亲力亲为。

此时他正在研究纳米技术,准确来讲是生物纳米技术。

实际上,生物体的结构和有机物材料,在微观世界中,就是各种各样的纳米结构。

比如蚕丝、蜘蛛丝、鲍鱼壳之类,就是典型的纳米结构材料。

李青叶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之前研究生物芯片的时候,研发了细胞定向发育技术、生物成矿诱导技术。

对于这些技术的深入整合和改良之后,他陆续开发出了一系列新的生物纳米材料。

包括之前小试牛刀的低温玻璃、铁竹材料,其实就是该技术的一种尝试。

近期李青叶通过潜艇,从锡兰洋的海底热泉附近,采集到了一种特殊的海底蜗牛——鳞脚蜗牛。

从鳞脚蜗牛的基因序列之中,他发现了可以富集金属元素,组成纳米硫化铁层的特殊基因序列。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李青叶将珊瑚、鳞脚蜗牛、海底热液口细菌、金属矿细菌之中的一部分优势基因组合起来,诞生出生物高锰钢。

在实验室的特殊培育池中。

一片珊瑚正在慢慢地生长着。

几个实验助手按下培育池的排水系统,顿时培育池中的营养液被吸干,然后启动自动运输系统。

培育池底部的轮子,开始向电梯缓缓的行驶过去。

通过电梯,抵达了上一层的实验区域。

在这里,培育池的四面挡板被打开,露出层层叠叠的灰白色珊瑚,每一层珊瑚结构的厚度有2厘米。

金刚砂水刀迅速将一层层珊瑚结构分割下来,最后上面的那一层,由于转基因珊瑚虫还在,因此被重新放入一个新的培育池中,送入下方的实验区域继续培育。

而切割下来的珊瑚架构层,足足有20层,每一层都是厚度2厘米,长度和宽度都是100厘米。

将这些板材送入酸解池,可以将珊瑚板材表面的珊瑚钙化层分解掉,露出里面暗灰色的生物高锰钢板材。

这种板材的强度高到离谱,由于其低温合成,每一个晶格都是纳米级别的,而且排列得整整齐齐。

其强度相当于普通高锰钢的3.72倍,硬度是为1.43倍、耐腐蚀性为3.21倍,能耗相当于普通钢铁的23~27%左右。

这种强度、硬度、耐腐蚀性,作为精密设备的原材料都绰绰有余了。

而除了生物高锰钢之外,还有生物钼钢、生物钛钢,前者耐高温耐磨损,后者轻质耐腐蚀和高生物亲和。

另外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合金材料,还有另一个优点,那就是减少二次加工,可以一次成型。

从本质上来讲,生物合成合金属于增材加工。

而现在的精加工,普遍都是减材加工。

这两种加工方式,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其成本也是不一样的。

至于谁优谁劣,那要看双方的技术水平。

比如增材加工的3D打印技术,目前就很难在金属加工领域上,和传统减材加工对抗。

但是李青叶的生物合成材料技术,则不一样,毕竟已经实现了纳米级别的超精准生长,技术明显高了一个层次。

李青叶在助手的帮助下。

将一块标注53号的钢板放在耐高温测试平台上。

“开始加热吧!”

“是,老板!”助手按下开关。

顿时耐高温测试平台上,类似于电弧炉的电加热系统,开始对于这一块钢板进行全面加热。

时间一分一秒的溜走。

而平台上的加热温度,也在稳步上升之中。

500摄氏度……

800摄氏度……

1200摄氏度……

可钢板并没有出现融化的迹象。

直到温度被提升到3736摄氏度,钢板才出现微微变形,但仍然没有熔化。

然后温度再次被提升到5122摄氏度,此时钢板终于熔化了,但融化得并不彻底,还有一部分呈现出团块状态,宛如粘稠的岩浆一般。

最后温度达到了5506摄氏度,钢液才宛如沸腾的开水一般。

助手拿着生物平板,记录下这一系列实验数据。

接下来是500摄氏度、1000摄氏度、1500摄氏度、2000摄氏度重复加热和冷却实验。

而且还分为全体加热、单面加热、局部加热的对照组。

这种合金就是生物纳米钼锰钢。

然而这种材料还不是极限耐高温材料,真正的耐高温材料还要看陶瓷基复合材料。

这方面,李青叶也通过生物合成法在搞了。

通过添加一部分碳和钼、钛,形成的生物纳米陶瓷序列之中,目前有一部分品种可以生长出熔点5637摄氏度、沸点5912摄氏度的生物纳米陶瓷。

为什么李青叶那么注重材料的研发?

原因就在于智人公司的精密加工技术非常落后,别说追赶欧美了,就算是和华国企业比,都是没有可比性。

拿着上个世纪的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哪怕是超算和工程师再厉害,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材料就成为了弯道超车的唯一选择了。

只要材料足够好,完全可以玩力大砖飞的那一套。

发动机不够好是吧?

直接上超高温爆燃。

精度不行?

那就硬度和强度来补偿。

设计落后?

材料硬堆。

这就好比厨师做菜,对方厨艺非常厉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那我就直接上顶级食材,用最朴素的方法来烹调。

而智人公司的优势,就是材料的低成本生产,这些顶级材料可以做到白菜价,那就算是加工技术不行,表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差不多。

比如前段时间,洪沙瓦底的发展集团,通过产品交换的方式,向露西亚的苏霍伊航空公司购买了老旧的米格25战斗机生产线。

对于这种老掉牙的东西,接收了米格公司遗产的苏霍伊公司,并没有太过于在意,便将封存的生产线翻新之后,挥泪大甩卖给了发展集团。

智人公司之前通过马甲购买米格25的生产线,目的就是看中了米格25的不锈钢设计。

这并不是开玩笑。

由于使用了大量不锈钢材料,米格25的机体重量占比太大了,导致其油耗非常高,航程一般般,发动机寿命也不长。

但是这种缺点,对于智人公司而言,就压根不是问题。

现在李青叶研发的各种新材料,随便拿出去几种,就可以让米格25脱胎换骨。

到时候升级改造之后的米格25,在全球现役战斗机中,估计不会比什么阵风差到哪里去。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