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五百零六章 喜忧参半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星河2年,3月11日。

亚马逊雨林,猪笼草城。

一架凤凰客机在猪笼草城的穹顶机场着陆。

蒋明轩来得非常匆忙,也非常低调,这其实也是智人公司管理层一惯以来的习惯,那就是出行低调。

毕竟在公司内部,安全性是非常高的,没有必要大张旗鼓。

而且其他员工也不会对管理层太过于讨好和恐惧,除非是李青叶,不然其他员工真没有太多敬畏之心。

管理科学事业部的蒋明轩,可是被下属指着鼻子骂过,特别是那些科研大老,一个个都是桀骜不驯的主。

没有太多科研成果的蒋明轩,在科研大老们的眼中,就是一个打杂的,除非蒋明轩做的事情有理有据,不然大老们可不会给面子,不满意就直接喷。

至于蒋明轩可不可以找机会给这帮家伙穿小鞋。

答桉是不可能。

因为智人公司内部的监管机构太多了,加上生物芯片本身的约束力,没有理由找同事麻烦,或者栽赃陷害同事,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公司的一众高管,在很多事情上,是没有办法高人一等的。

蒋明轩这一次出行就带几个助理和研究员,当他下了飞机,猪笼草城的城级分公司方面,根本没有派人来迎接。

习以为常的蒋明轩,自己搭公交车过去生态调查队的办公楼。

各地的生态调查队都隶属于科学事业部,由科学事业部下属的生态调查总署统一管理。

蒋明轩从公交车下来,在生态调查队办公楼门口直接刷员工卡。

生态调查队的队长吉比特,是一个印第安人,他看到蒋明轩亲自过来,也露出一丝惊讶:

“部长先生,你怎么亲自过来?”

蒋明轩直接开门见山:“你们发现的那种新化合物非常重要,我必须亲自过来确认情况,这几位是马达岛分公司16908实验室的研究员,主要从事磁场和电磁领域的研究。”

几个研究员也和吉比特打了招呼。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朱莉亚小队的办公区域。

专业的研究员接手了陈文娜的相关工作,开始设计更加完善的实验方案。

一个多小时后。

智人公司在南美洲各地的相关实验室负责人和研究员,也凭借距离优势,来到了猪笼草城。

随着越来越多相关研究员抵达。

对于新化合物的研究,也变得越发深入起来。

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期间蒋明轩还从拉美大区分公司租借了一些设备和运输飞艇,测试了亚型结晶体的共振效应生效距离。

经过这些天的紧锣密鼓研究。

此时主持该项目的核心研究员劳伦斯博士、石峰博士,正式向蒋明轩等人做学术报告。

小会议厅内。

劳伦斯博士向众人介绍道:“这种新化合物非常奇特,它们本身很像磁单极子,但又拥有一个闭合的磁场,因此在本质上来讲,这并不是一个磁单极子,却又具备一部分特殊的特性。”

蒋明轩眉头紧皱:“也就是说磁单极子不存在?”

“不。”石峰博士摇摇头:“这恰恰证明了磁单极子的存在,因为我们确实观察到了两个单独的磁极,只是这两个单独的磁极为了稳定,只能相互配对而存在。”

劳伦斯博士补充道:“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我猜测形成这种配对磁单极子的情况,应该是这种结晶体内部的自旋和凝聚态能量场,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我看了诸位的研究报告,目前该晶体在地球的另一侧,仍然具备近乎无延迟的共振效应……”蒋明轩拿着平板询问道。

然而石峰却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我知道部长先生想问什么,这种晶体确实有可能作为远距离的通信载体,但是它现阶段几乎是一次性的。”

这也是蒋明轩此时头疼的问题。

该晶体目前的共振效应,哪怕是在地球另一侧,距离两万公里左右,仍然没有任何明显的通讯延迟。

然而这种晶体有两个致命弱点。

第一,那就是亚型结晶体内部的晶格中,形成凝聚态能量场的前提条件是之前的电分解过程中,歪打正着的“充电”,但是晶体中的电能会逐渐衰竭。

经过测试之后,虽然可以通过微波进行充电,但这种充电是有次数限制的,目前还没有测试出具体的限制极限。

不过根据好几次充电的实验,劳伦斯等人差不多估算出了充电极限次数应该在60~70次左右,超过这个次数,晶体的结构将出现不可逆转的崩解。

而60~70次充电,估计最多只能维持200天左右。

这个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第二个致命缺点,则是来自磁场共振效应的激发过程中,需要使用33.5纳米的深度紫外光进行刺激。

深紫外光是什么?这是波长非常接近x射线的光波,能量密度比较高,容易对有机物的分子结构造成破坏。

也就是说,使用深紫外光刺激亚型结晶体,会造成结晶体迅速老化。

在测试中,只要连续照射深紫外光52分钟,或者分段照射,但总照射时间超过117分钟,亚型结晶体就会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从而失去形成凝聚态能量场的特殊分子结构。

这两个问题非常致命。

充电时间是无法中断的,一旦中断了,就意味着两个晶体之间的磁单极子特性会被彻底抹除。

而充电微波、激发深紫外光,都会损伤晶体的分子结构。

也就是说,这种材料就算是应用在远距离通信上,使用寿命就两百天左右。

哪怕是使用核爆推进方案,可以在50~100天左右直达火星,这材料也没有办法用在上面。

使用寿命就是一个硬伤。

不甘心的蒋明轩询问道:“有没有办法改良这种材料,让其使用寿命获得延长?”

石峰博士无奈地回道:“我当然希望可以改良,但这需要时间,而且我不敢打包票。”

一场学术报告会议下来,众人的心情只能用喜忧参半来形容。

不过他们还是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正式确定该真菌和结晶体的名称。

名称就是朱莉亚真菌、朱莉亚—陈文娜晶体、朱莉亚—陈文娜磁单极晶体,也可以简称为朱陈晶体、朱陈磁单极晶体。

使用发现者命名,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而且这种命名方式有利于保密。

如果直接命名为亚马逊—蓝斑真菌,那外界万一搜集到相关情报,就很容易发现这种真菌存在于亚马逊雨林之中。

毕竟朱莉亚、陈文娜之类的名字,在智人公司内部有好几千个以上同名同姓的,加上公司的保密,外界很难查出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