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二百六十三章 思维差异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听完了林孝伦、涅夫斯基俩人的介绍,李青叶又看向最后一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马丁唐吉诃德博士。

马丁有些尴尬的解释道:“董事长,我这边还没有完成。”

“是金属氢无法钝化的问题吧?”

马丁点了点头:“是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使用了各种方案,就是无法让金属氢减缓爆发的速度。”

显然李青叶对于这个问题早有预料。

毕竟智人公司制造的半成品金属氢,稳定性非常差,就算是加入其他辅料,只要温度一高于零下175摄氏度,就会变成大炸弹。

但是金属氢的比冲和推力,其诱惑力又非常强。

只要可以让金属氢的爆发速度变得和普通固体燃料差不多,那使用金属氢作为燃料的运载火箭,可以轻松将几百吨的有效载荷送上外太空。

至于为什么不使用隆格朗巨炮那种方式,因为隆格朗巨炮没有办法送宇航员上外太空,同时对于各种设备的限制非常大。

毕竟隆格朗巨炮发射过程中,会产生几万G的负荷,别说宇航员了,就算是普通电子元器件,都会在这种压力下粉身碎骨。

智人公司使用在巨炮炮弹内部的生物芯片、生物元器件,都是通过特殊工艺制造。

其核心技术上一种富含营养的液体,在这种液体的包裹下,生物芯片和细胞型元器件,才可以抵抗几万G的瞬间负荷。

这也是巨炮炮弹可以在发射之后,仍然可以控制其内部各个部件的原因。

毕竟液体是不可压缩的,而生物芯片和细胞元器件里里外外都充斥着液体,可以抵抗住这种超高负荷。

至于巨炮炮弹内部的发动机,导弹版本,只有特制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而作为卫星版本的炮弹弹头,第一级就是固体燃料的火箭发动机,第二级是液氧—甲烷液体发动机。

李青叶摸了摸下巴的胡茬:“既然暂时无法钝化,那你的想法是什么?”

马丁博士想了想:“金属氢燃料的大型运载火箭,是我们在短时间内追赶列强的少数路径之一,如果可以成功,那我们很快就可以弯道超车。”

当然,也可能弯道翻车。

“你是想继续研究这个项目?”李青叶已经听明白了。

而马丁心里面也紧张了起来,毕竟李青叶如果不同意继续这个项目,那金属氢运载火箭项目肯定搞不下去。

他赶紧说道:“董事长,我会努力的,争取早日让金属氢运载火箭实用化。”

李青叶摆摆手:“这样吧!既然暂时无法钝化,那就改变方案,直接使用爆炸推进方案。”

“呃……”马丁博士一脸懵逼。

林孝伦小声地提醒道:“董事长,爆炸推进方案不是有隆格朗巨炮项目吗?”

“想哪去了?”李青叶眉头微扬:“我是说将金属氢用在运载火箭上。”

“可是金属氢无法钝化,运载火箭无法承受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马丁博士有些尴尬地挠着头发。

李青叶拍了拍自己额头:“你们怎么净学阿美利卡那一套?不会学我们的北方邻居吗?”

什么?众人一头雾水。

李青叶没好气地提醒他们:“既然材料改进不了,为什么不尝试从设计方案上获得突破口?”

他之所以说马丁等人陷入了阿美利卡的思维死胡同。

就是因为当初阿美利卡的海军,订购了一批独立级和自由级濒海战斗舰,而这些船是使用铝合金制造的“好东西”,为了应对海水的腐蚀,每艘船每年要七千多万美刀的维护费用。

而某东方大国的解决方法,就是建造几百吨的铝合金小船,在船只不需要工作的时候,直接将船吊上岸,解决了船体铝合金被海水浸泡腐蚀的问题。

材料不行,工程来凑。

这其实也是一条思路。

听了李青叶的提醒,众人终于反应过来了。

林孝伦第一个反应过来:“确实,如果在设计上改进,金属氢还是有可能应用在运载火箭上的。”

而涅夫斯基也回过神来了,他拿出自己的平板电脑,投影出一个全息影像:

“可以这样设计,青叶航空那边不是在研发爆发式激波发动机吗?直接和那边合作,使用爆发激波发动机。

然后将金属氢制成为一个个小燃料球,设计一个类似于弹夹的发射装置,周围设计成液氧储罐,还可以给金属氢进行降温。

使用的时候,向发动机燃烧室喷射液氧和金属氢燃料球,这样就可以实现持续不断的提供燃料,让运载火箭匀加速飞向外太空。”

尴尬的马丁博士,小表情有些委屈的看着涅夫斯基:‘你小子把话都说了,我还说什么?太丢人了……’

但是涅夫斯基却没有看到他的表情,而是继续描述着自己的方案。

李青叶听完之后,对于涅夫斯基的方案比较满意,这个方案唯一的难度,就是金属氢燃料球的超低温围护设备。

而这方面涅夫斯基毫无心理负担的采用了“拿来主义”,反正航天领域不存在专利问题,他直接提议使用法兰西的低温围护技术。

至于燃料球、储存夹、发动机之类的设计问题,涅夫斯基相信马丁可以解决。

虽然马丁的技术研发能力确实挺平庸,但那只是在创造性方面比较差,其他能力还是可以的。

现在设计思路都有了,如果马丁还搞不好,那还是干脆回家卖红薯吧!

李青叶看向马丁:“马丁博士,按照涅夫斯基博士的思路,你那边可以完成这个设计吧?”

“呃……可以,董事长放心,我很快可以完成设计。”马丁赶紧表示自己可以完成任务。

解决了最后一个项目的难题,众人也终于轻松了一些。

金属氢运载火箭的技术,已经被解决了研发思路,接下来研发过程,基本不会有大问题。

而金属氢运载火箭的意义,绝对非同一般。

众人都在畅想着未来的航天,只要金属氢运载火箭成功了,那就意味着智人公司将在航天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虽然因为金属氢难以储存和钝化的难题,导致金属氢很难应用在军事领域,有一些遗憾。

但李青叶已经挺满意了,技术进步终究是要一步一步的走,他的存在加速了智人公司的技术发展,也让智人公司在基础领域的研究有些不足。

这些天他在各地考察中,已经发现了智人公司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发展不太行。

对此李青叶也感到无奈,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需要很多人才和资源,但这方面的研究又很难转化为应用技术。

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在智人公司内部设立一个专门投资和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的部门,推动智人公司在这方面的发展。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