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五百六十三章 起步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月球,正面。

哥白尼环形山,哥白尼基地。

又经过了大半年的扩建,此时哥白尼基地的规模扩大了很多,太空舱数量达到了427个。

与此同时,由于磁单极晶体通信器的普及,除了大约50名常驻的轮班宇航员之外,这里还有300台同步机器人。

所谓的同步机器人,其实就是采用了磁单极晶体通信器作为核心,专门研发出来给外星基地使用的。

在地球那边,智人公司已经成立了外星远程控制管理中心,专门建设一批专业的控制舱,方便有需要的员工控制同步机器人,在外星基地执行任务。

此时哥白尼基地的300台同步机器人,都处于工作状态。

实际上,同步机器人都是人休机器不休的模式。

一个舱室里面,几个机器人正查看舱内最新调制出来的生物合成真菌,让这些真菌在培养池中合成需要的元器件。

“杰克,可以了。”

名为杰克的机器人,看了一眼培育池中的情况,一块纳米硅钢薄板就完成了合成,他在设备上操控着。

另一个机器人则拿着平板电脑,记录着这一次合成各种数据:“只用了17.3个小时,比之前缩短了5.9个小时……”

滋……

培育池的密封透明盖子自动弹开,里面是已经沉寂下来的材料合成真菌,由于温度和信息素的原因,这些劳模真菌此时停止了繁殖和合成。

一个机械臂插入培育池的溶液之中,将那块长度3米、宽度1米,厚度1.5毫米的纳米硅钢板材取出。

负责检查板材的机器人平田孝清,用各种快速检测设备,对板材进行全面检测。

“硬度达标……”

“强度达标……”

“纳米结构缺陷率万分之0.039,乙3级板材……”

“辐射屏蔽率……”

负责记录的机器人,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已经达到量产标准了。”

而在哥白尼基地之中,材料相关的实验室超过50个,目前基地已经实现了绝大部分基础建材的自给自足。

在基地的西北侧,一个近期刚刚建设出来的综合工厂里面,已经有不在少数的培育池在日以继夜的生产着各种零部件。

作为哥白尼基地这个月的轮值负责人秦朗,他就正在工厂里面查看零部件的生产工作。

他站在一个正在拼接的电动机前:“巴鲁,现在产能如何?”

机器人巴鲁一边组装电动机,一边回道:“如果原材料充足,我们基地每个月可以生产8000吨左右的零部件,问题是现在原材料不够用。”

“放心吧!地球总部这个月会输送一批核心部件过来,到时候我们可以再拼凑出5台掘地者、5台运输车。”秦朗笑着说道。

“矿场和提炼厂没有问题吗?”

秦朗摇摇头:“没有,这边的地表沙子和岩石之中,铁钛铝硅镁钙之类的原材料比较丰富,另外在北侧47公里之外的地下,还有一片热泉。”

“热泉?你打算开采?”巴鲁抬起头来。

秦朗没有否认:“是的,这种地热点的价值非常高,里面有我们急需的水资源和碳资源。”

没有办法,月球表面的氧、硅、铝、铁、钙、镁和钛资源非常丰富。

但是作为挥发性元素的氢、氮、碳,含量则比较低。

幸好月球地下还有丰富的碳、氢、氮资源,这一点是通过这几年的探测数据发现的。

根据对月球长期监测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月球比较年轻的月海和月原上,会持续释放碳化合物,显然这是月球地下存在大量碳元素的证据。

而哥白尼基地附近的热泉点,自然被仔细探测过。

热泉点喷吐出来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氡气之类,比普通月岩高了上百倍。

月球每年被挥发到外太空的元素可不少,要不是月球引力太小,没有办法束缚住这些挥发性元素,就不会是现如今光秃秃的模样了。

明明月球的各个基地规模都不错,建设时间也早于金星云宫项目,偏偏月球的工业规模连金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原因就在月球的碳元素太少了,重力也和地球相差比较大。

而金星恰恰相反,金星的大气层中,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本身重力也接近地球,因此可以就地取材,利用生物合成技术大量生产需要的零部件。

现在哥白尼基地要开采热泉点,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碳资源,减少地球的物资输送压力。

秦朗和其他几个轮值负责人都非常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月球基地要有作为,就必须摆脱对地球总部的资源依赖。

不然各种物资都需要地球总部支援,想发展都非常困难。

比如月球背面的质量投射器项目,为什么之前一直磨磨蹭蹭,而这两个月工程进度却狂飙突进,原因就在于月球背面的基地实现很大一部分零部件的自给自足。

现在秦朗等基地负责人,已经意识到了基地在碳、氢、氮这三种元素的稀缺。

他们的解决方案有四个。

第一个方案,是加强基地内部的碳氢氮资源回收再利用。

第二个方案,则是尽可能使用替代材料,减少碳氢氮的资源消耗。

这两个方案都是在节流上努力。

第三个方案,就是挖掘月球的地下碳氢氮资源,比如热泉开采。

第四个方案,则是利用宇宙飞船,捕获一些含水、含碳比较高的小行星,然后拉到了月球轨道附近,交给近期建设的月球轨道工业空间站。

这是开源方面的努力。

通过这些方案,哥白尼基地正在逐步解决碳氢氮资源的困境。

秦朗和巴鲁讨论了一会,听取了一下意见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前往另一个车间。

这个车间是组装微型太空舱的,类似于地球的无人机生产车间,主打产品就是皮糙肉厚的微型太空舱。

他看着眼前的一个微型太空舱,其体型就如同一个大号汽油桶,其长度差不多10米,直径则是3米左右。

微型太空舱本身并没有发动机之类,可以通过其他飞船携带着,扔到月球各地作为临时科考站。

之前这种太空舱只能通过地球总部输送过来,现在他们基地也可以自产微型太空舱了。

“信,微型太空舱的产能跟得上进度表吗?”

负责这个车间的李信,看到秦朗走进来,他直接汇报了一些情况:“现在每个月可以生产5~15个微型太空舱,不过精密仪器需要地球总部输送过来。”

“5~15个?产能还可以。”秦朗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信无奈的摊摊手:“如果可以增加原材料的供应,产能还可以增加80%左右。”

“对了,我这一次过来正在好有一个任务给你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