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四章 萤火虫构型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翻看了飞鱼公司和青叶航空的秘密报告之后,李青叶又看到了另一个好消息。

这个好消息是黑虎峡谷那边上报过来的。

此时的黑虎峡谷那边。

李维斯博士正在“矿区”。

所谓的矿区,其实就是一处隐蔽的地下实验场地,这个场地表面上是隶属于青叶矿业公司的一个铅锌矿。

经常通过引爆炸药,炸出一些地震波,伪装成为开采地下矿物的迹象。

对于几百公斤级别的爆炸,产生的细微地震波,虽然会被地震监控站检测到,但一般不会引起怀疑。

而这个“矿区”,其地下早已经被掏空了,建设成为了一处实验场地,里面除了一条地下隧道,还有5个大小不一的地下空间。

此时在3号实验场中。

李维斯博士带着同事和科研助手,忙碌着组装着一个篮球大小的设备。

设备的核心,是一个抽了真空的小空间,其空间大小和一颗芝麻差不多大。

环绕着这个超小亚真空空间的,则是16个圆锥体,这些圆锥体的锥顶有一个类似于圆珠笔笔头的装置,“笔头”夹住的那一颗“圆珠”,就是一颗质量0.01克、纯度99.99%的铀235。

也就是说,这个装置的铀燃料为0.16克。

而圆锥体剩下的空间,则填装了TNT炸药,一共填装了4.8千克TNT。

16个圆锥体组成的球体,被包裹在一层厚度30毫米的复合材料内部。

这个复合材料层,最内层是合金辐射反射层、中间是耐高温复合陶瓷层(可以承受5836摄氏度高温)、最后外层是超强一体生成的合金,足以扛住内部TNT爆炸3.2秒。

而最内层的合金辐射反射层,还有另一个非常特殊的作用,可以在超高压力下,突变成为超导体。

同时TNT中和金合金辐射反射层之间,还被添加了金属粉末,会在爆炸的那一瞬间,产生大量电子流,进而激发突变超导体,形成一个强磁场,将爆炸束缚3.2秒。

也就是说,在引爆TNT内核之后,整个爆炸能量会被束缚在球体内部3.2秒。

别小看这3.2秒,就是因为这3.2秒,让圆锥体顶部的铀235圆珠,瞬间被高温高压挤压在那亚真空空间中,进而逼迫铀235之间发生激烈的核裂变。

而由于磁场的存在,核爆的能量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宣泄出来,而是被挤压在最核心的区域。

这种设计的好处,就是核裂变的燃料利用率直线上升,核燃料爆炸的临界质量可以压低到几毫克级别。

眼前这颗“萤火虫”3号,就是黑虎峡谷基地秘密研发的超小型原子弹。

这也是李维斯带着一众科研人员,结合智人公司的各种新材料,通过超算模拟了几百亿次之后,筛选出来的少数方案之一。

整颗萤火虫3号,重量为17.3千克,装配了0.16克纯度99.99%的铀235,爆炸当量为2.72吨,核燃料利用率85.6%。

组装完成之后。

穿着防护服的李维斯等人,离开了实验场,来到专门的数据监测室内。

“第三次测试开始。”

“启动运输系统。”

运载着萤火虫3号的电动轨道车,缓缓行驶向实验场的试爆场地。

整个试爆场地,深入地下343米,是一个半径50米的半球型空洞,周围设置了好几层人造结构层,可以减少爆炸冲击波。

“引爆!”

3.2秒之后。

轰……

一个小火球在试爆场地中心炸开,光辐射、电离辐射、热辐射和冲击波接踵而至。

各种数据收集器将探测到的数据,反馈到监测室内的生物计算机上。

而设置在周边地区的地震波监测设备,只有检测到一股微弱的地震波,威力大概只有几百公斤TNT。

可实际上,萤火虫3号却产生了2.72吨TNT的爆炸当量。

看了一遍数据,李维斯满意地点了点头:“萤火虫型的超小型原子弹,目前已经可以量产了。”

“接下来就是改进之前的老弹头。”另一个研究员说道。

他们之所以研发这种超小型原子弹,主要是三个用途。

一个是为了进行核爆实验。

这个目的已经做到了,他们成功在黑虎峡谷附近的地下实验场,进行了三次超小型的核爆测试。

而外界对此一无所知。

之所以可以瞒住外界,其核心因素就是爆炸当量足够小,平均才几吨当量,加上实验场的减震结构层,外界就算是探测到,也只会认为是在爆破地下矿物。

第二个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核燃料利用率。

目前智人公司每个月可以提炼150~180公斤铀235,大概可以制造3枚30万吨当量的原子弹(烈日30),单枚烈日30需要52公斤铀235原材料,核燃料利用率仅有30%。

目前库存了42枚烈日30,另外还有283公斤高纯度铀235原材料。

而改用萤火虫型的新构型之后,同样是实现30万吨的爆炸当量,萤火虫型却只需要18公斤铀235原材料。

这意味着,目前库存的烈日30,全部改造成为萤火虫型原子弹之后,可以生产大概120枚30万吨当量的萤火虫型原子弹。

第三个目的。

则是为了改进B43氢弹的原子扳机,毕竟B43的原子扳机是阿美利卡五十多年前的设计,不仅仅核燃料浪费严重,放射性污染也比较高,还是使用钚作为原材料的。

李维斯不仅仅要使用萤火虫型的原子弹作为氢弹扳机,还打算改进B43的构型。

B43这种古早时期的氢弹,往往核燃料的利用率比较低,大概只有15%~20%左右。

仿造B43的烈日100型,目前需要50公斤氘作为原材料,才可以达到100万吨级别的爆炸当量。

而李维斯通过超算,以及目前的萤火虫型原子弹爆炸实验之后,已经找到氢弹小型化的方向,也找到了提升氢弹燃料利用率的方案。

小型化的氢弹,估计爆炸当量最小可以压缩到1吨级别(原子扳机产生350公斤TNT能量),不过体积难以压缩,重量大概在20公斤这样。

按照李维斯等人在超算模拟出来的模型和数据,萤火虫型的氢弹,其燃料利用率同样可以达到80~90%左右。

如果还是维持50公斤氘的装料量,那威力大概可以达到630万吨当量,足足提升了6.3倍。

这威力明显过剩了,而且弹头重量900公斤也不利于轻量化。

李维斯博士已经在和核工程部门的工程师们讨论,要研发一种当量在10万吨,重量在100公斤以内的新弹头。

这也是目前列强们的核心思路,那就是使用几十万吨当量的氢弹弹头,然后在一枚导弹中装载几个分弹头。

10个10万吨当量级别的氢弹,其杀伤力要比1个100万吨当量级别的氢弹强好几倍。

从性价比来看,中等当量级别的集束氢弹,才是目前的主流方案。

而萤火虫型氢弹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反应比较彻底,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残留量会更加低,基本可以称为干净的核弹了。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