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二章 船厂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21年,7月28日。

一场小雨之后,空气中的湿度明显上升。

位于吕宋的米沙鄢群岛的新吕宋造船集群工厂,仍然还在有条不紊的制造着各种船只。

目前新吕宋造船公司在米沙鄢群岛地区,一共有八个造船厂,其中六个是民用造船厂,剩下两个则是军用造船厂。

去年在广船公司被挖过来的黄伟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今年四月份通过特殊的引荐,被吸纳成为一名新人类。

他的岗位也从之前的民都洛岛第五造船厂,被调整到位于米沙鄢群岛的班乃岛第三造船厂工作。

这也是新吕宋造船公司的布局。

民都洛岛一共有四个造船厂,都是保密级别比较低的民用造船厂,分别是第五造船厂、第六造船厂、第七造船厂、第八造船厂。

而保密要求比较高的那一部分造船厂,则全部集中在班乃岛,包括那两个军用造船厂。

此时黄伟达所在的第三造船厂,就是一个保密级别比较高,仅次于军用造船厂的大型造船厂。

他几个月前还非常懵逼,特别是船舶设计中心的心理辅导小组组长找上他的时候,黄伟达还有点不知所措。

之前在第五造船厂工作的时候,他其实是非常好奇心理辅导员这个岗位的。

直到经过半个多月的秘密接触,他才知道为什么公司内部,会设置心理辅导员这个岗位了。

特别是在同意加入新人类之后,黄伟达通过生物芯片的数据库,了解到了智人公司的庐山真面目。

虽然有一种上了贼船的感觉,但他现在也没有办法脱离了,新人类这种身份可没有办法解除的,除非他选择自杀。

但是有着大好前途,他为什么要选择自杀?

而随着他深入了解智人公司的内部体系,黄伟达就越渴望融入这个体系之中,人类终究是渴望完美和喜欢抱团取暖的。

他被调到第三造船厂的事情,那些不明就里的同事,暗地里觉得他是走后门了,毕竟黄伟达在船舶设计中心的能力确实一般般,比他厉害的大有人在。

对此黄伟达不置可否,或者说他干脆默认了。

某种程度上来讲,他确实走了后门。

在智人公司要想进入核心部门和中高层,新人类这个身份才是基本前提,不是新人类就基本不用想了。

黄伟达和之前的心理辅导员谈过,为什么选择吸纳他这技术一般的设计师,而不选择那几个技术能力非常厉害的同事。

心理辅导员就回答了一句话:“有才华不等同于有忠诚,他们连家人都不愿意移民过来吕宋,这种人不适合吸纳。”

虽然可以通过强行注入生物芯片,逼迫这些员工归顺公司,问题是这样做,需要浪费一段时间。

一些抵触心理极强的人,哪怕是植入生物芯片,通过激素和信息素诱导,也不容易完成性格的改造,还容易引发人格分裂、狂躁症、自杀心理、抑郁症之类的精神问题。

至于类似于武心兰那种状态,其实她是被生物芯片的人工智能控制着身体,又通过桑吉巴达莱亚尔的长期调教,才彻底扭曲了其性格和心理。

这种改造的时间成本太大,还必须有专门的培训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调整,大概需要半年左右。

如果是那种训练过的特工,一年都不一定可以完全改造其心理和性格。

对于特工之类的棘手目标,智人公司往往会采用简单粗暴的兵人方案,而不是费时费力的新人类方案。

而现在智人公司已经不是创业初期,没有严重的人手不足问题,不需要如此囫囵吞枣。

通常的做法,是先挑选一批背景干净、有觉悟的员工考察,然后择机接触和吸纳,剩下的自然人员工,则安置在不重要的子公司或者产业中。

类似于黄伟达这样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筛选上来的。

……

第三造船厂的12号全封闭船坞中。

黄伟达和几个工程师讨论着如何设计的问题。

这个船坞和普通的干船坞不太一样,而是一个大池子,池子的深度有50米,长度500、宽度100米。

目前池子里面,已经有大批穿着工作型外骨骼,还有特殊防护设备的技术员,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之中。

池子底部和侧壁,安装了大量的可拆卸钢结构支架,特别是底部,那些钢结构支柱,足以支撑起几万吨的重量。

而支架包围的中间区域,很多技术员通过吊臂、龙门吊、临时悬空钢架桥道,将一件件提前定制的钢结构模块,从层部一点点拼接组合起来。

从外观可以看出,这是一艘船的模型。

一行人走在悬空钢架桥道上。

路过的技术员们只是微微点头,便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工作。

“想当年,我在广船的船坞时,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黄伟达笑着摇摇头。

其他几个在华国造船厂呆过的工程师或者设计师,都深有同感。

特别是一线的电焊工、普工,在噪音、强光辐射、金属粉尘中长时间劳作,往往很容易出现职业病。

比如腰椎间盘突出、身体劳损、视力下降、尘肺病、呼吸道疾病之类。

而此时在这个船坞里面,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了。

所有一线员工全部都配备了工作型外骨骼,这种外骨骼不仅仅可以轻松搬运几百斤的重物,还自带空气净化系统、防辐射防强光系统、隔音系统、内部恒温系统和通信系统,以及比较强大的防护能力。

有这种外骨骼,员工想得职业病都困难。

反正很多技术员在新吕宋造船厂工作之后,估计会很难适应以前的造船厂工作环境。

在如此强烈的对比下,就算是工资增加一倍,估计绝大多数的技术员都不会离开。

只要感受过这种全防护的安全舒适,谁愿意回去忍受那种恶劣的工作环境。

当然,如果愿意支付三倍以上的工资待遇,或许有人会心动。

问题是东亚各大船企哪一个有底气?敢给一线电焊工和普工开出三倍于新吕宋造船厂的工资待遇。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造船厂,别说三倍了,就算是两倍工资待遇都很难做到。

在造船行业从业了七年年多的黄伟达,对于东亚各大船企的底细一清二楚,哪怕是南高丽和东瀛那边的船企,在工资待遇方面,其实也和华国船企处于半斤八两的水平。

一路从上层走下去,兜兜转转了半个多小时,才抵达了底部的作业区。

看着面前厚重的钢结构模块,黄伟达拍了拍底部的厚重壳体:“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完成了模块分解,底部模块的板材我加厚了2.3个系数,应该不会被压垮。”

“2.3个系数?保守了一点,其实我认为1.8个系数就足够了。”另一个设计师有些纠结的说道。

但是黄伟达却非常谨慎:“小心无大错,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设计如此庞大的一体船。”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