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一章 浪潮(一)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澳洲。

西澳的首府帕斯。

必和必拓的办公楼内。

负责公司在西澳地区铁矿产业的汉克马士基,脸色非常难看:“总部要我们关闭50%的产能?”

秘书无奈地点了点头:“是的,经理先生。”

拿着总部发过来的减产和裁员通知,汉克马士基非常头疼。

必和必拓总部的决定,汉克马士基并没有反驳的权力,毕竟总公司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

如果可以赚钱,必和必拓又怎么可能关闭50%的产能。

之所以要关闭50%的产能,主要是因为此时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搅局者。

那就是智人公司。

智人公司在正式化之后,重组了内部的矿业和冶金产业。

分别组建了三家矿业子公司翡翠矿业、珊瑚矿业、南洋矿业,以及三家冶金子公司海蜗牛金属、曼德勒冶金、苏门答腊冶金。

这两个体系一开始,并没有对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造成太大的影响。

直到九月份。

彻底整合完毕的智人矿业系、冶金系,开始组团向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发起了攻击。

智人公司的攻势,是分两个方面进行的,即原材料市场和成品市场。

一方面翡翠矿业、珊瑚矿业、南洋矿业,全力开采苏禄海海底赤铁矿、苏门答腊硫铁矿、他念他翁山南部深层磁铁矿,这三个铁矿产区,一共储备了173亿吨铁矿石,平均品位为43.6%。

如果仅仅是开采铁矿石,那问题还不算严重,毕竟智人公司的贸易渠道被欧美和远东卡着。

但是智人公司又怎么可能只出一招。

旗下的海蜗牛金属、曼德勒冶金、苏门答腊冶金,迅速拉低成品钢铁的出厂价。

今年九月份,全球的钢铁出厂价,普通钢材大概450~500美刀每吨,而62%品位的澳洲铁矿到岸价,大概是120美刀每吨。

智人公司的精选62%赤铁矿,到岸价是35金元每吨(折合70美刀每吨)。

而智人公司生产的普通钢材,出厂价则是180金元每吨(折合360美刀每吨)。

这个价格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

因为华国钢企的钢铁利润率,仅仅只有每吨8~15美刀,其他地区的钢企利润率同样不高。

欧美和远东地区是卡了智人的市场渠道,但不代表全世界都听他们的,特别是在利益面前。

比如西亚油霸们,他们一合算,发现采购智人的钢铁,成本可以下降20%左右。

自己又有不在少数的金元外汇,那为什么不选智人的钢铁产品?难道嫌钱多吗?

又比如囊中羞涩的非洲国家,他们都靠卖矿和石油天然气获得了一些金元,自然要将金元的性价比发挥出来。

南亚、中亚、拉美也选择了智人的钢铁产品。

甚至一部分欧洲国家,也偷偷摸摸通过沙地王国、埃及之类的中间商,低调的进口智人公司的钢铁产品和铁矿石。

这样一来,压力就来到了远东地区的各大钢企身上了,他们是放弃澳洲和巴西的高价铁矿石,还是继续坚持?

第一个做出选择的,是华国的一众钢企,他们和智人公司达成了一个协议,那就是以每吨钢铁125金元的加工费,由智人公司提供铁矿石,帮智人公司生产钢铁。

虽然净利润只有每吨5金元左右,但好处可以获得廉价的铁矿石供应。

作为世界卷王,华国钢企发挥了卷王的风采,直接将全球钢材出厂价压低到了只有360~390美刀的超低价。

而连锁反应随之降临。

要知道,21年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有60%是被华国钢企吃下了,而智人公司旗下的冶金子公司,则吃下了21%的铁矿石份额。

两家加起来,吃下了国际市场上81%的铁矿石。

现在智人公司全面采用自己的铁矿石,而华国钢企也被迫采用智人公司的铁矿石。

一下子没有了81%的市场份额。

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的产能顿时出现了大量过剩。

哪怕是阿美利卡为了应对智人公司的威胁,重启了一部分钢铁产能,但北美早就过了使用铁矿石冶炼的阶段,他们那边的钢铁厂多采用废钢作为原材料。

超过13亿吨的铁矿石产能过剩,请问怎么破?

这简直是无解。

全球剩下的钢企中,根本消化不了13亿吨铁矿石,大幅度减产和裁员就是必和必拓他们的唯一选择。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降价促销。

只是降价促销,他们也打不过智人公司。

根据国际机构的研报,澳洲铁矿石的生产成本大概在每吨40美刀左右,巴西淡水河谷则在每吨60美刀左右。

加上运输成本之后,澳洲铁矿石运输到远东地区的到岸价,会来到每吨60美刀左右,而淡水河谷的到岸价,更是达到每吨90~100美刀。

这个价格如何与智人公司竞争?

智人公司的矿石生产成本超低,运输距离也是近在咫尺,35金元每吨的到岸价,其实还有40%的利润。

也就是说,一旦必和必拓他们降价促销,那智人公司肯定会进一步杀价。

迫不得已下,必和必拓他们就开始了减产和裁员。

西澳地区的矿场首当其冲。

汉克马士基已经感受到了智人公司的压力和恶意,按照现在这个趋势,剩下的19%市场份额,其实也是岌岌可危的。

毕竟南高丽、东瀛和欧盟的钢铁厂,肯定撑不了太久。

现在华国钢企占据中低端的国际市场,而智人公司则占据中高端市场,杀得其他钢企哭爹喊娘。

不采购智人公司的矿石?

那你们就去死吧!

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欧洲的钢铁厂,会偷偷摸摸采购智人矿的原因,不用不行,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如果是传统的国际市场,那必和必拓和他们的幕后金主们,肯定会通过金融手段,直接将低价铁矿石全部吃下去,然后继续维持自己的市场垄断地位。

奈何他们遇到了智人公司,金元的存在,就直接卡死了欧美金融资本操控的可能。

毕竟要采购智人公司的铁矿石,他们至少需要准备几千亿金元。

现在全世界流通的贸易金元,也才三千多亿而已。

欧美资本势力根本凑不齐这么多金元,自然没有办法狙击智人的铁矿石布局。

就算是他们可以凑齐那么多金元,智人公司也可以耍流氓,到时候直接限制他们采购,要求必须是钢铁企业,才可以获得采购资格,就可以破了对方的阴谋。

面对这种硬碰硬的交锋,必和必拓他们感到了极其不适应。

现在只能降低产能和裁员,才可以勉强稳住内部。

但减产和裁员也只是饮鸩止渴罢了。

铁矿不采没有问题,可那些大型开采设备、选矿洗矿、烧结设备、载重铁路、铁矿运输船之类,无时无刻都在折旧,这些费用是无法砍掉的。

只要停产一年半载,这些设备就要变废品了。

更加严重的事情,是产业工人一旦流失,要再次培养起来,难度会非常大。

一个产业只要停产超过10年,那配套的产业工人,还有学校的配套专业,都可能会直接消失。

这也是此时北美遇到的难题,他们几十年来的产业空心化,让北美丧失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和配套培训体系。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感谢大家的打赏,这几天刚刚羊康,加更要过几天。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