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一口天大黑锅请接好

书名:智人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7

2月22日。

东瀛。

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一间生物实验室内,长期从事塑料分解真菌研究领域的吉田章介教授,正带着几个研究员在做实验。

这位吉田教授在塑料分解真菌领域的研究非常深入,同时也是各大生物类期刊的常客,17年甚至还凭借一种快速分解塑料的真菌,其论文还上过《科学》。

既然智人公司决定释放塑料分解真菌,自然不会随随便便释放。

这口天大黑锅可不是随随便便的阿猫阿狗就可以接住的,必须找一个合适的背锅侠。

外勤部经过仔细筛选,终于将目标盯上了东瀛,因为在这个领域,东瀛人确实做了不在少数的研究,甚至获得了大量成果。

比如眼前这位吉田教授,他就研究过一种可以快速分解塑料的真菌,只需要在29摄氏度的潮湿环境中,大概6周左右,就可以分解掉预定的塑料样品。

他还将这个论文发表到了《科学》上。

陈剑雄一看,顿时大喜。

好!非常好!就是你了!

而且选择东瀛作为第一释放区域,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由此时正是北半球的冬季尾巴,西伯利亚高气压还控制着亚洲中北部,东瀛吹拂着西北风,加上东瀛暖流会向白令海、北美移动。

吉田教授的实验室内。

此时几十只蟑螂进入了实验室的空气循环管道中。

蟑螂开始向周围的塑料管道喷吐液体,这些液体中隐藏着一种和吉田教授发现的塑料分解真菌相类似的真菌。

这是由李青叶亲自出手,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造出来的塑料真菌。

考虑到之前的品种分解塑料的速度太快了,李青叶再次插入了5个专门的抑制基因,限定了其分解能力。

让塑料真菌只能在22摄氏度以上环境,空气湿度大于50%,并容易被紫外线杀灭,高锰酸钾和氢氧化铜可以对其产生繁殖抑制。

在条件最适宜的环境中,其对普通聚乙烯的分解速度为8个月;对于天然橡胶的分解速度为34个月;对于其他种类的塑料,分解速度为10~28个月。

如果再温度和湿度不适合的高纬度、高海拔、沙漠,其分解速度会下降好几倍,乃至几十倍。

毕竟单凭温度高于22摄氏度才会繁殖这个限制,中高纬度地区的冬天,就可以压制塑料真菌的大量蔓延了。

这一点上,李青叶还算稍微善良了一点,不然他完全可以投放原始品种,那才是真正的凶残。

有了温度限制,反倒是热带地区最受影响。

但是热带地区,东南亚是智人,南亚是天竺、非洲是原始人、拉丁美洲只是阿美利卡的经济殖民地。

这些地区的塑料制品受到冲击,其实问题并不算太严重,至于电缆之类,完全可以通过添加抑制剂,延长其使用寿命。

其实塑料分解菌的分解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因为很多塑料制品并不是薄膜和塑料袋,而是厚度比较大的轮胎之类,真菌只能快速分解其表层,而里面的塑料,因为氧气和水分不足,分解速度会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减缓。

这就好比一张纸和一本书,在同样的环境中,书的表面和纸老化速度是差不多的,但书里面的纸张,老化速度却要慢好几倍。

李青叶从一开始,只是想消除蔓延到自然界中的微塑料,对于人类社会目前正在应用的塑料制品,多少还是留了一个限度。

……

吉田教授的实验室内。

那些完成任务的蟑螂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但它们留下来的塑料真菌却随着空气循环系统,开始向整个实验室,乃至整个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蔓延。

而此时东瀛的气温正迅速回升,临近三月份的东瀛,加上东瀛暖流的加持,东京白天的温度其实已经高于22摄氏度了。

还在实验室内埋头研究的吉田教授,此时还不知道一口黑锅正飞向他。

直到一个星期后。

助手小池叶子急匆匆门进来:“教授,实验室样品出了一点问题。”

“纳尼?出了什么问题?”吉田教授赶紧放下手上的保温杯。

“23~34号样品的分解速度有了一些变化,而且长出了一些白色菌丝。”

吉田教授奇怪的问道:“这不是正常现象吗?塑料分解菌会长菌丝呀!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小池叶子急忙解释道:“但是那几个样品的菌丝形态和之前一些不一样。”

“出现自然变异株了?”吉田教授露出一丝兴奋的表情。

随即他带着助手直奔实验室。

来到实验室之后,他看到了那几个发酵玻璃罐里面,塑料瓶和塑料瓶盖上,都覆盖了白色的斑块。

这些白色斑块的直径大概在1~3厘米左右,并向周围伸出细小的菌丝,同其他白色斑块连接在一起。

吉田教授抬了抬眼镜:“确实有些不同,采集一些样品出来,我要进行基因检测。”

“嗨!教授!”

很快几个研究员就从几个样品中,提取出5个样品,开始进行基因检测。

通过电子显微镜,吉田教授看到了这些“新突变”的塑料分解菌,其形态确实和之前他研究的菌种存在一定区别。

他看着计算机上的画面,自言自语地嘀咕着:“难道真是变异株?希望是一个好的变异。”

整个实验室因为这些新出现的变异真菌,变得非常忙碌起来。

毕竟如果真的研究出什么,他们说不定可以名利双收。

现在东瀛的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状态,很多实验室的经费都被砍掉了,而不少研究员也各奔东西了。

不是前往智人,就是被远东和阿美利卡吸走了。

现在愿意留下来的东瀛人,好多都是家庭环境比较好的那一批,他们在东瀛当中产当习惯了,根本没有离开的想法。

包括吉田教授这一类,他们的家产不在少数,智人和阿美利卡对于他们都吸引力并不高。

甚至一部分想法比较传统的东瀛人,还是认为那些出走的人,都是一群垃圾和叛徒。

这种情况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也是难以避免的。

几个留下来的研究员,此时心里面正在暗自盘算着,这一次要努力一点,希望可以跟着吉田教授上一次《科学》,让那些出走的研究员后悔当初的选择。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一次可不可以上《科学》不太确定,但上国际头条却没有问题了。

就在此时,塑料分解菌已经从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蔓延到整个东京都市圈,并随着运输船和洋流,向四面八方快速扩散之中。

一场无法阻挡的塑料危机,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