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60【狸奴】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韩桢对赵富金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其实并不在意。

毕竟他还年轻,赵富金也才二十,以后还会有孩子。

他担心的是赵富金的身子。

小丫头偏瘦,不如姐姐福金那般丰腴,体态与闰娘类似,头一胎肯定得遭罪。

这不,已经半个多时辰了,还没有消息传来。

韩桢此刻都能想象的到,小丫头躺在床榻上,面色苍白,满头冷汗的痛苦呻吟。

“棉花喜温、好光、怕涝、耐旱,最适宜栽种在干旱,少雨,且光照充足之所。臣这几年踏遍全国各地,多地试栽后发现,河北之地最为合适,山东次之,关中再次,而南方湿热多雨,不适宜栽种棉花。”

殿下,邓松心不在焉地禀报着成果。

这些年,他一门心思扑在棉花上,几乎跑遍了全国,在全国多地开垦试验田栽种,多方对比,分析土壤、水分、肥料等一众因素,光是纂写的实验记录,都足足有三四尺厚。

韩桢心不在焉地听着,他隐约记得,棉花最适合栽种的地方是新疆,也就是如今的东西喀喇汗国和回鹘所在之地。

其次是西夏所在的在河西走廊、陇中平原和临夏盆地等地。

但这两地一个太远,一个还没打下来,暂时不在考虑范围内。

不等韩桢发话,常玉坤就出声道:“臣以为棉花之事,可推迟几年。河北之地屡造兵灾与水患,陛下定鼎天下,河北两路百姓才终于过上安稳日子,更弦易辙只怕会激起百姓不忿之心。”

“此外,山东乃是除两浙、江南之外最大的粮仓,臣觉得不宜妄动。”

谢鼎赞同道:“臣附议。”

河北之地的百姓太苦了,好不容易过上两年安稳日子,总算体验到了手里有余粮的感觉,这会儿让他们改种棉花,保不齐又会出一个高托山。

至于山东,那边是韩桢的龙兴之地,凭着他的威望,若推行改种棉花,绝对不成问题。

可问题是,山东被他经营了这些年,早就成了北方最大的粮仓。

要知道,如今西北五路的西军,全靠山东在输血。

这个时代,粮食永远不够吃,他还真不敢动。

韩桢沉吟道:“邓卿先在关中挑选一地试点种植,若可行,再推广开。”

棉花还是要种的,小冰河降临后,天气愈发冷冽了。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去岁杭州飘雪,西湖也结了一层薄冰。

两浙尚且如此,更遑论北方。

没有棉衣御寒,每到冬季,都不知有多少百姓冻死。

火炕并非万能的,总不能一天十二个时辰都缩在火炕上罢,煤炭也是要钱的。

“臣领命。”

邓松躬身应道。

“陛下……”

刘昌从殿后窜出,大喜过望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皇后娘娘诞下一名皇子,母子平安。”

皇子!

殿中一众大臣双眼一亮,纷纷面露喜色,笑着道喜:“恭喜陛下!”

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开心,有了储君,就意味着天下安定。

而安定,比什么都重要。

正所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韩桢暗自松了口气,人没事就好。

旋即他嘴角含笑道:“设宴,朕今夜要宴请诸位爱卿。”

数十根粗长的蜡烛,将大殿照耀的灯火通明。

一群教坊司的女子,身着轻纱,在动听的乐声中翩翩起舞。

嚯,这小腰真能扭,好似没有骨头一般。

一场酒宴到临近亥时才结束。

韩桢迈着轻飘飘的步伐,先是去浴池泡了个澡,否则一身酒气,容易熏到刚出生的孩子。

洗去一身酒气,他这才回到寝宫。

床榻上,赵富金已经睡下了,面色还有些苍白,显然生产时遭了不小的罪。

在她身旁,多了一个小小的襁褓。

皱巴巴的小家伙紧闭着双眼,正睡得香甜,小嘴时不时动一下,做出允吸的模样。

小宝宝刚出生,他不敢亲,怕细菌感染,只是用手指逗了逗小东西捏成团的拳头。

“夫君。”

一声呢喃在耳畔响起。

赵富金不知何时醒了,正用惺忪的睡眼看着他。

“辛苦了。”

韩桢轻轻抚弄她的发丝,眼中满是关爱。

赵富金摇摇头:“妾身不辛苦,女人总会走这一遭的。姐姐说了,只有经历过产子之痛,才能更明白如何当好一个娘亲。”

到底是年轻,恢复的也快。

休息了短短两三个时辰,这会儿又有精神了。

睡了一会儿,赵富金有了些精神,小声道:“夫君呀,孩儿的乳名还未取呢。”

“就叫狗剩罢。”

韩桢打趣道。

“虽是起贱名,可也太过粗鄙了。”赵富金嗔怪的白了他一眼,尽显风情。

孩子乳名往贱了起,好养活。

不单单民间如此,皇家也差不多。

该不会以为黑臀、刘彘、雉奴、寄奴、獾郎这类是甚么好名字罢?

韩桢沉吟道:“唤作狸奴如何?”

“这个好。”

赵富金笑着应道。

狸奴是家猫的雅称,陆游在《赠猫》一诗中写到: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这个时代,猫的地位很高,被视为一种具有特殊力量的吉祥动物。

所谓裹盐,则是主人向邻居或商贩讨要小猫时,往往要用盐来换取。

盐在这会儿可是硬通货,许多偏远地区,比铜钱还好使。

而且,一般买猫不说买和换,而是称之为聘。

甚至还有专门养猫的书籍,《猫苑猫乘》,其中记载了完整的聘猫仪式。

【相猫—选定日期—下聘行纳猫契—迎猫回家—拜灶神、制猫厕—驯服安家】

由此可见,宋时百姓对于猫的喜爱。

另外,这会儿普遍认为猫的命硬,用作孩子小名正合适。

“狸奴,小狸奴,喜欢爹爹给你起的乳名么。”赵富金脸上浮现出母性的光辉,轻声呢喃。

回应她的,是一阵响亮的啼哭。

赵富金有些手足无措:“是不是妾身声音太大,吵醒狸奴了。”

就在这时,一名乳娘快步走上前,打开襁褓检查一番后,说道:“皇后娘娘,是小皇子便溺了。”

刚出生的婴儿,在四五天里会排便,这是在娘胎里积蓄的胎便,并不臭,漆黑黏糊,彷佛加热的沥青一般。

乳娘动作轻柔,又十分麻利的擦干胎便,换上一条干净的尿布后,小家伙立马止住了哭声,继续呼呼大睡。

本来孩子出生后,该由乳娘带着一起睡。

毕竟婴儿前两个月,每晚都要哭闹好几次,搅得母亲没法好好休息,但赵富金舍不得,非要跟儿子一起睡。

又陪了赵富金一阵后,韩桢这才起身离去。

他睡觉太武,怕伤到小狸奴。

出了寝宫,韩桢问道:“今晚去哪?”

刘昌翻了翻册子:“陛下,今儿个轮空。”

懂了!

韩桢点点头,迈步朝扶玉阁走去。

陆田不在后宫妃嫔之列,之前他都是得闲了才去樊楼,自从编排了就寝表,就改为轮空时去。

所谓轮空,是赵富金几女为他好,担心他夜夜征伐伤了身子。

但韩桢自己的情况自己最清楚,他本身就天赋异禀,内心深处又暴戾嗜杀,如今身居皇宫,无法在战场上厮杀,只能以此来发泄。

况且,他身负道家呼吸法,每日勤练不辍。

道家功法中正平和,重在一个养字。

……

幽静的小院与纸醉金迷的樊楼有些格格不入。

卧房内,亮着昏黄的烛光。

一对模糊的人影,映照在纸糊的窗棂上。

两道人影几乎重叠在一起,不断在屋子里走动,伴随着阵阵猫咪般的呢喃。

“啊!!!”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尖叫响起。

卧房中,陆甜伏在床榻上,挺翘的磨盘上布满了红掌印,在如雪般肌肤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红。

她整个人微微抽搐,殷红的小口微张,如同一条渴死的鱼。

许久之后,她才缓缓回过神。

步入初秋,夜间已经有些凉了,陆甜慵懒的扯过薄毯盖在身上,精致妩媚的小脸宜嗔宜喜:“陛下这般蛮横,也不晓得心疼些奴家。”

韩桢调笑道:“若真疼惜你,你反倒不乐意了。”

她虽不如安娘那般耐战,可水蛇腰却异常有力,扭动起来格外销魂。

陆甜轻咬着手指,吃吃地笑,旋即眼怀期待地问:“陛下今夜可在这留宿?”

“嗯。”

韩桢点点头,俯身躺在她身侧,大手轻轻抚着玉背。

两人轻声说着话,不知不觉间,陆甜便进入了梦乡。

……

……

翌日。

一大早,高庆裔便在黄门太监的带领下进了宫。

一路进了垂拱殿,高庆裔一丝不苟的行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趁着行礼的功夫,他悄悄瞄了一眼端坐在御案后方的韩桢。

虽归降齐国一年有余,但这还是高庆裔第一次面圣。

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强的气势。

双目如剑,似能洞察人心。

如烈日当空,让人不敢直视。

“免礼。”

韩桢打量着高庆裔,有些意外。

他本以为这个渤海悍将是个虎背熊腰的壮汉,不曾想却身材平平,要说有甚么出彩之色,可能就是其骨子里散发的凶狠。

韩桢寒暄道:“高卿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高庆裔低眉顺眼地说道:“多谢陛下关心,微臣不辛苦。微臣乃是武人,领兵打仗之时,常常爬冰卧雪,餐风饮露,此来京师算不得甚么。”

韩桢似笑非笑道:“听闻高卿将家眷也一齐带来了?”

“是。”

高庆裔点点头,趁机说道:“昔年微臣便仰慕华风,对中原心向往之,此行一路走来,所见所闻令微臣大受震撼,汴京繁华如仙境。因此,微臣打算将家眷安顿在京师,日日沐浴陛下君恩。”

“高卿有心了。”

韩桢微微一笑,朗声道:“赐高卿府邸一座,银五斤,绢十匹,琉璃器二十樽。”

“陛下厚恩,微臣感激不尽!”

高庆裔双眼一亮,双膝跪地谢恩。

陛下的赏赐,可算帮了他大忙。

来之前他就打定主意把家眷安顿在京师,交投名状,可昨夜与张非远饮宴时才得知,京师房价之昂贵远超想象。

外城一栋独门小院就需两万贯,至于内城,就没有低于五万贯的房子。

尤其是高庆裔一大家子人,父母妻妾儿女加起来十七八人,少说也得三进院的宅子,这样的宅子哪怕在外城也得十万贯起步。

自从归降齐国后,高庆裔得了不少赏赐,去岁也有分红,加起来拢共四万贯出头。

关键他平日里花销也不小,作为一军都帅,又是渤海人,麾下将士总得赏赐罢?

部族亲眷总得维系罢?

官场上人情往来总得有罢?

加上一大家子吃喝拉撒,如今只剩下两万贯,这笔钱放在临潢府随便挑府邸,可在东京城里却只能买外城的一个小院,还是那种位置偏僻的。

高庆裔交了投名状,韩桢给了赏赐,垂拱殿内的气氛融洽了许多。

而且高庆裔这个浓眉大眼的渤海悍将,拍起马屁来也是一点不含糊。

一时间,君臣详谈甚欢。

“西夏最近不安分,这几年东胜州那边高卿多费心。”

韩桢的话让高庆裔心中一凛,只见他收敛笑意,面色郑重地说道:“微臣不敢隐瞒陛下,出发之前,李乾顺曾派人暗中联络微臣,许以高官厚禄,这是西夏密函,还请陛下过目。李乾顺此人心思狡诈,微臣恐怕他会使离间之计。”

说着,他从衣襟中取出一封密函,恭敬的呈上。

从刘昌手中接过密函,韩桢并未立刻查看,而是轻笑道:“高卿宽心,朕虽不敢自比唐宗汉祖,可自问还是有些肚量,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高庆裔心中暗自松了口气,拍了一记马屁:“陛下雄才大略,气吞四海,今后成就必不在唐宗汉祖之下。”

离间计这种计谋,看似简单,可偏偏就是好用。

因为猜疑链一旦产生,结局往往就会向一辆失控的火车,谁也不知道会撞向何方。

眼下韩桢的做派和一席话,总算让高庆裔放下心头的大石头。

这,也是他要入京面圣的原因之一。

如果陛下表现出任何迟疑,他会立刻请求调离东胜三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9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