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36【还是你们读书人阴损】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呼哧呼哧……”

粗重的喘息声在黑夜下此起彼伏的响起。

藤原忠通神色惊恐,在两名家臣的护卫下发足狂奔,时不时回过头看一眼。

没了火把,后方漆黑一片,隐隐传来的喊杀声,凭添一份未知的恐惧,让他不敢放缓脚步。

原本以为是一场稳操胜劵的屠杀,结局却是这般荒谬。

太可怕了,中国士兵竟然能够控制雷霆!

近四千名武士联军,在一瞬间便崩溃了。

甚至连他压箱底的骑兵,也在炸雷一样的爆炸声中溃散,不少骑兵没有死在中国士兵的刀枪之下,反而被战马踩踏而死。

溃散的武士如同炸窝的蚂蚁,他亲眼看到自己麾下的武士首领,在混乱中摔倒在地上,还不等他爬起来,便被无数双大脚踩过。

更令他惶恐的是,眼下这才二百士兵,若等到中国大军渡海而来,他们该如何抵挡?

……

“杀啊!”

树林旁的战场,二百水师已经杀红了眼。

倭国武士彻底被吓破了胆,丝毫不敢反抗,只知抱头鼠窜,这种情况下,正是夺军功的好时机,因此水师士兵个个双眼赤红,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自发结成小队追杀。

奈何纸甲浸了水后,足足重了二十余斤,与披着铁甲无异,实在跑不过那些穿着藤甲、竹甲的倭国武士。

橘竹康为表衷心,也加入追杀的行列。

而且,相比起齐军水师的凶悍,橘竹康也不遑多让,杀起自己人来更狠,一柄太刀在月色下划过一道道寒光。

“穷寇莫追!”

就在这时,孙志高喊一声。

闻言,一众水师士兵虽心中不情愿,可还是下意识的执行命令。

不多时,二百水师士兵重新集结。

孙志下令道:“点燃篝火,清点伤亡与缴获。”

“得令!”

亲卫应道。

很快,一堆篝火点燃,熊熊燃烧的火光驱散了黑暗。

环顾一圈,他皱眉道:“那个倭国人呢?”

汇报的都头摇摇头:“不知,许是趁乱逃走了。”

闻言,一名亲卫撇了撇嘴:“倭国人果然靠不住。”

正说话间,就见橘竹康一瘸一拐的从树林中走出,手中还拎着几颗人头。

艰难的走到孙志面前,橘竹康鞠躬一礼,无比恭敬道:“将军阁下,鄙人作战不利,只斩杀三人,还请恕罪!”

听到舵手的翻译,孙志瞥了眼那三颗人口,轻笑一声:“干得不错,且去疗伤。”

“多谢将军!”

橘竹康心下一喜,知晓方才拼死厮杀,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这三颗倭国武士的人头,就是他入伙的投名状。

先前袭杀藤原斤,可以说是个人恩怨,但眼下藤原忠通率兵围剿中国水师,那就是撕破脸皮,两国开战了。

这种情况下,橘竹康出手斩杀倭国武士,在倭国人眼中就是投敌叛国,人人得而诛之,再无回头的可能。

此战齐军水师伤亡不过十几人,且基本都是轻伤,除开两个倒霉蛋。

因此,没多久便轮到了橘竹康。

他倒是伤的不重,只是左腿被划了一刀,毕竟倭国武士已经被火器吓破了胆,根本无心作战。

回想起火器,橘竹康不由打了个寒颤。

方才火器爆炸的一瞬,他只觉双腿发软,差点与那些武士一样,跪地求饶。

火器的威力和声势,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橘竹康从未想过,竟还有如此恐怖的武器。

此时此刻,他对中国的敬畏已经达到顶点,没有丝毫旁的想法。

另一边,孙志正在听随军文书的汇报:“禀旅长,我军重伤两人,轻伤十三人,斩敌七百余,俘虏六百三十人,缴获战马三十六匹,太刀、藤甲千余。”

斩敌这五百,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死于溃散时踩踏,不过只要是死在战场之上,都算在斩敌之内。

听到属下的汇报,孙志满意的点点头,对伤亡与缴获还算满意。

文书问道:“旅长,那些倭国俘虏怎么办?”

“杀了,垒砌京观!”

孙志大手一挥。

他并非甚么都不懂的莽夫,来之前做过不少准备。

倭国的武士与中原不同,他们虽为武士,可实际上却是四姓权贵的族人,只不过与本家血缘远了些,但到底是一家人。

所以,这些武士与权贵氏族绑定极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想招纳这些武士为己所用很难,索性不如都杀了,一了百了。

“且慢。”

寅先生出声制止。

孙志闻声转过头,疑惑道:“参军有何建议?”

寅先生答道:“这些倭国战俘留着,我有大用。”

“欲待何为?”

孙志挑了挑眉,面露好奇之色。

“强行收服,自然不成,但只需换个说法,便有七成把握。”

寅先生自信一笑,解惑道:“杀一批死忠之辈,只需告诉剩下的倭国战俘,言说我等是来协助鸟羽国君清君侧、诛奸佞,待事成之后人人皆有重赏,封官授爵。”

别看只是换了个说法,但效果却截然不同。

由入侵,变成了协助倭国天皇。

首先要在道义上,站在至高点,先别管倭国权贵信不信,底层百姓和武士信就行了。

如此一来,倭国人敌对反抗的情绪,就会降至最低,那些被俘的武士,也有了台阶下。

自己是在帮助天皇,是正义的一方,并非叛国投敌。

这一招在中国历史中,可谓是屡试不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

建奴入关之时,可是打着替崇祯报仇的旗号。

当时黄台吉越过山海关,喊出的口号乃是‘为明除害’!

注意,是明,而非民。

正因如此,钱谦益等人才有了台阶下,才能心安理得的说出那句‘水太凉’。吴三桂以及麾下五万明军精锐,才能心安理得的为建奴效命,奋勇拼杀,攻城掠地。

只能说,到底是熟女真,懂得就是比生女真那帮蛮子多。

“啧!”

孙志撇撇嘴,感叹道:“论阴损,还得是你们这些读书人。”

“说的甚浑话!”

寅先生瞪了他一眼,懒得与他废话,转身去寻橘竹康。

此刻,橘竹康刚刚包扎好腿上的伤口,正用一块破布擦拭自己的太刀。

手指抚摸着刀身上几处细小的豁口,他面露心疼之色。

在倭国,太刀极其珍贵,因此每一个武士都无比重视。

倭国太刀质量好,倒不是说倭国冶铁和锻造技术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与中原相比非但不高超,反而还很落后原始。

太刀属于是典型的屎里淘金,打一千柄刀,总能有一把好刀,剩余的残次品则回炉重造。

一个匠人,一辈子能打造十柄以上的太刀,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师了。

好处是精益求精,坏处是无法实行量产,一旦遭遇战争危机,无法迅速武装百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56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