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52【倭国三分】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见他这副神色,孙志不解道:“这个僧人很重要?”

寅先生解释道:“倭国皇子出家后,称之为法亲王,这位僧人既然自称法亲王上师,说明极有可能有一位倭国皇子在城中。”

“果真?”

孙志面色一喜。

甭管那个皇子是谁,年纪多大,只要是皇子就行。

而他们,也只需要一个皇室身份的傀儡。

不多时,一名僧人自远处款款走来。

为表敬意,通明一大早焚香沐浴,换上一袭月白僧袍,头戴天盖,手持尺八。

这番怪异的装扮,引得一众水师士兵侧目。

孙志挑了挑眉,轻笑道:“这倭国的僧人倒是有趣,头顶竹篮,能看清路么。”

寅先生饱读诗书,加上来时做足了功课,此刻侃侃而谈道:“这是普化宗的僧人,又称虚无僧,前唐时传入倭国,奉唐时高僧普化禅师为鼻祖。此宗僧人可剃度,亦可蓄发。”

说话间,通明已经走进殿内,双手合十行了一礼:“小僧通明,见过上国使节、将军。”

一口汉话很流利,不过却带着两浙口音。

寅先生还了一礼:“通明大师。”

“小僧佛法微末,当不得大师之称。”通明连连摆手。

“通明僧正请坐。”

寅先生招呼通明坐下,亲手点了一杯茶:“请茶。”

取下头顶天盖,看着面前的点茶,通明感慨道:“中国点茶之精妙,令小僧心向往之,常常在梦中回见。”

闻言,寅先生好奇道:“哦?通明僧正去过我国?”

通明嘴角含笑道:“十二年前曾有幸前往,上国风华,至今久久不能忘怀。”

“如今我大齐比之十二年前,繁华更甚,若有机会通明僧正可再去一趟,必然有不同的收获。”寅先生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而后问道:“不知通明僧正所来何事?”

通明收敛笑意,坐直身子,正色道:“贸然来访,是受法亲王殿下之托。殿下让小僧问使节,上国乃礼仪之邦,与我日本交好,互为友邦数百年之久,此番出兵是为何?”

寅先生把之前的说辞拿出来:“本官此番前来,乃是因陛下收到贵国鸟羽国君的求援信。”

“求援信?”

通明一愣。

“不错,权臣藤原忠通把持朝政,欲废黜鸟羽国君,另立新王。因此贵国国君暗中遣使求援。前两日藤原忠通发现密谋泄露,派遣武士追杀吾等,索性将士勇猛,这才逃过一劫。”

“昨日破城之际,藤原忠通裹挟鸟羽国君与白河法皇出逃,半途贵国武士出手相助,打算救回鸟羽国君,藤原忠通见势不妙,丧心病狂之下竟以下犯上,弑杀鸟羽国君,白河法皇也重伤垂危。”

“啊?”

通明神色大变。

这一连串的消息太过骇人,让他一时间无法分辨寅先生话中真假。

鸟羽天皇死了,白河法皇重伤垂危……

寅先生不给他反应的时间,问道:“不知可有殿下在城中?”

此刻,通明脑中还在嗡嗡作响,讷讷道:“觉法殿下还在城中,他乃白河法皇幼子。”

寅先生沉声道:“通明僧正,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形势危急,不但京都暗流涌动,藤原忠通逃回关东后,极有可能行篡位之举,自立为王。而今鸟羽国君已死,白河法皇垂危,该推选一位新国君稳定朝局。”

“这……”

通明明白他的意思,面色为难。

见状,寅先生微微皱眉:“通明僧正不信本官所言?”

“并未如此。”

通明微微叹了口气,如实答道:“觉法殿下虽已成年,可却依旧是赤子心性,恐怕难当此任。”

寅先生心下一喜。

什么赤子心性,说难听点就是痴傻儿。

这种人反而更好掌控!

寅先生拍了拍他的手背,意味深长道:“无妨,有通明僧正从旁协助,本官信得过。”

通明心头狂跳,他自然明白对方这席话隐藏的含义。

是啊,觉法殿下孩童心性,自己是殿下上师,关系亲厚,一旦殿下成为天皇,那自己……

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通明伸出略微颤抖的手,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直落胃中,他却丝毫不觉。

重重放下茶盏,通明双手合十:“日后还请使节阁下多多关照。”

“哈哈,这是自然!”

寅先生抚须而笑。

……

当日,觉法被请入了皇宫。

一番准备后,于翌日在通明与一众武士的见证下,正式成为国君。

成为倭国新一任天皇后,觉法连下四道诏书。

其一:奉齐国为宗主国,年年纳贡,岁岁朝贺,并自削天皇尊号,降为国主,以子侄侍齐国陛下。

其二:任通明僧正为国师,太傅,位在左、右大臣之上,与太政大臣并列,同为从一位,总领全国寺庙。任橘竹康为讨逆将军,位列正三位,开府招兵,征讨叛逆。

其三:痛述藤原忠通、平式、源氏三家罪状,不日将发兵讨伐。

其四:近畿地方免税一年,按人口分发土地,每丁五亩,鼓励开荒,开荒田地免税三年。

这四道诏书一出,整个近畿地方一片哗然。

随后,无数百姓涌入官府,要求分地。

倭国底层百姓很惨,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田地,为武士、寺庙以及权贵耕种,相当于农奴。

分地这一招,是寅先生深思熟虑之举。

倭国上下,阶层粗分三类,权贵、武士以及百姓。

武士这些年本就多有不满,心生怨望,有橘竹康这批人做榜样,定能吸引大批武士投诚。

而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分到土地后,一个个忙着耕种,哪有闲工夫闹事。

如此分化之下,他们需要面对的,就只剩下权贵阶层。

自从觉法被入住皇宫后,为了避嫌,寅先生与孙志也搬出了皇宫,连带着缴获的金银珠宝也一齐搬走。

尽管都知道觉法是傀儡,但毕竟是打着倭国皇室的大旗,该装的样子还得装。

不单单是做给通明、橘竹康等人看,还是做给京都百姓们看的。

觉法登基后的第三天,奥州传来消息,白河法皇重伤不治,半途病逝,藤原忠通令立鸟羽天皇长子崇德殿下为新任天皇,并自封平叛大将军,不日将会发兵,夺回平安京,赶走中国军队,替鸟羽和白河报仇。

就在奥州消息传出后,不到一天时间,狼狈逃回四国、九州领地的平忠盛同样发布诏令,尊白河法皇第四子圣惠殿下为新任天皇。

显然,平忠盛野心极大,不甘居于人后,打算效仿藤原忠通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

随着这两道诏书一发,倭国瞬间分裂成三方势力。

对此,寅先生与孙志并未有所表示。

因为,李南嘉率领大军赶到了!

由于兵库津港无法停靠,又从留守海军将领口中得知孙旅长已经拿下平安京,李南嘉便索性将大军留在海上,只带了几名亲卫快马加鞭赶到平安京。

仅与皇宫一街之隔的府邸大堂中。

一张巨大的倭国地图被镶在屏风之上,矗立于大堂中央。

李南嘉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看向孙志的眼神充满赞赏之色:“奇袭平安京办得漂亮,如此一来,局势就明朗多了,若能两个月内拿下倭国,当你记头功!”

原本军部商议的战术,是兵分两路,一路自九州、四国登岸,一路自奥州、关东登陆,一头一尾两面夹击,将倭国权贵与武士慢慢赶到京都,再一举歼灭。

如今孙志奇袭平安京,率先夺取京都,情况对他们更加有利。

只需派遣一半兵力,镇守京畿,拦住北方的藤原氏和源氏,便能集合另一半兵力,率先解决平氏。

平氏一灭,九州、四国、中国地方三岛尽入手中,中原的物资补给便可以通过这三岛源源不断送往倭国。

这时,寅先生开口道:“大当家,我有一计。”

“黑山寨已经没了,往后莫要再喊大当家,免得惹人误会。”李南嘉先是训斥一句,而后问道:“何计?”

“都帅教训的是。”

寅先生苦笑一声,将自己的计策娓娓道来:“北海岛居住数十万虾夷,与倭国乃是世仇,双方摩擦不断。先前,倭国一直占据优势,一直压着虾夷打,吾等只需资助虾夷一些粮食兵刃,他们自会寻倭国麻烦,届时藤原忠通自顾不暇,我们也能放开手脚,四面围剿平忠盛。”

虾夷,又称阿伊努人,他们是倭国最早的原住民。

而今的倭国人,是从岛外移居而来。

外来人和原住民,且岛国资源匮乏,战争自然无法避免。

虾夷人身材短小,体多毛,与耽罗人极为相似,或许同源。

因为战争的失利,虾夷人节节败退,最终彻底退出本岛,被赶上北海道。

就这,倭国也没放过他们,藤原氏所在的奥州与北海道接壤,因此时常派人去北海道抓捕虾夷,贩卖到高丽和中国,换取茶叶、瓷器。

虾夷最早是倭国人对阿伊努人的蔑称,到了如今,已经是一种统称了,不愿臣服倭国朝廷的百姓,也被称为虾夷。

寅先生顿了顿,继续说道:“此外,待平定倭国后,可以将虾夷迁入倭国本土,与倭国人混居。”

转移矛盾!

不管齐国用什么借口和理由,倭国权贵始终会仇恨他们,这种仇恨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深。

而虾夷与倭国人本就是世仇,若让两者混居,便能成功将矛盾转移到虾夷人头上。

届时,齐国只需要安心做裁判,哪一方得势了,便打一闷棍,让双方始终处于斗而不破的状态。

“嘶!”

孙志倒吸了口气,啧啧称奇道:“要说阴损,还得是你们读书人。”

他很清楚,一旦真这么干了,除非齐国完蛋,否则倭国人将永世不得翻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8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