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44【假钞】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杨时在追随二程之前,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

杨时,弘农华阴人。

祖籍弘农,姓杨,祖上还用说么?

世家门阀就是世家门阀,黄巢只是斩了枝干,并未彻底断了根,哪怕近几百年没落了,衰败了,只要家传学问还在,家族就还有复起的希望。

杨时杵着拐杖,在孙儿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走上高台。

看着他那摇摇欲坠的身形,着实让广场上的看客们为其捏了把汗。

他如今八十多了,前两年又染了病,本来已经在福建等死,坟地都选好了。

谁曾想大礼仪的消息一出,老头子如回光返照一般,愣是拖着带病之躯,千里迢迢赶赴京师。

当徐存与刘勉之这些在京弟子听到这则消息时,纷纷被吓了一跳。

好在老头硬是捱到了东京城。

这短短的一段路,几乎耗尽了杨时全部力气,坐在华盖下大口喘着气。

华盖乃天子仪仗,韩桢为表对大礼仪的重视,因此特赐华盖。

此举效果斐然,立刻便赢得了大儒大贤与无数文人的好感。

打一棒,总得给个甜枣么。

韩桢立国的根本,乃是与胥吏共天下,这等于是刨了士大夫的根。

明面上虽然不敢说,可心中能没有怨气?

所以,是时候该给点甜头了。

大礼仪,包括赐下华盖,便是甜头。

相比起杨时,今日与他论道的晁冲之,名气就没那么大了。

晁冲之今年五十有三,可见到杨时,却行的是弟子礼:“末学后进见过龟山先生。”

“叔用不必如此。”

杨时并未托大,摆摆手道:“文忠公(欧阳修)曾言: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吾读过你所著《事功论》,当真是字字珠玑。以叔用之学问,足以开宗立派,今日在这大礼仪之上,你我二人平辈论道。”

晁冲之名气不显,那是相比于杨时,事实上山东、江淮乃至两浙等地士林,对其极为推崇。

晁家乃济州望族,家学渊源,最鼎盛时期,连同晁冲之在内的五兄弟于同一年全部高中进士。

这可比苏轼苏澈两兄弟同时高中还要震撼,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本就家学渊源,晁冲之又先后拜师陈师道、林石等人,融百家之所长。

晁冲之轻笑道:“如此,晚辈便孟浪一回。”

“请!”

杨时伸手示意。

见状,广场上旁听之人神色一凛,纷纷竖起耳朵。

两位大儒论道,他们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字。

晁冲之显然早有准备,张口便道:“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龟山先生以为,然否?”

哗!

此话一出,整个广场之上顿时爆发出一阵哗然。

就连杨时都微微一愣,面露错愕。

实在是没想到晁冲之一出手就是王炸,《盐铁论》!

《盐铁论》一直是潜藏在儒生心底的痛,虽然千年来,杨雄、司马光等大儒都曾驳斥桑弘羊三问,但却都是顾左右而言他,无法实质性的回答这三个问题。

今日,晁冲之作为儒家一员,却用桑弘羊三问来为难杨时,这让在场不少读书人心生不满,怒而视之。

杨时陷入沉默,皱眉思索。

其实别看盐铁会议持续了半年,桑弘羊与儒生们也辩论了半年,但其实核心根本,只有三个问题。

其一,国家运转需要巨额的财政开支,光靠农业税根本不够,如果不执行这些制度,问钱从哪里来?

其二,一旦遇到战争、灾荒等紧急事务,国库却空空如也,怎么办?

第三,如果中央在财政等各个方面不对地方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一旦地方势力膨胀起兵造反,怎么办?

若将这三句话总结凝练,可以浓缩成一句话。

国富才能民强,还是民强才能国富?

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却困扰了后世足足两千年,历朝历代都在寻找解决之法,却都不得其解,也都亡于此。

盛唐走富民路线,藏富于民,导致弱干强枝,亡于藩镇叛乱。

赵宋走强国路线,举一国之力,供养一城,看似亡于外敌,实则亡于民变。

因为就算没有金国入侵,赵宋最终也会在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中崩溃。

……

垂拱殿内,韩桢端坐于御案后方,饶有兴趣的打量着手中的青钱。

本来,他今日是打算去旁听大礼仪的,结果却被一则奏疏打乱了计划。

青钱出现假钞了!

青钱乃国家之根本,由不得韩桢不重视。

好在发现的及时,当地官府、银行、密谍司三方联手,从发现假钞到将主谋抓捕归案,仅用了短短三日时间。

之所以会如此轻松,如此迅速,三方精诚合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方压根就没遮掩。

看着手中的假钞,韩桢不由啧啧称奇。

青钱引以为傲的仿伪,便是可以在不同光线下,变幻三种色彩的油墨,然而这张假钞同样使用了变色油墨。

而且,相比起银行发行的青钱,这张假钞的质量竟然更胜一筹,纸张采用的乃是澄心堂纸。

用手轻轻一晃,便发出清脆的哗哗声。

同时,银行发行的青钱是批量印刷,如今的印刷技术,远没有后世那般好,免不了出现花纹图案模糊等瑕疵,可这种假钞上的图案却异常清晰精美。

韩桢吩咐道:“刘昌,取一张青钱来。”

“陛下,青钱。”

刘昌当即从袖兜里取出一张一百贯面额的青钱呈上去。

接过青钱,与假钞一对比,反倒真正的青钱像假钞。

“有点意思。”

韩桢微微一笑,将青钱递还给刘昌后,问道:“确定主谋以及制作假钞之人,是苏家子?”

“千真万确。”

小虫郑重地点头道:“确实是苏颂之孙,苏熹之子苏贺。所造假钞总计一万三千零二十一贯,俱都在此,制造假钞工具暂存大理寺。”

很显然,这厮制造假钞,压根就不是为了牟利。

首先,有苏颂这块金字招牌在。

老苏家的后人,还不至于落魄到冒着夷九族的风险制造假钞。

其次便是,谁他娘的制造假钞,会制造二十贯以及一贯这种小面额。

都有这技术了,批量制造大面额的假钞,它不香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3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