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49【将相本无种】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事功学派,好一个事功!”

仅是闻听此学派的纲领,便让韩桢为之欣喜。

儒家经千年的演变,中途吸收了佛、道两家之精华,可本质上依旧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理论纲领。

到了宋时,儒家出现了大爆发,各思想、各学派层出不穷,但不管是所谓的洛学还是蜀学,又或是王安石的新学和其他不知名的学派,皆是空中楼阁。

这千百年来,维持政治与国家正常运转的一直是法家。

因为相比于儒家,法家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

汉宣帝的一句‘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世人,从来没有甚么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的只是霸道、王道并用罢了。

说到底,自汉至今,历朝历代一直延续了儒表法里的本质。

需要讲道理的时候,那就子曰,不需要讲道理的时候,则是自古以来、伐不臣……主打一手灵活。

这种灵活映射到民间,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神灵的信仰。

你要是灵,日日叩首,香火祭祀那都不成问题。

你要是不灵,不好意思,那就是龙王俺日你娘!

晁冲之的事功论,在一堆虚无缥缈的儒家学说中,让韩桢眼前一亮。

不同于其他学派,事功论非常接地气,主张脚踏实地,道在事物间,理存生活中,讲究做实事、究实理、求实效、谋实功,重经济、重民生、重教化,不奢谈天理,义与利并存。

这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及孟子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截然相反,因此晁冲之的事功论,与洛学、蜀学等学派天然便处于对立面,属于儒家中的一个异类。

不过好在这个时代正处于思想大碰撞,不乏‘六经皆我注脚’的离经叛道之人,读书人的接受程度也更高,这使得晁冲之的事功论有相当一部分拥趸。

念及此处,韩桢问道:“颜卿对事功论如何看?”

闻言,颜阶沉吟道:“臣对事功论不予置否,然具茨先生有一言,臣深以为然,所谓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政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而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

这番话很含蓄,翻译翻译就是:事功论我不评价,不过其中有些话还算有点道理,但也仅此而已。

对此韩桢倒是不意外,颜阶祖上是颜回,乃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根正苗红的儒家正统,对于事功论这种离经叛道的学说,能支持就见鬼了。

“呵呵。”

韩桢微微一笑,吩咐道:“今日论道结束后,命人抄录一份,送到宫中来。”

刘昌应道:“奴婢领命。”

“谢相求见。”

这时,门外传来一声唱喏。

谢鼎?

韩桢说道:“宣。”

不多时,谢鼎迈步走进殿中。

韩桢问道:“谢卿也是来求情的?”

谢鼎先是微微错愕,旋即答道:“苏贺私造假钞,触犯律法,自有大理寺定断,臣此来是为海外之事。”

“外交部马扩的奏疏抵京,奏折言明渤海王通情达理,愿为陛下分忧,供应讨伐倭国一应粮草,共计五万石。此外,后续海军也已抵达高丽,与秣陵郡主汇合。”谢鼎说着,从袖兜中取出奏折双手奉上。

从刘昌手中接过折子,韩桢翻看了一会儿后,轻笑道:“这王启倒是个体面人,往后可多多亲近。”

谢鼎笑着附和道:“臣也是这个意思。”

此人识时务,懂恩德,可以着重培养。

韩桢问道:“王启可有子嗣?”

谢鼎如数家珍道:“有三子两女,嫡长子今年十岁。”

韩桢下令道:“思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内阁拟旨,招渤海王嫡长子入国子学伴读。”

“臣领旨。”

谢鼎躬身应道。

韩桢目光遥遥看向东方,喃喃道:“算算时日,使节携带国书已经抵达倭国了。”

“希望一切顺利……”

谢鼎也一齐将目光投向东方。

攻打倭国虽然是临时起意,可却极为重要。

如今中原正经历钱荒,青钱的发行解决了大宗交易的问题,可数以亿计的底层百姓却无法受惠。

哪怕是最小的五贯钱面额,对于贫苦百姓而言,依旧高不可攀,一枚枚的铜钱才是他们日常使用的钱币。

问题是铜钱压根就不够用,偏远地区甚至还在进行古老的以物易物。

宋时人口暴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宋时对外商贸发达,铜钱不但要供中原百姓用,周边各国也在用。

以至于当年张方平曾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东南六路,农民困于输钱,工商窘于射利,谓之钱荒,人情日急。”

辽国、女真、西夏、大理、交趾、高丽、倭国……等等一众邻国番邦,都在使用铜钱。

这些邻国番邦不仅仅是民间百姓用,权贵更是大量囤积中原的铜钱。

按理说,钱币霸权是一件好事,可问题是这会儿与后世不同,后世纸币成本极低,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但铜钱本身就是贵金属,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如今,倭国地下深埋的大量银矿,是目前解决民间钱荒的唯一法子。

一旦大批白银被运回国后,不但能使青钱多一种锚定物,关键还可铸造大量两贯、一贯以及小面值的银币,从而解决五贯以下的钱币问题。

……

……

“杀啊!”

“清君侧,诛奸佞!”

“解救天皇陛下!”

山谷两侧的密林中,数百武士高举太刀,高吼着俯冲而下。

而山谷中仓皇逃窜的倭国君臣先是万分惊骇,以为遇到了齐国伏兵,可当听清敌人的怒吼时,又不由愣住了。

解……解救天皇?

再一看伏兵的打扮,标准的武士。

甚至,藤原忠通等人还看到了一些熟面孔。

分明是自己家族武士!

“八嘎!”

这时,僧兵首领也认出了这些武士,心头恐惧顿消,怒喝一声:“八嘎!天皇陛下与诸位大臣在此,你等卑贱之徒还不快速速跪下!”

橘竹康架马冲在最前方,他面色冰冷,心中却燃起熊熊烈焰。

此时此刻,他满脑子都是临行前孙志对他说的话。

【将相本无种,这摄关大臣他藤原忠通做得,你就做不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65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