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39【故技重施?】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短短三日后,孙志率兵杀向平安京的消息,便传入白河法皇耳中。

到底是倭国,本就占着地利,况且运送粮草辎重外加火炮,根本没法隐蔽,被发现也实属常事。

不过孙志此举乃是阳谋,并非阴谋诡计,纵然倭国君臣知晓,也没有甚么办法。

京师空虚,只有两三千残兵败将,平氏、藤原氏、源氏麾下确实有兵有将,但都远在驻地,等到奥州和四国、九州的武士入京,起码是一个月后的事儿了。

“甚么,中国大军杀来了?”

孙志此次奇袭太突然了,饶是白河法皇这个老狐狸,都无法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而面露震惊。

本来在他的预想中,就算藤原忠通袭杀失败,中国使节也会率兵退回海港,静静等待中国大军前来。

可白河法皇万万没想到,中国使节手上仅有这么点兵力的情况下,竟敢攻打京都,简直匪夷所思。

这可是平安京啊!

倭国第一雄城。

野战是野战,攻城战是攻城战。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京都守军三千之众,外加近十万的百姓,别说三千人了,就是两万人也打不下来。

念及此处,白河法皇皱眉道:“中国士兵果真只有三千人?”

侍从官答道:“回禀法皇,确实只有三千人。据兵库津港的鱼贩所说,中国使节此次前来,只有十艘船,三千人已是极限,再多也装不下了。”

“唔!”

白河法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旋即摆摆手:“去将摄关大臣与左右大臣请来。”

“哈依!”

侍从官深鞠一躬,转身离去。

不多时,藤原忠通三人便来了。

白河法皇也不废话,待到三人行礼跪坐之后,立即发问:“中国使节率兵攻打平安京之事,你们怎么看?”

闻言,藤原忠通三人陷入沉默。

此事着实有些诡异,他们一时间拿不准,因此不敢贸然开口。

片刻后,源为义率先打破沉默,用不太确定的口吻道:“或许,是中国使节前一战尝到了甜头,打算故技重施,企图用奇技淫巧的傀儡火药诈开城门。”

老实说,这个说法有些牵强,毕竟他们已经吃过一次亏,上过一次当。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再想故技重施,着实是把他们当傻子。

但仔细思索后,似乎除了这个解释之外,别无他法。

否则,对方凭甚么用三千人攻城,攻打的还是他们大日本最坚固,最宏伟的京都。

藤原忠通犹豫了一下,点头附和道:“臣下认为右大臣言之有理。”

“臣下觉得中国使节应当不至于如此……狂妄。”

平忠盛想了想,没有用愚蠢,而是用狂妄两个字来形容中国使节的行为。

在战场上磨砺的经验与直觉告诉他,此事隐隐有些不对劲,但他又想不通哪里不对劲。

藤原忠通冷笑一声:“才过去短短几日而已,难道平君就忘了中国使节在大殿之上的嚣张与狂妄了么?”

“哈依,摄关大臣所言极是。”

回想起前几日中国使节的言行,平忠盛不由压下心中疑虑,点头应道。

听完三人的分析,白河法皇沉声道:“不管中国使节是狂妄嚣张,还是暗藏阴谋诡计,吾等都需谨慎应对。自今日起,紧闭京都城门,集中城内粮食,优先供应武士。只要撑到奥州、四国、关东等地武士赶来,中国士兵自会撤退。”

“粮食至关紧要,乃是重中之重,朕打算交予摄关大臣负责,全权统筹分配。”

“哈依!”

藤原忠通面色郑重的点头应道。

见状,白河法皇心头冷笑一声。

忠通这小崽子,真是个蠢货!

粮食确实重要,但属于后勤,哪怕做的再出色也没用,百姓与武士只会记住守城的主将。

念及此处,白河法皇的目光在平忠盛与源为义二人身上来回扫视了一番后,继续下令道:“守城之责,就由左大臣负责。”

平氏最近也不安分,但考虑到平忠盛作战经验丰富,由他负责最为稳妥。

“哈依!”

平忠盛先是领旨,随后提议道:“法皇陛下,城中武士不多,而中国士兵悍勇,可否让城中僧兵一齐抵御外敌,顺带再招募一些精壮百姓,协助守城?”

“可。”

白河法皇点点头,说道:“稍后朕会通知最弘大僧正,命他派遣麾下僧兵守城。”

……

就在倭国君臣紧锣密鼓的筹备守城之时,孙志正率领两千水师士兵,以及四百余收编的武士赶往平安京。

这四百余倭国武士各怀鬼胎,一部分是真信了寅先生编造的鬼话,认为自己是为天皇、为正义而战。

另一部分,则纯粹是贪生怕死,橘竹康抛出台阶后,立刻借坡下驴。

还有一小撮聪明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打算当一回儿投机客。

毕竟,倭国阶层固化,武士就是武士,立下再大的功劳,也还是武士,像平氏这样跨越阶层的武士家族,千年来只此一例。若非白河法皇扶持平氏,以此来制衡藤原氏,平忠盛这会儿还在四国岛玩泥巴呢。

而橘竹康的一席话,让他们看到了机会。

但不管这四百余武士如何想,心中对中国敬畏恐惧到了极点,不敢有丝毫反叛的想法。

实在是前几日夜里那一战,把他们的胆气彻底吓破了。

雷声一响,火光四溅,紧接着就有十几二十人死去……

这实在太恐怖,太诡异了。

除了敬畏恐惧之外,中国军队的伙食,也让他们无比惊喜。

竟然是鱼干和蔬菜熬制的粟米粥,还有一种杂粮面饼,放在粥里煮开后,立刻发泡膨胀,香甜可口。

别看他们是武士,属于权贵阶层,可实际上伙食却非常差,甚至比不上中原的平民。

倭国本就是个海岛,山地占了七八成,只有寥寥几处平原,土地贫瘠,且时常发生天灾人祸,粮食收成极其有限。

而倭国这几百年来又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商贸凋零,外面粮食进不来。

像橘竹康这样的武士,领地虽然有一百户百姓,可每年上供的粮食却少的可怜,平日里吃的是一种叫做糒的饭。

所谓糒,就是粟米、大豆、木薯外加野菜一起搅拌捏合,最后蒸煮出的饭团。

这种饭团很硬,口感与味道比之麦饭都差。

至于稻米和面食,基本都用来上贡交税了,只有重大节日时才会吃上一次。

而鱼肉……则没人吃。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倭国自嵯峨天皇颁布“肉食禁令”后,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倭国人都是不吃肉的,包括鱼和海错在内,直到明治维新之后,这条禁令才被解除。

天皇与权贵们吃素,武士自然效仿,百姓也如此。

这就是为何倭国人身材瘦弱矮小。

基因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不吃肉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4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