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37【铲除奸佞,重振朝纲】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伤得可重?”

寅先生关怀的话语,让橘竹康一愣。

等到舵手翻译后,他受宠若惊,挣扎着就要站起来鞠躬。

寅先生按住他的肩膀,安抚道:“你旧伤未愈,又添新伤,不必多礼。”

“多谢使节阁下体谅。”

橘竹康面露感激,语气谦卑到了极点。

顺势挨着他坐下,寅先生正色道:“如今你与吾等已是同乘一条船,有些事不该再瞒你。”

闻言,橘竹康立即正襟危坐,侧耳倾听接下来的话。

寅先生略微顿了顿,继续说道:“你国国君之处境,想必不需吾这个外人多言。”

“哈依!”

橘竹康点头应道。

他虽只是武士,可到底属于权贵阶层,见识远非贫苦百姓能比。

天皇已经被架空了几百年,藤原氏把持朝政,早就不是秘密了。

也就近几十年,白河法皇上位后,才夺回了一些权势。

“你明白就好。”

寅先生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而后解释道:“藤原氏不愿见到国君一系夺回权势,因此联合平氏、源氏打算孤注一掷,废黜鸟羽国君,另立其长子为国君。吾此番出使,乃是接到鸟羽国君的求援信,助其铲除奸佞,重振朝纲!”

嘶!

橘竹康倒吸了口气,神色震惊。

这个消息着实太过惊骇,让他心底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他到底只是个武士,属于权贵最底层,知道一些东西,但并不多,一时间无法分辨真假。

片刻后,橘竹康恍然道:“嗖嘎,原来如此,多谢使节阁下为我解惑。”

见铺垫的差不多了,寅先生说道:“眼下吾有一事,想请橘君相助。”

橘竹康赶忙表忠心:“使节阁下太客气了,有何差遣吩咐便是,鄙人定当竭尽全力。”

寅先生指了指不远处跪倒一片的战俘:“我军将士俘虏五百余武士,吾并非嗜杀之人,况且这些武士并不知晓内情,正所谓不知者不罪。橘君与他们乃是同胞,天然亲近,所以想请橘君劝诫一番,使得这些俘虏弃暗投明,迷途知返。”

橘竹康并非蠢笨之人,相反心思还很活络,只是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寅先生话中的意思。

这是想让他收编战俘,为己所用。

对于这种要求,橘竹康怎会拒绝,他正愁找不到效力的机会,结果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

一时间,他心头涌起一股狂喜。

这可是五百余武士,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

只要能收编这些武士,自己在中国使节心中的分量会越来越重。

念及此处,橘竹康顾不得小腿和腹部伤势,猛地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掷地有声道:“承蒙使节阁下信任,委以重任,鄙人荣幸之至,请使节阁下放心,鄙人若无法劝说他们,便剖腹自裁于君前。”

寅先生摆摆手:“橘君言重了,说服不了也没甚大事,大不了将他们放归家乡便是。”

橘竹康问道:“使节阁下,若有愚忠之人,该如何处置?”

寅先生意味深长道:“呵呵,既已委托橘君,可自行处置。”

“哈依!”

橘竹康再度鞠了一躬,转身朝着战俘走去。

虽走路姿势一瘸一拐,整个人却意气风发。

目送他离去的背影,一旁的文书拍了一记马屁:“参军高明,三言两语便将他哄得团团转。”

“真当他是痴儿?”

寅先生眉头一挑。

见状,那文书先是一愣,旋即惊讶道:“参军的意思是说,这倭国蛮子知晓我等在骗他?”

寅先生笑道:“对他而言,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重要。我给了阶梯,他顺坡下驴,借口有了,才好心安理得的为我们卖命。”

“参军英明。”

文书又拍了一记马屁,随即皱眉道:“若此人无法收服那些战俘,当真全放了?”

寅先生瞥了他一眼,语气淡然道:“全部坑杀,一个不留!”

“下官明白。”

文书打了个哆嗦,点头应道。

乖乖!

都说这位参军以前曾是匪寇的谋士,果然心狠手辣。

……

半个时辰后,橘竹康回来了。

只见他浑身上下散发着血腥气息,浓稠的血水顺着藤甲下沿缓缓滴落。

“使节阁下,鄙人幸不辱命,四百三十六名武士在得知真相后,决定弃暗投明,协助使节阁下,为鸟羽国君剪除奸佞,重整朝纲!”

寅先生面露赞赏道:“橘君果然有勇有谋!”

至于五百余战俘,只收服了四百多,剩下的去哪了,如何处置,他完全没有过问的意思。

“使节阁下过誉了。”

橘竹康谦逊道。

寅先生吩咐道:“橘君有伤在身,又逢大战,想必也累了,早些歇息。”

“哈依!”

橘竹康应道,表现的格外乖巧。

战俘之事处理完后,寅先生迈步来到孙志的篝火旁。

不待他开口,孙志便笑道:“好手段!”

“拾人牙慧罢了,上不得台面。”

寅先生顺势坐下,说道:“眼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待生擒鸟羽,便能从内部分化瓦解倭国,使其无法拧成一股绳,战后统治管辖能省不少心。”

倭国不管怎么说,也有五六百万人口,杀是杀不光的,且人都杀光了,谁帮他们种地挖矿?

五六百万人口,可上战场的成年男丁,往少了说都能凑出六七十万。

而倭国又孤悬海外,距离中原最近的山东,亦有一个月的航程,统治成本极高。

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陷入倭国人复仇的汪洋大海之中。

正面交战倭国人或许不敢,但架不住小规模袭扰。

后世明朝就是被这么赶出交趾的。

一味的武力镇压,彻底激发交趾人的复仇心,从而产生民族凝聚力,小规模袭扰从未断过,明朝军队一来,交趾人就钻进雨林中躲起来,等明军走了再出来继续袭扰,这使得明朝统治交趾的成本剧增,商贾与汉民苦不堪言。

孙志点了点,压低声音道:“我有个想法。”

“甚么想法?”

寅先生眉头一挑。

“我已问过橘竹康,平安京虽为京都,可驻军并不多,只有千余人,算上藤原氏等四姓权贵的家奴武士,也不过五六千人而已。今夜倭国奇袭我等,几乎是倾巢而出,逃回去不足一半。”

孙志神色自信道:“也就是说,此时平安京的守军不过两三千人,且都是残兵败将,士气低下。我打算先下手为强,连夜派人去海港,把剩余水师以及火炮调过来,奇袭平安京,将倭国君臣一锅端了!”

寅先生微微皱眉,沉吟道:“这……是否太过冒进了,毕竟我们只有二千人。平安京守军虽少,可百姓却不少,若倭国发动百姓,瞬间便可拉起一支数万人的民兵。”

“呵。”

孙志不屑一笑,解释道:“就倭国军械的存量,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拉起一支数万人的民兵。即便拉起来,也是乌合之众罢了,连武士面对火器都这般,更遑论百姓,只需以迅雷之势轰开城门,百姓自会溃散。”

闻言,寅先生陷入沉思。

见他犹豫不定,孙志劝道:“机会难得啊,回海港等都帅率大军前来确实稳妥,可如此一来,倭国便有了准备的时间,万一倭国君臣趁机逃走呢?”

权衡一番利弊后,寅先生说道:“领军打仗并非吾之职责,你看着办罢。”

“好!”

孙志面色大喜,当即叫来亲卫,命他携带三骑,快马加鞭赶去兵库津海港传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2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