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07【投桃报李】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去岁全国各路州县,共开垦荒田二十八万顷,其中河北、河东、山东三路为十八万顷,江南、两浙为十万顷……”农学院院长邓松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二十八万顷,差不多是这几路的极限了。

赵宋这一百余年间,人口增长迅猛,本就陆续开垦了不少荒田。

不过随着户等制的崩溃,导致百姓们不敢开垦荒田了,甚至有田不敢种。

因为一旦名下田产过多,就会被厘定为三等户,服徭役,应衙前。

这二十八万顷新开垦的荒田,实际上有三分之一,都是原先荒废的田地。

百姓当了逃户,逃进山里,田地自然不管了,而村里其余百姓怕被厘定为三等户,所以也不敢种,久而久之就渐渐荒废了。

至于地主士绅倒是没甚顾及,可问题是,手下佃户就那么些,田太多种不过来。

佃户在宋时不多,因为荒田很多,且工商业发达,田种不下去,还能去城里寻一份工做,但凡有一条出路,都不会当佃户。

甚至不少百姓宁愿逃到山里,也不愿当佃户。

为何?

佃户始终是给别人种田,山里虽艰苦,可开垦的田地却是自己的,不用交租子。

这也是为何,地主士绅会想尽办法,把自家的佃户变成农奴,绑死在家中。

否则佃户跑了,谁给他们种田?

宋时地主日子不好过,除开被贪官污吏当肥羊宰之外,佃户稀少,也是一个原因。

不少地主空有田地,却无佃户,最后只能转为半自耕农,或是卖田经商。

那田地都去哪了?

自然是到了官员和世家门阀手中。

这类阶层手握特权,通过蓄养黑户来为自己耕地种田。

往往一个七品知县,手下蓄养的黑户,就能高达五百之众,如知州、通判那就更多了。

当初韩桢攻占益都郡后,除了查抄大量田地之外,还有数千名黑户。

汇报完去岁的工作后,邓松朗声宣布今岁的目标:“如今,我大齐耕田共计五百六十二万顷,农学院与户部今岁的目标,便是让大齐耕田达到六百万顷。”

中原与两浙、江南基本已经到头了,剩下的都是贫瘠之地,即便费劲力气开垦出来,也种不了地。

可荆湖却还有极高的潜力。

荆湖直到明朝中后期,才真正开始被开发,因而到了清朝,才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若是能把荆湖彻底开发,那么齐国除了两浙、江南之外,又能多一处粮仓。

此外,荆湖与中原不同,就比如去岁这二十八万顷新开垦的田地,要先种大豆提升肥力,至少养两到三年,才能种植小麦、粟米等作物。

但荆湖却不用,云梦泽的余泽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肥沃河泥便是其一。

这东西就是天然肥料。

开发荆湖,在去岁六月就被韩桢提上了日程,为此邓松还放下棉花的研究工作,亲自跑了一趟荆湖,实地勘察,确定了开发的可行性。

邓松汇报结束后,轮到了医科院。

刘锜低着头,有一搭没一搭的打着盹。

让他上阵杀敌,他比谁都有精神,可上朝听政,立马昏昏欲睡。

一旁的姚平仲还不如他,这会儿靠着柱子睡得香甜,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淌。

倒是种师中、王渊这些老将兴致勃勃,主要这种别开生面的大朝会,他们还是头一次参加,觉得格外有意思。

姚古神色一阵变幻,犹豫着要不要给这逆子一巴掌,又担心动静太大。

一个时辰后,各部院的汇报工作总算结束了。

韩桢面带笑意,朗声道:“我大齐能有今日之繁荣昌盛,离不开诸位爱卿的呕心沥血,也不离开将士们的浴血拼杀。朕自起事之初,便立下规矩,功必赏,过必罚。诸位爱卿与将士们之功绩,当封赏!”

说罢,韩桢将目光看向刘昌,吩咐道:“刘昌,宣旨。”

“是。”

刘昌应道,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圣旨展开,高声唱喏道:“朕膺昊天之眷命……封内阁中书令谢鼎为越国公,食邑一千八百户,赏金十万斤,府邸一座,绢八百匹,东珠两升,玉如意一对。”

哗!

话音刚落,大殿之中便响起一阵哗然,无数羡慕的目光落在谢鼎身上。

单独一个越字,外加食邑一千八百户,说明这个国公不是开国公这样的六等爵位,而是正儿八经的国公,四等爵,从一品。

爵位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制度。

比如汉初之时,是没有国公这个爵位的,侯爵就到顶了,比如淮阴侯韩信、留侯张良、酂侯萧何等等。

而到了魏晋时期,始有开国郡公和开国县公,因此隋唐时期多国公。

到了宋时,又将国公这个爵位分为国公和开国公,要说有甚么意义与区别,还真没有,纯粹是为了凑十二等。

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如何区分国公、郡公与开国公、开国郡公呢?

很简单,只看爵位前缀的封号便知。

以单字国为封号,便是国公与郡公,而剩余的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等,前缀皆冠以郡县之名。

比如刘锜的静宁县子,韩世忠的绥德县男。

静宁与绥德,皆是县名。

国公乃是四等爵,再进一步,便是郡王,整个赵宋一百六十余年,被封国公的大臣,不过寥寥二十余人,其中大半还是赵佶这厮在位时封的,由此可见,赵宋对爵位的封赏也格外重视。

而齐国的爵位封赏比之赵宋更加谨慎,正因如此,一众文武官员才会如此惊诧与羡慕。

谢鼎赶忙起身推辞道:“臣何德何能,受如此厚恩,心中惶恐万分,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韩桢摆摆手,正色道:“谢卿乃国之栋梁,厥功至伟,不必推辞。”

“这……陛下厚恩,臣不胜感激。”

谢鼎略微犹豫了一下,最终接受封赏,行大礼叩拜谢恩。

他心里明白,这个国公,是官家在投桃报李。

说了保你谢家,就一定做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8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