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26【倭国乱象】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百里路并不算远,况且连同橘竹康在内,都是士兵,又无繁重的辎重,因此在第二日的下午,便赶到了平安京。

这一路走来,沿途百姓的惨状,让寅先生与孙志对倭国有了些了解。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连中原的乞儿都不如。

要知道,这可是京都周边。

连天皇脚下都如此,其他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一路上,橘竹康都表现的非常热情,尤其是昨夜与孙志麾下亲卫切磋了几招后,言行举止间透着谦卑。

他自问一身武艺不差,师从居合道名师,可在亲卫手下,仅仅五招就败下阵来。

倭国人一向慕强,橘竹康也不例外。

夕阳西斜。

橘竹康站在官道上,遥遥指着不远处的城池,面色自豪道:“使节请看,这便是我国的都城,平安京,城中百姓足有二十万之众,乃我国第一雄城。”

对于平安京,倭国人是自豪的。

因为此城是仿照唐时的长安建造,连城中各个坊市与水渠的布局,都完全照抄。

是整个倭国,最繁华也是最宏达的城市。

可若与长安类比,则显得太小家子气了。

孙志笑而不语,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之色。

二十万人?

中原二十万人的郡城,掰着手指头都数不清,更别提当今世上的第一城,汴京。

一旁的寅先生沉吟片刻,憋出一句:“不错,有盛唐遗风。”

闻言,橘竹康笑的合不拢嘴。

倭国对唐朝的尊敬与向往,已经深入了骨髓,毕竟这一时期两国交流最为频繁,盛唐的文化、科技等影响,对倭国造成了极强的冲击。此刻听到寅先生的夸赞,他心中自然无比欣喜。

就在他们说话间,一队武士架马疾驰而来。

二百多名士兵,忽然出现在京都外,想不引起注意都难。

不多时,那群武士在相距一百步时,纷纷勒住马缰,手放在刀柄上,目光警惕的扫视着孙志等人。

为首的武士高喊道:“你们是何人?”

橘竹康上前一步,答道:“吾乃橘竹康,太政中纳言橘印一味家臣。护送中国使节入京,觐见天皇陛下。”

“中国使节。”

闻言,为首武士稍稍放松警惕,伸手道:“可有国书文牒?”

通过舵手翻译后,寅先生冷哼一声,面色倨傲道:“国书自然有,可岂容你这丘八亵渎?还不快速速退下!”

面对寅先生的羞辱呵斥,那名武士首领并未恼怒,继续说道:“入京都不得携带刀兵,且只准十人进城。”

这可是二百皮甲持枪,全副武装的士兵,只看这些士兵雄壮的身姿,以及散发出的摄人煞气,便知是精锐。

他哪敢放进京城,万一出了篓子,就是他的家主也担待不起。

“放肆!”

孙志爆喝一声。

与此同时,身后二百水师齐齐上前一步,手搭在腰间刀柄或弓弩上,充满杀意的目光,死死盯着前方的武士。

希律律~

这一声爆喝,以及爆发出的杀意,吓得战马受惊,纷纷扬起前蹄。

武士首领咽了口唾沫,满脸惊惧之色。

“使节息怒。”

眼见双方剑拔弩张,橘竹康赶忙站出来打圆场。

孙志冷声道:“你且告诉他,本官出使倭国,乃是你等的荣幸,切莫给脸不要脸。”

舵手才不管那么多,如实将此话翻译。

那群武士一个个面色难看,心头愤怒,却又不敢表露出来。

橘竹康只当没听到这番话,迈步走上前,操着倭国语,低声与武士首领交谈起来。

也不知他说了甚么,片刻后,武士首领一脸恭敬的架马退至一旁,老老实实让出官道。

见状,寅先生掸了掸衣衫,迈步朝平安京走去。

安排手下一名武士,先行赶去王宫禀报后,武士首领率领其他人架马跟随左右,护送使节团进入城池。

……

……

王宫之中。

“中国使节来了?”

鸟羽天皇得知这个消息,面露诧异之色。

自打倭国进入平安时代,藤原氏摄关政治之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以防出现意外,便与中国断了外交联系,北宋一朝,官方只通过两次书信,并非正式的国书。

对于中国,藤原氏这两三百年的策略一向是不招惹,但也不亲近。

不禁止中国商人前来贸易,但严禁本国商人出海贸易。

按理说,这么多年下来,中国也应该清楚了他们的态度,为何又突然派遣使节前来呢?

思索了片刻,鸟羽天皇吩咐道:“先将中国使节安顿在使馆之中,请太政大臣与左、右大臣入宫。”

平安时代,是倭国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天皇一直统御着整个倭国,政军两权紧握手中。

可随着藤原氏通过嫁女的方式,获得外戚身份,再通过扶持外孙上位,渐渐架空了天皇,最终演变成了摄关政治。

所谓摄关,便是摄政与关白的组合。

摄政很好理解,关白本意源自汉代,为倭国职官,相当于中原的宰相。

而摄关政治,便是幕府的前身。

不过天皇一系也并非没有反抗,鸟羽天皇的祖父白河天皇,联合国内寺院,并扶持被藤原氏打压的平氏,创立院政制度,从而削弱了藤原氏对于朝堂的掌控力。

经过几十年,三代人的努力,到了鸟羽天皇继位之时,总算拿回了一些权利,虽然不多,但比起原先的傀儡要强无数倍。

不过凡事都有代价,天皇一系为了夺权,也将倭国推向了悬崖边。

寺院僧人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僧院领地一扩再扩,霸占大量田地,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流民,从而引发暴乱。

而平氏在兴起后,也渐渐开始展露出野心,蠢蠢欲动。

与此同时,随着藤原赖通去世,藤原氏后继无人,权力出现了真空。

曾经作为藤原氏狗腿子的源氏,想要翻身做一回主人。

如今的倭国,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已经到了临界点,底层百姓哀鸿遍野,上层贵族剑拔弩张,如同一个装满炸药的火药桶,只需一点火星,就会轰然爆炸。

目前,倭国数方势力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

正因如此,不管是天皇一系,还是平氏、源氏乃至藤原氏,都不想与中国建交,形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

毕竟中国的体量与影响力摆在那里,一旦与倭国建交,其所带来的影响力,将会彻底打破这种平衡。

不多时,三名身着华贵丝绸服饰的大臣,一齐走进殿阁。

倭国上层虽与中原断交,可对中原的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却极为痴迷。

明面上,严禁百姓对外贸易,可不管是天皇还是藤原氏、平氏这些权贵,私底下都养着一支商队,暗中与中原、高丽做生意。

尤其是藤原氏,占据奥州,与北海道毗邻,做着奴隶买卖。

缺钱了就派人去北海道抓虾夷,卖给高丽和中原,换取茶叶、瓷器、丝绸、熏香等奢侈品。

真以为匡子新与李南嘉清剿的倭国海盗,都是倭国的流浪武士?

流浪武士能买得起渡海的船?

保不齐就是平氏蓄养的武士,专门劫掠商船。

“拜见天皇!”

三人齐齐行礼,而后跪坐在榻榻米上。

倭国等级森严,从三人跪坐的位置,就能看出地位高丽。

中间的中年人长着一张国字脸,气质沉稳威严,比另外两人稍前半步。

此人正是藤原氏的当代家主,藤原忠通,官至从一位摄政关白太政大臣。

虽然摄关依在,可已经名存实亡,藤原氏的权势已经大不如前,天皇一系通过院政,夺回了一部分权利,平氏、源氏、橘氏三家也在朝堂中站稳脚跟,取得了极大的话语权。

鸟羽天皇手持小折扇,遮住半张脸,缓缓开口道:“中国派遣使节前来,汝等当已知晓,如何看待?”

这会儿还不到四月,天气并不热,不过自折扇传入倭国后,一直被当作礼器使用,是身份的象征。

哪怕寒风刺骨,大雪漫天,权贵们依旧扇不离手。

闻言,藤原忠通朗声道:“中国欲与我国互通久矣,此番遣使前来,不外乎还是老一套,两国交好,互通有无。”

北宋时期,赵宋数次遣使递交国书,想与倭国建交。

建交的原因,自然是拓展海外市场。

“不错。”

左大臣源为义点了点头。

这时,一侧的平忠盛目光闪动,沉吟道:“臣下以为,与中国交好,并无不妥。”

他有自己的小心思,占着九州、四国地利,一旦与中国建交通商,立马就会成为贸易的桥头堡,得以迅猛发展。

话音刚落,就被藤原忠通驳斥道:“难道你忘了刀伊入寇的前车之鉴了么?”

刀伊入寇,是倭国本土第一次受到入侵。

而入侵者,是辽国治下的女真海盗。

当时,倭国与高丽通商,赚了不少钱,引得女真海盗眼红。

于是,在高丽人的带路下,三千女真海盗杀向倭国九州、四国两岛,一路烧杀劫掠。

虽然后来女真海盗被打退,但倭国损失惨重。

自那之后,倭国就彻底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哈依,太政大臣教训的是。”

平忠盛赶忙俯身请罪。

藤原忠通深深看了他一眼,而后转身道:“臣下以为,一动不如一静,中国与我国交好通商,有百利而无一害,可对我国而言,却弊大于利。一旦通商,势必要放开对百姓的限制,往后再想管束,只怕困难重重。”

此言一出,平忠盛与源为义为之一震。

是啊!

如今百姓很好管,只要有一口吃的,饿不死就行。

可若是与中国通商后,这些百姓见过了世面,心思活络了,再想管就难了。

甚至保不齐,会把中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一套也给学去……

别看天皇、藤原氏、源氏、平氏这些势力斗来斗去,实际上他们都是皇室,只不过是分家出去的旁支而已。

念及此处,平忠盛赶忙说道:“太政大臣所言极是,臣下也觉得应拒绝通商。”

“臣下附议。”

源为义也俯身附和。

很快,三方势力意见达成一致。

贸易么,他们自己暗中进行就是了,至于那些贱民泥腿子,老老实实帮他们种地就好了。

见状,鸟羽天皇起身道:“既如此,朕去请教一番法皇的意思。”

倭国在位称天皇,卸任的称上皇,卸任之后出家的,则称为法皇。

鸟羽天皇口中的法皇,是他的爷爷,白河法皇。

他老子死的早,他继位时只有五岁,所以一直是白河法皇在背后发号施令。

如今哪怕他已经成年,可白河法皇依旧没有放权,形如傀儡。

沿着亭阁,一路来到东边的花苑,刚刚踏过垂花门,鸟羽天皇迎面便撞上一名女子。

女子容貌极美,正是鸟羽天皇的皇后藤原璋子。

看着怀中的皇后媚眼如丝,脸颊泛着嫣红,整个人香汗淋漓,一副吃饱的满足神色,又是从白河法皇的住所出来,他哪里还不清楚发生了何事,眼中当即闪过一丝怨毒。

藤原璋子是白河法皇的养女,自幼长在王宫,深受白河法皇的喜爱。

不过,此女风评却极差,传闻与白河法皇有染。

早年间,白河法皇欲将她嫁给藤原忠通,却被忠通的父亲藤原忠实一口回绝。

一怒之下,白河法皇又将其许配给了刚成年的鸟羽天皇。

成亲后不到八个月,藤原璋子便诞下一个男婴。

鸟羽天皇怀疑是爷爷的儿子,因此厌恶,私下甚至将这个长子称作叔父。

强忍着心中愤怒,鸟羽天皇语气生硬道:“你在此作甚?”

藤原璋子丝毫不惧,哑着嗓子道:“法皇身子抱恙,妾身来探望一番。”

“探望好了就早些回去。”

鸟羽天皇冷哼一声。

藤原璋子莞尔一笑:“妾身这就回去。”

目送藤原璋子离去的背影,鸟羽天皇面色铁青,无声的骂了一句:“不知廉耻的贱妇!”

深深吸了口气,压下心头不快后,鸟羽天皇换上一副笑脸,迈步走向殿阁。

竹阁内,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跪坐在那里品茶,胸口衣衫敞开,露出瘦骨嶙峋的胸膛。

“爷爷。”

鸟羽天皇恭敬地行了一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9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