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50【阶级矛盾】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见橘竹康并未停下,这让僧兵首领大怒:“八嘎,我让你速速下马跪下,听见了么?”

唰!

回应他的,是一道寒芒。

居合拔刀时快如闪电,讲究的就是一击必杀,借着战马冲锋的威势,这一刀又快又猛。

夕阳下,一颗人头冲天而起。

温热的血雾喷洒在橘竹康的脸上,让他看起来格外狰狞。

在他的鼓舞下,武士们一个个嘶吼着杀向僧兵。

这些武士早就对僧兵积怨已久,他们在外征战,保家卫国,而这些僧兵却在寺庙里好吃好喝,作威作福。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倒也罢了。

可他们拼死拼活的为国征战,面对僧兵时却需毕恭毕敬的跪拜,若是跪慢了,便会遭受喝骂,甚至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毒打。

如此不公的待遇,但凡是个有血气的男儿都无法忍受。

这些武士将多年的怒火,在这一刻彻底爆发了。

“杀!”

数百倭国武士,在两名齐国水师监军的指挥下,发疯似的杀向倭国君臣。

这一幕颇有些荒唐,甚至是魔幻,但在历史长河中却并不罕见。

所谓民族大义,在阶级矛盾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历史上,似这等魔幻的场面比比皆是。

明初草原决战之时,王保保麾下乃是汉人世候的重甲步兵,而另一边的徐达麾下,则是清一水儿的蒙古骑兵。

离谱吗?

还有更离谱的,比如正蓝旗与辽东索伦部反清复明。

又比如忽必烈带着汉军横扫草原,火烧蒙古王廷。

再比如元末时期,蒙古军户争先恐后的加入义军,推翻元朝……

武士虽然是个新兴的阶层,可从诞生之初,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上不上,下不下,卡在了贱民与权贵之间,干着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儿,却始终无法得到升迁。

关键武士不是胥吏,有刀有甲有粮,还有一身武艺,被压迫久了,起义是迟早的事情。

事实上,在原时空里,三十年后倭国便爆发了著名的保元之乱和平治之乱。

各地武士纷纷揭竿而起,倭国陷入混战。

最终,武士集团获得胜利,天皇彻底沦为傀儡,倭国也由权贵的摄关政治进入武士统治的幕府政治。

其实孙志的到来,不过是起到了催化剂的效果,提前让如橘竹康这样的武士爆发出了长久以来的不满与愤慨。

双方甫一交手,便呈一面倒的局势。

僧兵人数虽不少,可平日里养尊处优,哪里是武士的对手。

本身战力就有差距,又是突袭,眨眼间的功夫,便有几十名僧兵哀嚎着倒下。

不过很快,随着护卫天皇的禁军以及藤原忠通等大臣的家臣亲卫顶上后,武士营的攻势戛然而止。

因为担心齐国追兵,藤原忠通等人不敢久战,在稳住阵脚后,立即下令突围。

武士营阵型松散,几乎毫无配合默契可言,完全是在单打独斗。

倭国那边兵合一处,全力突围,立刻就冲破了一个口子。

见到这一幕,站在战场边缘的两名水师监军满脸嫌弃。

其中一人忍不住吐槽道:“这般军纪连前朝厢军都不如,真真是乌合之众!”

另一人摇头失笑道:“海外蛮夷而已,你指望能有甚军纪?”

这会儿的倭国,打起仗来突出一个混乱。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倭国承平太久了。

要知道,除开此次之外,七八百年间倭国本土被外敌入侵,只有百余年前的刀伊入寇事件。

没有外敌,国内又相对稳定,即便有农民起义,也是小规模的,很快便被镇压,这种情况下,倭国的军队水平可想而知。

战争,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倭国军队提升,是在经历了近二百年的战国混战后,一点点从战争中积累而来。

山谷中,眼见对方成功冲开一道口子,橘竹康顿时就急了,恼羞成怒的高吼一声:“放箭!”

原先顾忌伤到鸟羽天皇,可眼下形势急转,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说罢,他取下背后长弓,对准车队拉弓搭箭。

唰唰唰!

一阵稀稀拉拉的箭雨朝车队飞去。

倭国长弓射程短,但威力却极强,箭矢射在马车上入木三分,顷刻间便有十多名亲卫惨叫着倒下。

倭国君臣却没有鏖战的打算,顶着箭雨闷头往前冲。

只要出了近畿地界,就脱离危险了,因为东北地方与关东地方援军正在赶来。

“追击!”

橘竹康扔掉长弓,扬起太刀大吼一声,双腿一夹马肚,身下战马带着他立刻疾驰而出。

……

是夜。

平安京被一股恐慌所笼罩,以往京都的夜晚虽比不上中原的郡城繁闹,可万家灯火,依旧洋溢着祥和。

今夜却截然不同,家家户户一片黑暗,听到丝毫声响,宛如一座鬼城。

唯有四处城楼之上,燃起昏黄的火光。

对于平安京的百姓来说,今日的冲击实在太大。

中国军队杀入京城,天皇与权贵们仓惶出逃,这种事情是破天荒的头一次,所有百姓都被如巨浪般的恐惧淹没。

所有人都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皇宫中,寅先生正在清点账目。

平安京乃是京师,是倭国国君以及一众权贵居住之所,金银财宝自然少不了。

占领京师后,他第一时间便命麾下文书清点各大臣府邸的财宝,最后汇总到他这里。

咯吱。

木门被拉开,孙志迈步走了进来。

见寅先生埋头整理账目,他劝道:“连续赶了几日的路,你累得不轻,早些歇息罢。”

“这些账目不理好,我可不敢睡。”寅先生头也不抬的说道。

这种账目最是麻烦,后续不但要上呈军部,此外户部与督察院也会一齐参与审查。

三方交叉审核,如今已是齐国朝堂的常态。

一旦账目与实际银钱对不上,督察院那帮疯狗可就开心了。

当初南下灭宋时,他就已经领教过一回儿了,不想再有第二回。

见状,孙志在他对面盘腿坐下。

也不知过了多久,寅先生才放下最后一册账目,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他问道:“城中如何?”

“那些个倭国百姓还算安生,比俺想的要温顺不少。”

孙志微微一笑,脸上蜈蚣状的伤疤一阵扭动,在昏黄的烛光下,显得无比狰狞。

不过寅先生早已习惯,端起茶抿了一口后,提醒道:“虽有前唐余泽,但对倭国百姓而言,我等终归是外来异族。眼下温顺,只是遭逢剧变,一时不知所措,待过些时日,定然会生出各种事端。”

“我省的。”

孙志点点头,说道:“只待橘竹康将鸟羽带回来,京都百姓自会安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2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