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48【事功学派】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吴卿此策倒是不错……”

韩桢手指轻轻敲击御案桌面,故作犹豫。

谷菘与小虫二人跟在他身边多年,默契十足,见状立马打起了配合。

只见小虫皱眉道:“臣觉得此举不妥,旨意一发,岂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人,朝廷重利而轻义,从而对法度失去敬畏之心。虽有可取之处,但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吴敏反驳道:“林都指此言差矣,青钱乃国本,一旦被心怀奸邪之人仿制,将会重蹈交子覆辙,后果不堪设想。陛下招安旨意一发,便可杜绝民间对青钱的仿制,相比之下,些许弊端算不得甚么。”

招安嘛,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对此都无比熟悉。

这项政策,算是赵宋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了。

毫不夸张的说,走强国路线,举一国之力供养一城的赵宋,能在对百姓如此盘剥的情况下,硬挺一百六十余年之久,招安法可谓是功不可没。

这么多年下来,招安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吴敏的计策能够十分顺利的推行。

“臣附议!”

徐存出声附和。

“臣也附议。”

一众官员也纷纷表示赞同。

见状,韩桢这才不急不缓地开口道:“朕允了,苏贺之事朕也会从轻发落,诸位爱卿可还满意?”

徐存与吴敏对视一眼,纷纷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苦涩之意。

他们这位官家,还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陛下圣明!”

徐存等人深深一拜。

“诸位爱卿还有何事要奏?”

听到韩桢下逐客令,吴敏等人躬身道:“臣等无事要奏,先行告退。”

待出了垂拱殿,走在御道上,一名官员恍然道:“上当了,官家分明就没打算严惩苏贺!”

细细回想下来,官家与那林丛分明是在唱双簧。

计策他们出了,人情他们也担了。

见他这副后知后觉的模样,吴敏摇头失笑道:“可吾等却不敢赌啊。”

“这……”

那名官员面色一滞,旋即苦笑一声:“下官受教了。”

官家那霸道强势的性子,即便知晓了,也不敢赌。

徐存微微叹了口气:“能保住苏家已是不错了。”

青钱太重要了,说是国本一点不为过。

当年交子也只是在蜀中盛行而已,但青钱却不同,除开岭南这等穷乡僻壤之外,各路州县皆在使用。

一旦出了岔子,后果比之当初交子崩溃时造成的影响要强几十上百倍。

弄不好,初建的新朝会因此四分五裂。

好在苏贺拎的清,并未有牟利的想法,流通到市井之中也纯属意外,这才有了回旋的余地。

否则真要是以此牟利,他们哪敢来求情,若敢来,暴怒之下的官家只怕会连他们一起砍了。

……

垂拱殿内,谷菘鸡贼的笑道:“韩二哥好手段!”

借着假钞案,成功让南方系官员欠下韩桢一个人情。

韩桢摆摆手:“心照不宣罢了。”

正常的政治生态,互相妥协是一种常态。

设百官如家奴,说打便打,说杀便杀;视国库如私产,肆意取用,以一人之心夺万人之心,听上去似乎很霸气,但这是不正常,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

朝堂需要平衡,同样皇权也需要制衡。

所谓政治,就是一群人共同遵守一个规则,一旦皇帝不守规矩,那就别怪下面的人掀桌子。

当然,凭韩桢的威望,一众朝臣自然不敢掀桌子,也没本事掀桌子,但阴奉阳违、欺上瞒下的胆子,他们还是有的。

说到底,真要这样了,最后苦的还是百姓。

李二凤威望够高,功绩够大了罢,不也照样经常妥协么。

皇帝要妥协,臣子同样要妥协。

就比如这次,哪怕心里明白韩桢不会严惩苏贺,可还是得妥协,落下一个人情。

这个人情,可能这辈子都用不上,一旦用上了,哪怕是辞官致仕,也得硬着头皮应下。

这时,小虫开口道:“韩二哥,若无事俺就先行告退了,印钞部那边还需盯一段时日。”

变色油墨是印钞部的核心机密,虽然审讯得知苏贺印制假钞的变色油墨是他自己配比调制,但保险起见,该监察就得监察。

小心驶得万年船!

“嗯,去罢。”

韩桢点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随着小虫与谷菘二人离去,大殿之内回归安静。

埋头批阅了一会儿奏折,韩桢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忽地问道:“今日大礼仪与杨时论道的是谁?”

对于杨时,韩桢的了解仅限于程门立雪、洛学扛鼎人,以及东林书院创始人。

没错,就是后世明朝那个东林党的起源之地。

终明一朝,文官做梦都想重现两宋时士大夫的荣光,可惜老朱家不是老赵家,一个个头铁的很,况且人家朱重八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一刀一枪打下的天下,凭甚么要跟士大夫共天下?

刘昌显然做了功课,不假思索的答道:“回禀陛下,是晁冲之。”

“晁冲之?”

韩桢挑了挑眉,好奇道:“此人倒是没怎么听过。”

刘昌解惑道:“晁家是济州望族,家学渊源,晁冲之少年时便在外游学,先后拜陈师道、林石等大儒为师,在江淮两浙一带,颇有名望。”

陈师道这个人,韩桢倒是听说过。

曾巩之徒,苏门六君子之一,此外还是赵明诚的舅舅。

“哦。”

韩桢恍然的点点头,旋即又问:“能与杨时论道,想必学问已然登堂入室,是何学派?”

刘昌面露尴尬之色:“这……奴婢倒是不知。”

学派这东西,没个定性,不是说拜了谁当老师,就一定是这个学派的人。

更何况晁冲之拜了数个老师,各学派都沾了一些。

就在这时,坐在角落里,一直沉默不语的颜阶开口道:“回禀陛下,具茨先生融百家之所长,自成一家,谓之事功学派。”

“事功学派?”

这个学派韩桢还是头一次听闻,问道:“何为事功学派?”

颜阶答道:“微臣五年前在山东时,曾得幸听过具茨先生讲学,所谓事功,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眼,目蒙瞳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为何等也。”

“善!”

韩桢双眼一亮,拍手叫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67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