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624【有小节而无大义】

书名: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2

双方不管是战力还是军械,都不是一个维度。

不过耽罗大小部族足有几十,遍布全岛,个子虽矮小,可跑起来却一点都不慢。

李南嘉足足花了五日时间,才彻底将整个耽罗岛扫荡了一遍,共计活捉俘虏一万三千余人。

估摸着还有数百漏网之鱼,不过她也懒得管,这些人成不了气候。

起初,这些被俘虏的耽罗人还很惊恐,担心会被齐军全部杀掉,结果几天一过,发现这些齐军人还怪好的嘞。

俘虏被分成两批,一批负责修建军营,另一批则蓄养猪牛牲畜和种地。

每日早晚两顿稀粥。

粥啊!

他们平日里哪里吃得到,只有重大节日或部族酋长婚丧嫁娶时,才能吃上一口。

耽罗是部族制,但底层族人却过得很凄惨,几乎与奴隶无异,富足的是部族酋长。

族中所有资源,都是酋长的私产,该如何分配,酋长说了算。

这种情况下,底层族人能保证不饿死就不错了,还想吃的好?

况且,耽罗土地贫瘠,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火山地,种不了水稻、小麦等作物,只有少数地区,可以种些木薯、薯蓣(山药)等杂粮。

稻米小麦只能从高丽购买,因此价格极其昂贵。

在这些耽罗百姓看来,不管是修军营还是放牧喂猪,都是日常工作,干着和以前相同的活计,却能吃到粥,这些齐军简直就是神仙派来拯救他们的天兵天将啊。

因此,这些耽罗百姓非但没有一个逃跑,干起活来还十分卖力。

到点上工,下了工就去吃饭,然后各自回屋睡觉。

眼见战俘如此听话,李南嘉诧异之余,也乐见于此,毕竟管理起来更加方便省心。

阳光明媚,春风和煦。

孙志叼着一根草茎,躺在黝黑的火山石上,百无聊赖的看着耽罗人调配猪食。

这些耽罗人往往会割数种草,然后再拌上一些切碎的海错,混合在一起喂猪。

还别说,吃了这种特制的猪食,那些猪一个个膘肥体壮。

一旁的周雄啧啧称奇道:“啧,不得不说,这些蛮子养猪确实有一手。”

“那是自然。”

孙志挑眉道:“此地贫瘠,种不了粮食,自然要想办法活下来,光靠捕鱼,如何能养得活这般多人。大当家说了,莫要苛责这些蛮子,往后就让他们给咱们好好养猪喂牛。”

耽罗今后会成为中原控制倭国与高丽的海上枢纽,驻军是必然的。

若是从高丽购买肉食,成本太高不说,运输也要三五日时间,若是盛夏时节,极易变质。

让这些耽罗蛮子替他们养猪,能节省一大笔军费开支,而付出的成本,仅仅是一日两顿稀粥,这已经不是划不划算了,而是血赚。

两人说话间,一名传令兵小跑着走来:“孙旅长,援军来了。”

“可算来了!”

孙志精神一震,吐掉口中的草茎,一个鲤鱼打挺站起身。

援军赶来,也就意味着即将要攻打倭国了。

一路赶到码头,就见三支神舟战舰群停在海港外围。

很快,一艘战船驶向码头。

一名将领顺着木板来到码头上,抱拳道:“见过孙旅长!”

此人名唤王兴,是王渊的堂弟,早年间便追随王渊,对水战极有天赋,被匡子新看中,从而招入水师。

为此,还与刘锜等人闹过不愉快。

毕竟陆军之中懂水战的将领本就不多,如今被海军挖了墙角,刘锜等人自然不乐意了。

孙志笑道:“王旅长别来无恙。”

王兴说道:“李都帅可在,火器、火药需交接一番。”

火器与火药向来是重中之重,审查极为严格,且采用了连坐的追责制度,哪怕只是一枚火器对不上,连带着旅长包括后勤参军在内,所有军官一齐追责受罚。

正因如此,直到如今,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不下几十起,火药与火器出过的差错,只有寥寥两三回。

闻言,孙志答道:“不巧李都帅前两日去了一趟高丽,估摸着五日后才能回来,不过寅参军尚在军中,可先与寅参军交接。”

“也好。”

王兴点头道。

军营并未修建好,毕竟不是临时住所,而是作为长久驻军的营地,自然要修建牢固。

这段时日,主要是打地基与准备木材、石材。

眼下水泥运到了,几日时间就能建成。

……

李南嘉此去高丽,一是告知马扩,可以向倭国递交国书了。

其二么,自然是向王启要粮。

“攻……攻打倭国?”

王宫内,王启听到马扩与李南嘉的说辞,整个人不由愣住了。

“不错。”

马扩点点头:“倭国久悬海外,不遵王命,不听教化,纵容国内武士劫掠商船,袭扰沿海之地。是以,陛下降下旨意,命我等伐不臣!”

这下子,王启终于明白,上国为何要攻打耽罗了。

显然是很早之前,就决定要攻打倭国,而耽罗不过是顺带而已,毕竟耽罗为倭国、高丽之枢纽,作为跳板再合适不过了。

念及此处,王启面色为难道:“小王如今的情况,二位天使应该清楚,军中未定,贸然调集大军,恐会引发兵变。所以,上国征讨倭国,小王实在是爱莫能助,还望天使体谅。”

马扩与李南嘉一齐前来王宫,主动提及攻打倭国之事,意图很明显。

不过他确实没法出兵相助,拓俊京在边疆经营多年,亲信遍布军中,虽然他前不久玩了一手明升暗降,把一众高级将领调回开京,可中基层将校还在,目前正值敏感时期,一动不如一静。

“渤海王误会了。”

马扩微微一笑,解释道:“讨伐倭国,自有我大齐将士,不需高丽出兵相助。今日前来,是向渤海王借粮。山东距离倭国路途遥远,且海上大风大浪乃是常事,运粮多有不便,因此就近向高丽借粮,届时待战事结束后,会如数奉还。”

闻言,王启也很识趣,当即说道:“马尚书此言差矣,为宗主分忧,乃臣子本分。些许粮草而已,不必还了,权当是小王的一片心意。”

马扩心下满意:“如此,本官多谢渤海王了,稍后会将此事如实上奏陛下。”

王启问道:“不知需多少粮草?”

李南嘉开口道:“两万石足以。”

海军相较陆军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粮草消耗,只有陆军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当然,并非是海军吃的少,而是海军没有战马,也不需要牛等牲畜运粮。

事实上,陆军行军打仗,战马与牛等牲畜一直是耗粮大户。

战马要作战,不可能只吃干草,还需豆饼等精粮喂养,否则别说冲锋了,驮着二百余斤的骑兵跑几步就没力气了。

而战马的胃口极大,一匹战马的饭量顶得上五六名士兵。

外加驮运辎重的牛马,以及随军民夫,一路上人吃马嚼,所耗粮草自然也就多了。

海军则不同,粮食辎重全部由战船运送,运输消耗几乎为零。

其实此次攻打倭国,出动的水师只有万余,预定作战时间三个月,军部计算的粮草是一万石。

但反正粮草由高丽出,这笔竹杠不敲白不敲,于是张嘴要了两万石。

两万石?

王启暗自松了口气,爽快道:“没问题,小王这就命人筹集,十日后送往海港。”

高丽贫瘠,粮食产出并不多,他方才还担心李南嘉会狮子大开口,好在上国天使还算讲究。

两万石,虽然也不算少,可咬咬牙能在短期内凑齐。

用两万石粮食,向上国陛下表忠心,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一时间,双方皆大欢喜。

拜别王启,出了王宫后,马扩说道:“国书与宣战书本官已写好,本想亲自出使倭国,奈何伤势还未痊愈,只能由李都帅遣人送去了。”

李南嘉语气自信道:“无妨,左右不过是走个过场,马尚书安心养伤,余下的交给末将便是。”

“好。”

马扩笑着点点头,从袖兜中取出国书与宣战书递过去。

这显然是装都懒得装了。

先递交国书,一旦倭国拒绝,立马甩出宣战书,随后驻扎在耽罗的水师杀过去。

毕竟隔着茫茫大海,即便从耽罗到倭国本州岛,也需十五日时间。

这一来一去,起码一个月没了。

既然定下了闪电战的基调,马扩与李南嘉又怎会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干脆国书与宣战书一起带去倭国,省得麻烦。

接过之后,李南嘉拱手道:“粮草之事,还请马尚书多费心,帮忙盯着些。”

马扩应道:“放心。”

“末将先行告辞。”

说罢,李南嘉率领亲卫出了王城,直奔海港而去。

……

乘船回到耽罗岛时,军营已经建造了大半,海港与船坞也在同步建造。

一路来到军营,李南嘉召来孙志与寅先生,询问了一番岛上近况后,吩咐道:“马尚书伤势尚未痊愈,还需静养,其余使节也带伤,不宜长途跋涉,你与寅先生去一趟倭国,至于具体怎么做,不用我教你罢?”

孙志打趣道:“大当家这说的甚么话,先礼后兵嘛,俺们以前耍过不少次了。”

“你晓得就好。”

说起以前在黑山寨的往事,李南嘉嘴角扬起一抹弧度。

将国书与宣战书递过去后,她叮嘱道:“倭国人久居海外岛国,有小节而无大义,擅于伪装,心胸狭隘,你去了之后谨慎些,以防倭国人狗急跳墙。”

“我省得。”

孙志郑重的点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4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