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五百六十六章 洞窟内的密室 (第一更)

书名: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41

在闫思远家中吃过午饭后,向南便回了自己住的地方。

如今的工作室里,已经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了,就连会议室里都已经被朱熙当作了临时办公室,根本就没有向南的位置,他也只好回自己住处的修复室里去工作。

回到住处之后,向南便径直来到了修复室里,那只装有残损的唐代敦煌遗书汉书王莽传残卷的暗红色古董木盒就安静地端放在工作台上。

向南在工作台前的椅子上坐下,伸出双手将古董木盒打开,一册残破不堪的唐人小楷,就呈现在了眼前。

这一册唐代敦煌遗书,比之圆明园四十景图残损得还要厉害,估计是长时间存放在仓库之中,没有人翻动过的原因,上面不止是长满了斑点状的霉斑,而且黏连严重,向南尝试着将黏连的纸页分开,稍稍用力,纸张就似乎有要碎裂开的迹象。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是这册敦煌遗书的纸张,已经几乎没有了韧性。

看着眼前这册百多年来,漂洋过海,辗转万里的敦煌遗书,向南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它的故事,和那些被掠走的敦煌文物一样,想必也十分曲折吧

光绪二十三年97年,敦煌。

在一座石窟内,一个又瘦又小,身穿道袍的中年男子,正坐在一张老旧的桌子前,就着一盏豆大的油灯,手里拽着毛笔,正在认认真真地撰抄着经书。

这道士姓王,是荆楚麻城一个穷苦百姓人家。

十八岁那年,饿得熬不住的王道士当了兵,之后随着湘军千里迢迢来到了陇右肃州巡防营,成了一名兵勇。

王道士在这巡防营里待了十多年,每天一睁眼看见的就是一望无际的黄沙,看得让人心里发慌。这种毫无希望的日子,他再也不想过下去了。

终于在一天夜里,王道士趁着巡夜的时候,找了一机会,偷偷做了逃兵。

然而,等他一路风餐露宿、提心吊胆地回到麻城时,那两间原本就已经很破旧的茅棚里,到处长满了蜘蛛网,地上、桌子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家里没人了。

在麻城浑浑噩噩待了一年,王道士再也待不下去了,开始漫无目的地逃荒,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等他看到眼前熟悉的景象时,他才反应过来,自己不知不觉间,居然又回到了肃州。

王道士苦笑。

肃州,已经是除了麻城之外,他最熟悉的地方了。

他不回到这里来,他又能去哪里

消失了一年多时间,再重回巡防营是不可能的了,别说回去,就是让那些熟悉的兵勇们发现,自己恐怕都会被当成逃兵以正军法。

可不当兵,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王道士站在街口,茫然四顾,忽然他眼前一亮,抬起脚就往前方的一座道观走去。

这一年,王道士在道观里受戒,成为了一名道士。

成为道士之后,王道士并没有停留在道观,而是选择了远游。

在那个没有汽车、飞机的年代里,进入风沙漫天、人迹罕至的陇右走廊,闯入寸草不生、盗匪出没的大漠瀚海,能够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王道士却丝毫不惧,仅仅凭借着几双草鞋,竟然在盗匪肆虐、虎狼横行的陇右走廊来去自如,轻轻松松地来回了三次。

他一口气穿越了无人区,远游柱州,最后才返回敦煌沙洲安顿了下来。

他累了,他需要一个家。

于是,王道士在敦煌寻了一个洞窟,住了下来,白天为那些那些洞窟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收受布施,夜里便抄抄经书,售卖给那些信众。

有时候,他还要外出布道募化,小有积蓄后,便在莫高窟今第16窟东侧开始建造太清宫道观。

抄写了一页经文后,王道士放下毛笔,用袖子擦了擦眼睛,然后吹灭了油灯,在吱呀作响的木床上躺下休息。

洞窟外面,狂风呼啸,风沙漫天,昏天黑地。

洞窟里,靠墙的位置摆放着一张简单的木板床,边上搁着一张黑乎乎的看不出颜色的破旧桌子,靠近洞窟口还有一个简易的炉灶,灶上放着一只还有些缺口的锅。

家什很简陋,但很安心,这里终究是一个家,终究不用再四处漂泊了。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三清宫道观已然建成,王道士再也不用住在洞窟里了,而且他还雇佣了当地一个姓杨的穷儒生,来帮忙抄写经书。

有了钱,王道士并没有过得多好,他依然吃的是青菜萝卜面疙瘩,穿的也依然是粗布道袍补丁摞补丁。

光绪二十六年一说二十五年初夏,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朝山进香的当地百姓们络绎不绝,王道士和杨儒生两个人需要接待香客,没有时间抄写经书。

因此,王道士便让杨儒生在今第16窟甬道内设案,接待香客,代写醮章,兼收布施,登记入账。

这一天傍晚,忙碌了一整天的杨儒生总算可以歇一口气了,他坐在甬道内,拿出旱烟杆,往烟锅里装上烟丝,用火点着,狠狠地嘬了两口,惬意地吐出一道道灰白色的烟气来。

吸完一锅烟后,杨儒生随手将烟锅往甬道的墙壁上磕了磕,准备再抽一锅就回家休息去,磕了两下,墙壁上居然传来了闷闷的“空空”声。

他觉得有些不对劲,又敲了几下,还是“空空”的声音。

就在这时,王道士穿着一身袖口黑乎乎,已经破得露出了棉花的道袍,慢悠悠地出现在了洞窟里,他看了看放在香案上的账本,又看了看坐在甬道里的杨儒生,咧开嘴角笑道:

“都这么晚了,还没回去”

杨儒生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举起烟杆,又敲了敲墙壁,一脸好奇地说道,

“道爷,这面墙好像是空的,里面藏了东西啊”

王道士一听,立刻转头看了看那些还没有散尽的香客,见没有人注意到这里,这才松了一口气,一脸严肃地说道:“不要乱说。”

杨儒生虽然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但人也不愚笨,愣了一下便反应过来了,他点点头,继续闷头抽了一锅烟,这一回他没再往墙上磕烟灰,在地上磕干净了烟锅,闷不吭声地回家去了。

杨儒生走了,王道士却睡不着了。

一直到了深更半夜,他一骨碌爬起来,带上铁锨,来到杨儒生白天待过的那个洞窟里,在油灯微弱的火光下,刨开了坚硬的砂石内墙。

墙后面果然有个密室

王道士放下铁锨,拿起油灯,小心翼翼地探头过去一看,顿时吓了一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43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