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百六十八章 文物无贵贱(第一更)

书名: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41

“接笔对我来说,也太难了一点了。”

康正勇怔怔地看着面前这幅古画,在心里对自己说道,“也不只是我,魔都博物馆古书画修复中心里,好几个资深修复师都不会自己接笔呢。”

“愣着干什么呢”

向南看到康正勇在那儿发呆,也不动手调制颜料,忍不住开口说道,“接下来就该全色了吧我对你要求不高,达到三面光的水准就可以了。”

这么长时间接触下来,向南也对康正勇了解得颇深。

他这人,优点很明显:听话、老实、肯干。

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没什么目标,你说到哪儿他就到哪儿,不会少走两步,但也绝不会多走一步。

所以,有时候,向南就得给他设一个点,让他自己去努力达成。

全色“三面光”,也就是古画的正面和两个侧面都看不出补洞。

这在古书画修复全色工艺里,算是第二等水平了。

最厉害的,当然是全色“四面光”,这是指正看、倒看、左右两侧看,都看不出补洞。

全色“四面光”,是最为理想的修补效果。

当然,全色“四面光”也是最难达成的,即便是专家级修复师,也很难每次都做到“四面光”,最多的还是“三面光”,甚至还有“两面光”的。

“三面光”

康正勇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但很快点了点头,“好的,老师,我尽力而为。”

以前在修复古书画时,他在全色工艺中,也曾做到过几次“三面光”,但更多的还是“两面光”。

如今,向南要求他必须达到“三面光”,这要求不算高,但肯定不算低了。

“不是尽力而为,是必须达到三面光,争取四面光。”

向南纠正了他的话,稍显严肃地说道,“你要尽快摆正你的心态,咱们现在可不是在博物馆的修复中心里,要做的也不是保护性修复工作。”

“咱们的文物修复工作室,面对的客户都是收藏家、古董爱好者,他们要求的是商业性修复,通过你的双手修复的这些古画、古籍,都很有可能会上拍卖会的。”

“你的一个步骤没做好,那这件古画的价值,也许相差的就是几万几十万,再贵重一些,那损失就更大了。”

说完,向南就定定地看着康正勇,问道,“你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了吗”

“明白了。”

这一刻,康正勇感觉身上的压力陡增。

原先在魔都博物馆古书画修复中心里,他所做的那些修复工作,可没有那么直观的价值体现。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做到全色“三面光”,这幅画也许能拍到100万,如果我只做到了“两面光”,它就只能拍到70万,或者更低

当然,也许古画拍卖并不只是看这些方面,或许还要更复杂一些,但老师想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老师放心,我肯定能做到三面光,努力争取做到四面光”

康正勇看着向南,语气坚定地作出了承诺。

在这一刻,他发现原来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居然有这么大的价值,内心里居然还有些小雀跃。

“嗯,全色的技巧你都懂了,无非是多试色几次,你慢慢来,不用急。”

向南点了点头,想了想,又说道,“全色之后的接笔,也由你自己来做。”

“老师,接笔”

这一下,康正勇确实有些方,他都不了解这幅古画的作者高翔的画风,怎么接笔

“我说了,我不急,你慢慢来。”

向南瞥了康正勇一眼,慢吞吞地说道,“不了解作者,那就去查资料,不懂画风,那就多看他的作品,多了解一下这些作品诞生的背景。”

“还是不懂的话,那就临摹他的作品,等你什么时候能做到以假乱真,那就可以开始接笔了。”

康正勇:“”

临摹到可以以假乱真

我这是一辈子都要跟一幅画较劲到底了吗

向南倒是没有管他具体怎么做。

身为老师,给学生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就可以了,至于具体怎么实施,那就看学生自己怎么选择了。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擅长的东西也不一样,适用的方法也不会一样。

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将康正勇扔在一边,向南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台前,准备开始修复古陶瓷。

上次从闫思远那里,一次性拿来了十五件古董文物,其中有十二件都是古陶瓷器物,只有三件是残损的古书画。

到现在,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大部分残损的古陶瓷器物都修复完了,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实际上,闫思远的这一批残损古董文物,总共也才一百来件,向南前前后后修复的,加上这十五件在内,都已经修复了四分之一的量了。

更何况,这一百来件残损古董文物,其实还有一部分并不是古陶瓷和古书画。

这么一算的话,闫思远那里,实际上也没多少残损的古陶瓷和古书画了。

想到这里,向南也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闫思远这个收藏家的家里,也快没有“余粮”了啊。

第二天,康正勇还是坐在窗户边上,拿着调色盘,在小心翼翼地调制着颜料。

那幅高翔的山水立轴图,依旧贴在纸墙上,至今还没有全色。

康正勇也是憋了一股劲,想要努力做出至少“三面光”的效果来。

这对于他来说,也算得上是一道关卡了。

过了,也许他的修复水平从此就上了一个新台阶;没过,那他依旧还是在原地踏步。

眼看着文物修复工作室的装修,在一天一天地完善着,也许过不了多久,就要开业了。

如果到了那时候,他还是初级修复师的水平,那他在工作室里,也就只能做做烧水、扫地的活了,对老师向南想有多大的帮助,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康正勇心里也很急。

康正勇坐在那边调制颜料,向南也安静地坐在工作台前,手里把玩着一件有些残损古陶瓷器物。

这件古陶瓷器物,论市场价值,算不上太贵重,是一只清代雍正朝斗彩团凤纹高足杯。

在前些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只口径为89的清代雍正年间的斗彩团凤纹高足杯,其最终的成交价为2875万元。

这种价格的陶瓷器物,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艺术品市场里,确实算不得太贵重。

但向南脸上的表情依旧显得很郑重,对于文物,在他看来并无贵贱之分,都值得他珍而重之。

他要做的,并不是为文物标价,而是将文物修复,让那一段历史延续。

当然,如今还要再加上一点

他得修复得慢一点,要不然,他得“断供”了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33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