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七十三章 巍巍长城

书名: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41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了。”

“我们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是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于崇山峻峭之巅,直达黄河上下和渤海之滨。”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之一,它是华夏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的结晶,也是华夏文化的象征和华夏民族的骄傲。”

“据传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米国宇航员回归地球之后说,在月球上肉眼看地球时,除了看到大海之外,第二个看见的就是咱们华夏的长城了”

一个年轻的女导游,手里举着一面小红旗,耳朵上挂着“小蜜蜂”扩音器,正一边带着十来个人的小旅行团往景点入口的方向走去,一边不停地向游客们解说着。

向南缀在人群的最后面,耳朵里听着导游的解说,眼睛却不停地朝四周张望着。

他心心念念要来看一看的长城,如今总算是实现了。

昨天晚上他回到饭店的房间以后,这才知道,吴茉莉和赵波两人吃过晚饭之后,就匆匆忙忙地去了机场。

两人手上都有还没做完的活儿,又是各自博物馆里的骨干修复师,当然不能像向南一样,可以肆无忌惮地想玩几天就玩几天。

向南的老师孙富民倒是不着急回金陵,刘其正、齐文超和楚天遥都还没走呢。

几个老人家年纪都不小了,以后能聚的时间也不多了,趁着人还算齐全,多聚几天,说说话也是好的。

这么一来,向南的时间就空出来了。

反正大家都有事,他也不想麻烦别人,自己在网上找了个旅行社,报了个一日游的旅行团,今天一大早便直奔长城来了。

不过,向南并没有去八达岭长城,而是选择了距离京城市区60公里远的居庸关长城。

之所以来居庸关长城,其实也没有很特别的原因。

如今正好是国庆小长假,又恰逢故宫博物院举办国宝千里江山图特别展览,此刻的京城内,早已是人满为患。

如果真去了次看个够。

居庸关自古就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是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自古即为京城西北的屏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居庸塞,至今制塞建关近三千年。

居庸关,建在一条崇山夹峙、长达约20公里的沟谷之中,这条沟谷就是京畿著名的“关沟”。

关城两侧皆高山耸立,峭壁陡不可攀,关城雄踞其中,扼控着南下京城的通道。

这种绝险的地势,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被古代军事家称之为“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在描叙居庸关路险关雄时,曾写道:“绝坡水连下,群峰云其高。”

导游一边解说,一边带领向南和其他游客一起,从居庸关入口处进入。

向南跟在后面,抬眼望去,“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

楼前的甬道用巨石铺成,高低不平,满是坑坑洼洼,但却光滑如磨,直通远方的大漠。

那是悠久岁月的印痕,更是风云历史纵横俾阖的见证。

随着游人来到第一座烽火台前,置身于狭窄而又陡峭的甬道,向南顺着凹凸不平的城垛往外看去。

只见连绵逶迤的长城雄踞峰顶,斗转蛇行,在烟岚暮霭中,透着冷峻与峭拔的雄姿。

长城两侧,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古老的城墙上已经经过了修缮,早已看不到当年饱经战火的痕迹,但却掩盖不了它的沧桑与厚重。

看着烽火台上的斑驳印记,向南仿佛看见了金戈铁马、火光漫天,仿佛听见了鼓角争鸣、喊杀声震天,仿佛闻见了血雨腥风,硝烟阵阵

不经意间,他朝前踏出了一步,右眼之中,“回溯时光”悄然开启。

“寡人虽对其宠爱有加,然褒妃仍郁郁寡欢。”

周幽王双手负于身后,在王宫大殿里来回走动,脸上的表情颇显烦躁。

在他的面前,几个心腹大臣俱是面面相对,眼中无奈之色一闪而过,却不敢多说一句。

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之连年旱灾,百姓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大王不思救民之策,反倒为一女子之欢颜而愁眉不展,实在让人无语。

周幽王见底下的大臣们无人作声,重重地“哼”地一声,一甩袖子,怒喝道:“寡人今日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妃展颜一笑,赏金千两”

大臣们见大王发怒,纷纷低头不语。

就在此时,一个长得贼眉鼠眼、瘦骨嶙峋的老臣,走了出来,朝周幽王一躬身,奏道:“大王,臣有一计,可堪一试”

“哦说来听听”

周幽王闻言,顿时喜形于色,这老臣不是别人,正是常常为他出谋划策的虢guo石父。

虢石父抬起头,伸手捋了捋颏下为数不多的几根胡须,得意一笑:“可于烽火台上,燃烽火一试”

其他的大臣们一听,顿时脸色大变,纷纷出声阻拦:

“烽火台乃战时示警所用,无故点燃烽火引诸侯前来,必生事端”

“虢石父此计遗祸甚深,大王万万不可”

“是啊,大王万不可为一妃子,戏弄诸侯”

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西周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

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便会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

如此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周幽王如今竟为了博美人一笑,竟要无故点燃烽火

周幽王笑道:“只是点燃烽火而已,若是各位诸侯来了,告诉他们,是寡人在放烟火取乐罢了,无需惊慌。”

众大臣们还想再劝,不料周幽王却是一摆手,脸色一沉,喝道:“寡人心意已决,不必多言”

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

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

“烽火已起,犬戎来袭”

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

到了骊山脚下,诸侯们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看到,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

他们抬头一看,周幽王正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呢。

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

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

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

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周幽王为此数次戏弄诸侯们,诸侯们渐渐地再也不来了。

公元前771年,犬戎率兵进攻镐京。

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

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周幽王叫苦不迭。

犬戎兵马蜂拥入城,一阵乱杀,周幽王被当场杀死,而褒姒,则成了俘虏一说被杀。

至此,西周灭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96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