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九章 做事太毛躁了(更新完毕)

书名: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41

“向南向南”

中年人先是一愣,紧接着记起来了,难怪刚开始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很眼熟,原来他是向南

前一段时间,电视里、报纸上,到处都是这个向南的新闻报道,能不眼熟吗

更何况,他还是文物修复界里的“明星修复师”

21岁的古书画修复国家级专家,首届华夏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一等奖得主

双类别文物修复人才啊

都是同一个行业里的人,谁要是连向南都不认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文物修复界里混。

“原来是向专家,欢迎欢迎”

中年人热情地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向南的手,一脸赞叹地说道,

“向专家真是年轻有为啊,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古书画修复国家级专家了,再过几个月,也许就是古书画、古陶瓷双料专家了,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国内独一份啊”

向南不动声色地抽回了手,淡笑道:“姚先生过奖了。”

“这是我大伯,姚齐鸣,也是博古轩的大老板。”

姚嘉莹简单介绍了一句,又转头对姚齐鸣说道,“大伯,我和向南还有点事,就先上楼去了。”

“去吧,去吧这里有我看着呢。”

姚齐鸣连连点头,又对向南说道,

“向专家既然来了,就多坐一会儿,晚上赏个脸一起吃个饭,咱们都是金陵人,而且都是搞文物修复的,就应该多多亲近嘛。”

向南婉拒道:“姚老板客气了,我今天刚刚到家,下次再说吧。”

“那一会儿再看情况,再看情况”

姚齐鸣哈哈一笑,也不再多说什么。

等姚嘉莹带着向南上楼之后,姚齐鸣这才坐在椅子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向南,这可是个绩优股

没想到自己的侄女姚嘉莹,都能把他给带到店里面来了。

他来自家店里,能有什么事

自家人自家知,姚嘉莹一向性子清冷,又因为天赋过人,一向眼光高得很,二十多岁了,都还没谈过恋爱呢。

如今看她对这向南的态度,似乎跟对别的男生有些不一样。

这男未婚,女未嫁看来这是有戏啊

向南可不知道这位姚老板的想法,此刻他跟在姚嘉莹的身后,来到了“博古轩”的二楼。

楼梯口正对着的,是一个不大的会客厅,里面摆放着几张真皮沙发,中间则是一个茶艺桌。

想来,这里应该是老顾客来了之后,谈生意的地方。

在会客厅隔壁,有两个房间,不过门都关着,看不到里面的场景。

不过,稍微一想就能知道,这其中一间应该是储藏间,另一间则应该是修复室。

姚嘉莹带着向南来到会客厅后,便停了下来,对向南说道:

“你先坐一会儿,我去把那件残损的紫砂壶拿来。”

“好。”

向南点了点头,便自顾自地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过了没多久,姚嘉莹就从隔壁出来了,手里捧着一个不大的檀木盒子。

她将盒子放在茶几上,往向南面前轻轻一推,轻声说道:

“就在这里了,你先看看情况。”

“嗯。”

向南伸手将这个檀木盒子移到面前来,然后将盖子慢慢打开

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件已经裂成了七八片的紫砂壶。

跟之前姚嘉莹描述的差不多,这是一件现代工艺品。

紫砂壶,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苏省宜兴丁蜀镇。

紫砂壶是用于泡茶、煮茶的。

用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泡茶色香味皆蕴”,“暑月夜宿不馊”。

紫砂壶的外形有很多种变化,比如光壶、花型、方壶、筋纹型、陶艺装饰壶等等,紫砂壶的可塑性强,就决定了可以把紫砂壶制作成你想做成的任何形状。

由于紫砂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近年来,紫砂市场行情不断看涨。

在拍卖市场上,自近代紫砂大师顾先生的作品“相明石瓢壶”,在2010年以1232万元的价格成交之后,紫砂壶无疑成为近年来艺术收藏市场的一大亮点。

到目前为止,顾大师制作的紫砂壶超过千万元成交价的已有件,成交价更是高达25万元。

紫砂壶收藏热度升温,大师作品价格不断攀升,甚至出现百万元难求一把大师壶的局面。

一些当代紫砂艺人的作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已经超过了很多明清时期的老壶。

“客户除了要求用金缮修复工艺来修复以外,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吗”

向南细细地察看了一遍这把紫砂壶的碎片,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这才抬起头来,看着坐在左手边的姚嘉莹,问道,“比如说,要不要锔瓷”

锔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修补器具技艺。

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钉,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

与传统锔瓷技艺不同,金缮修复工艺则是不需要在器物上打孔、做洞,而是用生漆做粘合物,将破损的器物修补完整,最后在修补的部位涂抹金粉,使缺失更为明显。

如今,在华夏国内,经常有修复师会将锔瓷工艺与金缮工艺结合在一起,以扬长避短。

“这个他没有特别交代。”

听到向南的问话后,姚嘉莹明显愣了一下。

你还会锔瓷

锔瓷工艺的要求,可比金缮修复工艺要难掌握得多了。

因为陶瓷器物的厚度不同,在锔瓷工艺中,如何把握好打孔深浅就成了关键。

力度掌握不好,一不小心就可能将孔打穿,损坏器物。

再一个,锔瓷工艺在陶瓷器物上打孔,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对器物本身造成了二次伤害,一般情况下,文物修复师是不会采用这种修复手法的。

当然了,现代紫砂壶,价格再贵,也不是古董文物,最多也就是具有收藏价值罢了。

见姚嘉莹对客户的需求不清不楚,向南的脸色一下子严肃了起来:

“去问清楚。”

紫砂壶原本的用处就是泡茶的,如果这位客户只是拿它当泡茶的器具来使用,那就必须要锔瓷。

如果单纯使用金缮修复工艺来修复这把紫砂壶,等到客户拿回去之后,用热水一泡,金漆粘合部分很有可能就会破损。

如果真是这样,那岂不是坏了名声

连客户拿这紫砂壶做什么用途都不问清楚,这姑娘的做事态度,真是

太毛躁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53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