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百零六章 给个机会就成 (二合一章,今日更新完毕)

书名: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41

灞河,最初的名字叫滋水。

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攻灭二十余国、称霸西戎之后,为了彰显他霸主的赫赫威名,便将滋水更名为“霸水”。

一直到后来,有人给“霸”字左边加了三点水,这才有了流传至今的“灞河”。

两千多年的时光流逝,灞河曾亲历过长安街头战火纷飞,也见证过这座十三朝古都最繁华的时刻,此刻,它依旧水波不惊,潺潺流动。

就好像矗立在河边上那栋仿古茶楼,二楼临河的包厢里,那四个老头在互相耍着心机,斗着心眼,看似热闹非凡,可等到百年之后,谁又还会记得这些

“呵呵”

江易鸿才没有心思管百年之后的事情,百年之后,我都化作一堆枯骨了,哪还管得了别人记不记得他

做好当下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尽可能地给向南创造机会,多接触一些文博界里的大佬,为以后的发展铺路。

说起来他这个老师还是有些惭愧的,他并没有给教给向南太多的文物修复知识,只是将自己之前录下来的一些教学视频扔给了向南,然后就基本上没怎么管了。

更确切一些来说,向南实际上算是自学成才。

所以,江易鸿这两天不顾年迈,东奔西跑,也是想弥补一点心里的遗憾。

叫了我一声老师,我也得当得起老师这个名分啊。

江易鸿笑眯眯地看了夏振宇和吴振峰两个人一眼,一脸调侃地说道:

“你们要是想知道,我肯定会告诉你们的,可你们没问我啊。你们没问我,我也不会无缘无故地说我是向南的老师,对不对这样的话,就有炫耀的嫌疑了,我这个人很低调的,从来不做那么高调张扬的事情,所以肯定不会主动说的”

夏振宇和吴振峰两个人对视了一下,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这老江原来不这样啊,现在怎么变得这么不要脸了

你还好意思说自己低调,都华夏古陶瓷修复第一人了,还低调什么

这倒也罢了,你收个学生,还是全华夏最年轻的古书画修复专家,跟你学的还是古陶瓷修复,这要是传了出去,非得把文博圈子都给搅翻了天

不对,这事现在已经传出来了,不光在场的人全都知道了,魔都的闫思远也知道了,等这次古陶瓷修复大比结束之后,估计圈子里的人全都知道了。

陕省文物局的老局长吴振峰忍不住又摸了摸自己的大肚腩,好像里面藏着无数古董一样,他似笑非笑地地看着江易鸿,沉声说道:“老江啊,你藏得够深的啊”

夏振宇也是一脸幽怨,连连点头道:“说得没错,徒弟水平都这么高了,居然一点也没风声泄露出来。”

“那你们可真是冤枉死我了。”

江易鸿将手里的茶盏往桌子上一搁,一副委屈的模样说道,“我是真的一点都没藏,要不然老闫能知道”

吴振峰嗤笑一声,说道:“你没藏谁信呐,你可是华夏古陶瓷修复第一人,就是吃个饭被呛到了,那都是大新闻,你收学生这么大个事,别人会不知道”

“我真没藏。”

江易鸿两手一拍,再一摊,有些无奈地说道,“他跟我学古陶瓷修复才两个月,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我学生。”

“咔擦”

“啪啦”

吴振峰和夏振宇两人手一抖,两只茶盏瞬间就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

“才学了两个月,就,就能参加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人家是学了两个月,古陶瓷修复水平就达到了商业修复的水准了”

不止这两人被惊得目瞪口呆,就连朱远舟也是吓了一跳。

他只知道向南古陶瓷修复水平很高,但他可不知道向南只学了两个月的时间,这,这也太夸张了吧

“唉,老吴和老夏,你们两个过分了啊。”

江易鸿看了一眼地上的茶盏碎片,摇了摇头道,“摔得太碎了,修复不了了。”

你接着装

吴振峰和夏振宇两人看向江易鸿的表情都是这样的:︶︶凸

奶奶的,我们在谈向南学习古陶瓷修复的事,你居然在说两只摔碎的现代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茶盏,没办法修复

转移话题的能力很强嘛,跟张无忌学的乾坤大挪移

朱远舟:

我什么都不知道,你们继续聊,我继续喝茶。

“呵呵,其实也没什么了。”

装也装了,爽也爽够了,江易鸿见好就收,这几个老货都不是好脾气,要是真惹毛了,估计今天这事儿还真不好谈。

“确切地说,从向南跟我学习古陶瓷修复开始算起,到现在差不多两个半月吧。”

他见夏振宇好像又要说话,江易鸿摆了摆手,继续说道,“不要光看时间,时间是很短,但向南在这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十点以上,连周末也不休息,他经手修复的古陶瓷器物,已经足有上百件之多,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他自己花钱从古玩摊子里淘来的。”

“他能有如今的水平,我是一点也不奇怪,光是上百件古陶瓷器物,一般的修复师,没个几年时间,根本就修复不完。几年的时间,如果天赋好一点的修复师,也足够成长起来了。”

这话说完之后,包厢里顿时静了一静。

过了好一会儿,朱远舟率先开口了,他笑道:“向南这小子,确实够勤奋,我听说他当初跟孙福民学习古书画修复时,曾经有一段时间,那可是天天睡在修复室里的,一般人还真没这个拼劲。”

“这事儿我也听说过。”

夏振宇也笑了起来,说道,“聊了这么半天这个小子,我都忘了自己还没见过他呢,等这比赛结束了,我得好好见一见。”

吴振峰笑呵呵地摸了摸肚子:“我也没见过,到时候一起。”

“他是我学生,你们说见就见哪至少得问问我吧。”

江易鸿这回不干了,老脸一板,说道,“你们好歹也是长辈,召见晚辈,那是要礼物的,说说看,你们都准备给点啥宝贝”

“听听,听听”

夏振宇指着江易鸿,对其他两人笑道,“这老江为了他学生,真是连脸皮都不要了,哈哈哈”

“脸皮要来能干嘛哼,还能当钱花”

江易鸿嘀咕了一句,接着说道,“这样子好了,也不要你们给什么东西,给个机会就成”

“什么机会”

夏振宇等人都一脸好奇。

“对你们来说,一句话的事”

江易鸿摆了摆手,一脸不在意的样子说道,“一会儿再说,一会儿再说”

夏振宇几人相视一笑,这江老头,又在耍什么鬼心眼

对于江易鸿说的机会,几人都没放在心上,江易鸿虽然说话很随意,但做事却是很有分寸的,哪怕是为了他学生,也不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来。

这一点,夏振宇等人都对江易鸿充满了信心。

江易鸿在茶楼里,努力为向南寻找一个还不知道是什么的机会。

在长安博物馆临时陈列厅里,1号临时修复室内。

向南依旧在埋头修复着那只青釉雕塑龙纹罐。

此刻,青釉雕塑龙纹罐的碎片,基本已经拼对粘接完毕,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配补。

向南围着龙纹罐看了一圈,心里面大致有了个方向。

整个罐身,有三处需要配补的地方,一处是瓶口下方有一处一元硬币大小的缺失部位,一处是罐身上其中一只雕塑龙的尾巴不见了,最后一处是,罐身上平行波浪纹缺损。

瓶口下方的缺失部位很容易补配,但另外两处缺损,却是罐身上的立体部位,相对而言,就要复杂得多了。

立体部位的补配,需要用到古陶瓷修复配补法中的范模翻制法。

所谓范模翻制法,就是根据器物残缺部位先制出内范,再用内范翻制外范,使用外范翻制出器物缺损的部位,然后再将其粘接到残缺部位上。

这种方法,多用于器物的耳、足、首等立体部位残缺的配补。

用在青釉雕塑龙纹罐罐身上的平行波浪纹的补配,非常合适,因为波浪纹的纹饰都是一致的。

但龙尾的补配就不是很合适了,因为雕塑龙是有动作呈现的,它的尾部的动态表现肯定跟另外一条龙不一样,必须要符合这条龙的神态,动作。

范模翻制法制作出来的龙尾,就会显得很死板,没有精气神。

因此,在龙尾的补配上,向南决定先用范模翻制法制作出龙尾的形态来,然后再采用塑补法,对龙尾进行再加工。

塑补法,也是古陶瓷修复配补工艺中的一种配补方法,它是采用各种雕塑技法进行修补的一种方法。

塑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配补材料直接粘接在器物残缺部位,待其固化到便于雕塑的硬度后,再进行雕塑成形。

二是把配补材料先雕塑成形,再粘接到器物上。

像青釉雕塑龙纹罐罐身龙尾的补配,向南思考了片刻,还是决定先粘接到罐身上,然后再进行雕塑。

雕塑这玩意儿,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操作,才可能更加符合原来的精气神。

要是先雕好了,再粘接上去,怎么看怎么像是狗尾续貂,肯定看不习惯的。

定下了修复方案,向南便不再犹豫,从工具箱里拿出ab强力胶和牙粉,便开始调制起配补材料来。

“那个向南,是古书画修复专家”

在2号修复室里,理论知识考核排名第二位的李德坤一边不紧不慢地往碎瓷片上涂抹着粘合剂,一边有些好笑地想道,

“毕竟是年轻啊,觉得古书画修复玩够了,想来古陶瓷修复这一行来趟趟水哪有你想得那么容易。”

李德坤今年56岁,是荆楚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中心的资深修复师,从事古陶瓷修复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

尽管他没能成为国家级专家,但李德坤的修复技术那是没得说的,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在荆楚文博圈子里,大家都喊他“快手坤”。

当然,有的时候,快也不一定是好事。

李德坤就是因为做事太快,曾经出过几次错,这也使得他在文博圈子里的名声好坏参半。

他没能成为国家级专家,估计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做事不够细致、耐心。

“怎么能因为一两件错误,就彻底否认一个人的能力呢”

李德坤也很郁闷,但也没办法辩解,错了就是错了,越说越错,不如不说。

这一次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他原本是没想来的,小孩子的把戏,他都一把年纪了,来参与这种比赛干嘛还嫌不够丢人吗

可后来,他听人说,这次大比的一等奖,有可能会被推举到国家文物局,申请专家称号。

先不管真假,反正李德坤是真动心了,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比赛的时间一到,李德坤就急匆匆地从荆楚赶来了。

这一次的比赛,第一他是拿定了

3号临时修复室里。

一位年约二十三四岁,面相清冷的女子坐在椅子上,一手扣着一只清代的青花莲纹梅瓶,另一只手拿着调制好的配补材料,神情专注地补配着器物上的残缺部位。

她的名字,叫作姚嘉莹。

姚嘉莹并非来自博物馆,她是来自金陵一家古玩店“博古轩”。

“博古轩”是一家百年老店了,主要经营的就是各类古陶瓷器物。

因此,店里并不缺少古陶瓷修复师。

事实上,“博古轩”的古陶瓷修复技艺,是家传的。

姚嘉莹年纪不大,但她学习古陶瓷修复技术,已经有十一二年的历史了。

从十岁那年开始,家里的长辈们,就已经开始传授她各种古陶瓷修复技艺。

姚嘉莹倒是不怎么在意都有谁来参加比赛

反正不管谁来了,都没有我厉害。

至于向南向南是谁

在8号修复室里,方玉婧暗自欣喜。

她运气不错,选到了一个“清三代”的青花瓷器,而且,破碎得并不严重。

在现存的古代瓷器中,清代的青花瓷器的数量最多,除了有官窑的,还有很多民窑里出来的青花瓷。

因此,古陶瓷修复师们平日里接触得最多的,也是这一类的瓷器。

相对于其他瓷器品种来说,他们对青花瓷器要熟悉太多了,修复起来自然要轻松得多。

方玉婧一边忙着粘接,一边还有心思想别的事:

“不知道向南选的古陶瓷复杂不复杂,他修复得顺不顺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86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