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三百零二章 好事得落在向南头上(更新完毕)

书名: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41

“曜变天目”碗,据史料记载,在倭国镰仓时代十二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到华夏之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学的倭国僧侣们,曾带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这个名称由此得名。

天目陶瓷难以烧制,关键在于炉温难以控制,温度稍有偏差,极有可能烧制失败,而且烧制的作品由于温度的细微变化,形成的图案也千变万化,每件都堪称为“孤品”。

天目釉是瓷器家族里的特殊成员,曜变天目又是其中最为珍贵的品种。

曜变天目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釉下一次高温烧成的耀斑,在阳光和一定温度条件下会闪耀出七彩光晕。

宋代曜变天目茶碗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有圆形斑点,二是斑点周围闪耀着蓝色光彩,无比奇特。

实际上,曜变天目在华夏早已失传,全世界仅有三件半宋代曜变天目存世:半只出土于华夏杭城,三只传世品,全部收藏于倭国,均被列为倭国国宝。

朱峰、毛志飞、鲍海、谢家松等人都是第一次看到面前的这件残破曜变天目盏,忍不住呼吸急促,脸色微微发红。

这件残破的曜变天目盏,完整程度不如杭城出土的那半个茶盏,已经碎裂成了七块有成年人的掌心大小,小一点的,就只有硬币那么大。

这些碎瓷片静静地躺在盒子里,上面布满了一圈圈的圆形斑点,斑点周围闪耀着蓝色的光晕,随着角度的改变,那光晕的颜色也随之改变,恍如一片星空,繁星点点,神秘莫测令人心潮起伏。

其中一个老专家,似乎是有心脏病,盯着这盒子里的残片看了一会儿之后,居然抖索着双手,从外套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药瓶来,倒了好几次,才倒出几粒药丸,一把扔进了嘴里,然后端起白开水灌了下去,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受不了啊,太刺激了

“这是南宋曜变天目盏”

朱峰是行政人员,并不是文物修复出身,但他主管文物修复这一块,多少也了解一些文物方面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像这种国宝一级的文物,更是熟悉,可他毕竟不是古陶瓷方面的专家,看了老半天,此刻也是略带迟疑地开口问了一句。

“没错,是曜变天目。”

江易鸿在这件文物刚出水的时候,就看过了,早已经激动过一回了,此刻,一脸淡定地回道,

“这次把大家召集来,就是想讨论一下,这件曜变天目盏要不要修复”

江易鸿这一问并不是废话。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有瑕疵或破损的建盏都需要修复,如不影响器型完整,可维持原状,以原本的状态为主。

在古玩界里面,实际上还有一句话,叫作“宁玩残精,不玩普全”。

釉色足够精美、足够特别的老盏残件,依然很稀有,颇具收藏价值。

需不需要修复,如何修复,就必须综合盏本身的釉面表现和残缺状况,以及收藏者自身的喜好和需求来考虑。

就比如杭城出土的那半只曜变天目盏,依然是保持着残破的形态,没有修复,但它精美的釉色,一样惊艳世人。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这些曜变天目盏的碎片,是属于“南海一号”博物馆里,情况又会有不一样。

“这有什么可讨论的当然要修复啊”

鲍海率先开口,他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这些碎瓷片拼起来,绝对超过整只建盏的三分之二了,而且还不止,这一眼都能看出来”

鲍海说的,实际上是古陶瓷修复界里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

一件残损古陶瓷器物,碎片如果小于完整器的三分之二,基本就没有修补的必要了,维持原状用来教学研究较为合适。

“嗯,确实应该修复。”

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修复专家谢家松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说道,

“单一的碎片,没办法展现曜变天目盏的釉色,拿出来展出也显得太寒酸了一些,而且,就像鲍海说的那样,已经超过完整器的三分二了,还是修复一下比较合适。”

“我也赞同修复。”

粤省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专家毛志飞也投了赞同票,但他很快又说道,“不过,我觉得这个修复,直接将这些碎片拼对粘接起来就行了,至于配补什么的,就没必要了,免得画虎不成反类犬。”

说着,他又补充道,“最主要的是,曜变天目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修复师修复过,根本就没这个经验,它的变色釉,对于修复师来说,就是一个噩梦。”

“那你是没看过天才。”

鲍海瞥了一眼江易鸿,笑呵呵地对毛志飞说道,“我年前看到过一个天才修复金毫建盏,你是没看到他仿釉处理时,仿制那些金毫斑纹的样子,几乎是以假乱真,反正我是看不出来的。”

“金毫建盏跟曜变天目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毛志飞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这才继续说道,“一个是单色斑纹,不过是密集了一些,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个是变色斑纹,而且极其不规则,这能一样吗”

几个后来的专家们,讨论得很热烈。

江易鸿坐在一旁,笑眯眯地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除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为了引出话题说了一句话之外,再也没有开口。

让他们讨论去。

反正现在已经确定的,就是这只曜变天目盏要修复,这一点毫无疑问了。

在之前,他就和“南海一号”博物馆的馆长何天、副馆长杨志宁,以及古陶瓷修复中心的罗建聪等人先行讨论了一遍,一致决定要修复。

如今再加上这些专家的意见,那就是板上钉钉了。

至于是修复到什么程度,那就看他们谁能说服另一方了。

但不管谁说服了谁,这只建盏肯定都要交给向南修复的。

这一点毫无疑问。

因为老家伙们是不会亲自上手修复的,体力和眼力都跟不上了。

那么,就只能向南来修复了。

谁让他既有修复建盏的经验,又有无痕修复的技术呢

这好事,当然得落到他头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55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