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九章 趟“鬼市”(今日更新完毕)

书名: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41

向南和康正勇来得似乎有点早,看了看时间,连三点钟都还没到。

此刻,藏宝楼附近黑漆漆的一片,只有远处的一盏路灯,努力地将昏黄的灯光照向这边。

可惜,黑夜太沉重,这灯光非但没能将它驱散,反而将藏宝楼下的阴影,衬托得更加阴森。

在不远处地老巷子里,还有星星点点的火光,和隐隐约约传来的窃窃私语声,让人忍不住毛骨悚然。

一阵冷风吹来,一直站在向南身后的康正勇又是一个哆嗦,颤着声音说道:“老老师,我我们找个地方坐一会儿吧”

向南回过头看了看康正勇,问道:“你怕了”

“没没怕”

康正勇梗着脖子,说道,“就就是有点冷”

“这附近的也没什么店铺这么早就开张的。”

向南四周看了一圈,到处都是黑漆漆,哪来的地方可以坐

他指了指对面的小巷子,说道,“要不,我们到那个小巷子里躲一躲风,估计要不了多久,就有人来了。”

向南等了一会儿,没听见康正勇说话,扭头一看,康正勇也不知道看到了什么。

他顺着康正勇的目光看去,只见从藏宝楼的阴影,一个一明一暗、不断闪烁的光点,正一点一点,慢慢地向自己两人靠近

“老老师”

康正勇的话都说不完整了,饶他年纪比向南还大,此刻却是紧紧抓住了向南的衣服。

“你胆子也太小了。”

向南看了一会儿,有些无奈地说道,“那是烟头,有人过来了。”

康正勇鼓起勇气探头仔细一看,那一亮一暗的,可不就是烟头嘛

过了没一会儿,那烟头就到了近前,向南借着路灯昏暗的灯光一看,原来是一个个子又瘦又小的中年男子,他穿着一身笨重的大棉袄,嘴唇上留着两撇双小眼睛里满是精明。

笑,露出了满嘴黄牙:“嘿,小兄弟,抓货么”

向南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听,便抬手指了指藏宝楼那边,说道:“到我那儿去看看,全是土里出来的瓷器和青铜器”

向南摇了摇头,朝他一笑:“不了,我专门吃书画的。”

“哦,可惜了”

晃一晃,又往别的地方去了。

向南看着他离开,没有说话。

鬼市里鱼龙混杂,牛鬼蛇神的,什么人都有,他和康正勇都是初来乍到,怎么敢随便跟着别人走

还是等藏宝楼那边开了门再说吧。

在等待的过程中,又有几拨人过来询问,向南都拒绝了。

他和康正勇两个人在路边等了半个多小时,藏宝楼的大门终于开了。

门一开,从四面波的人,开始飞快地往藏宝楼四楼而去。

康正勇看的是目瞪狗呆,也不知道这么多人,之前都是藏在哪儿一眼望去,足足有好几百号人。

向南在外面等了一会儿,等人流量变得小了一些后,才略带着些兴奋,对身后的康正勇低喝一声:“走”

随即,便大步流星地走到藏宝楼的门口,随着众人一起挤了进去。

直到此刻,藏宝楼四楼的“鬼市”才算开始逐渐热闹起来。

楼下车子的喇叭声、走来自取的淘客的交谈声,托运古董文玩的车轮压在地上的刺耳声,流动小贩兜售早餐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藏宝楼下面三层楼的固定店铺,也趁着“鬼市”开启蜂拥而至的客流,提前开了门。

对于店主们来说,“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虽然夸张了点,但能有几单生意成交,也不枉费自己大冷的天,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的辛苦。

藏宝楼的人潮涌动,对比隔壁街道上还在沉睡的人们,仿佛两个世界:

一个还沉浸在梦里,一个已经在黎明到来之前,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

藏宝楼四楼,并没有外面那么热闹。

这里虽然人多,但都很安静,一个个拿着手电筒,在各个摊点建游走,寻找自己心仪的宝贝。

在一些摊点上,相中了宝贝的买家,也已经开始和卖家讨价还价起来。

这也是“鬼市”的一个特色,双方都乐此不彼。

所谓一行有一行的规矩,“鬼市”也是有行规的。

在“鬼市”里,买卖双方都使用“行话”,暗中拉手、递手要价还价,唯恐被同行知道价码,把买卖给搅黄了。

买卖双方也不直接说价格,而是用“么、按、搜、臊、歪、料、俏、笨、脚、勺”,这十个字音来表示一至十。

谈价格时,一般都是以块和毛来定价,一块又有大小之分。

小一块指100元,大一块指10000元,一毛一般指的是10块钱。

此外,还有“只看东西,不许看卖主相貌”的规矩。

现如今,这些基本上不存在了,已经简化成看中了就买卖的形式。

不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人走一抹脸,从不认账”的规矩,一直流传了下来。

其他人在搜寻宝贝,时刻准备着捡个大漏,向南也没有闲着。

此刻,他也手里拿着个手电筒,一个摊点一个摊点地看过去。

康正勇则是紧紧跟在他身边,睁大着双眼,左看看右看看,既不乱说话,也不乱伸手,纯粹就是来看个新鲜。

每一个摊点上,都摆满了各种老物件。

有的是专卖一种,比如瓷器、青铜器、书画,这种摊点,货量一般比较少。

要是满摊点都是,那就显得太假了。

有的摊点,则是什么都有,跟杂货店差不多,摊点上乱七八糟,甚至连袁大头、旧时理发用的推机都有。

向南此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古书画和古陶瓷,当然,还得必须是破损了的,否则他买回家干嘛

难道还真要一个个摔破了,撕烂了再把它们修复好

不存在的。

咱们不是这种人

由于目标明确,所以向南看的很快,整整一层楼,总共四百多个摊点,不到半个小时,就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百来个了。

“哎,老师,那里有陶瓷”

康正勇也知道向南的目的,看了一会儿以后,对“鬼市”也没那么好奇了,于是也帮着向南找了起来。

向南站起来一看,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摊点上摆满了各种各样,高低不一的陶瓷器物。

在那个摊点的前面,还有四五个人,各自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陶瓷器物,仔细地看着,似乎是在辨别真伪。

向南也没急着跑过去,而是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一个一个摊点看过去,慢慢靠近陶瓷摊点。

无论是在“鬼市”里,还是在其他地方,买东西都不能表现出急切之意,否则一眼就被人看穿了老底。

一旦被卖家知道了心思,那你就等着挨宰吧。

这一点,向南心知肚明。

来到陶瓷摊点以后,向南飞快地扫了一圈,这里的陶瓷器物,绝大部分都是现代工艺品,只不过是被人为作旧了而已。

而且,这作旧的手法还很粗糙,实在难入他的法眼。

向南略微有些失望,现在的古玩市场,和以前比起来,真是要差太多了,很难再看到真正的古董,难道这一次“鬼市”之行,真的要空手而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29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