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七十一章 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书名:我为国家修文物 作者:十三闲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41

“向专家,是这样的,我来给您解释一下。”

见向南有些不明白,那位王记者就主动开口了。

和那位包记者相比,王记者看起来年纪要稍长几岁,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长得斯斯文文的,看起来有点像年轻版的白岩松。

王记者第一眼看到向南时,心里也是暗暗吃了一惊,饶是他见多识广,各行各业的精英、天才也见识了不少,但如向南一般年轻的国家级专家,却是闻所未闻。

看他这模样,似乎也才二十岁出头,他是怎么练的修复技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一个行业内顶尖高手的水平

“今天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来采访国宝千里江山图暨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别展览的。”

王记者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对向南更加感兴趣了,他笑着说道,“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也是青绿山水画技法大成之作,它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当然了,作为新闻媒体来说,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一个年仅岁的少年天才画家的故事,以及他的英年早逝,更具新闻故事性。”

王记者说到这里,话题忽然一转,“在采访的时候,我偶然间听到故宫展览部冯雪松冯部长提起,这幅千里江山图之所以能得以展出,也是多亏了一位天才书画修复师的妙手回春。”

“追问之下,我这才得知,原来这位少年天才修复师竟然是向专家,所以才兴起了采访的念头两位天才少年,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让国宝重现荣光”

王记者一双清澈的眼睛看向向南,笑意盎然,“还希望向专家能够挤出一点时间来,成全我这个小小的心愿。”

这位王记者口若悬河,一番话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清楚楚。

但实际上,他说了这么多,只有一句话打动了向南: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让国宝重现荣光。

刚听到这句话时,向南内心深处仿佛有一根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脑海里情不自禁地回放起,王希孟在那间阴暗潮湿的屋子里,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挥笔作画时的场景。

也许是自己在当初的那段历史里,沉浸得太深了吧

就好像演员浸入式表演一样,入戏太深,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一样。

他轻轻地甩了甩头,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从脑袋里甩开,然后转头看了看贾昌道和冯雪松。

虽然记者说的是采访自己,但千里江山图毕竟是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而他又不是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师,怎么看都有点像是在轻视故宫方面的文物修复能力。

所以,向南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将决定权交给故宫博物院方面的领导。

这不是没有主见,而是尊重问题。

想要让别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

贾昌道和冯雪松显然看懂了向南的眼神,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相视一笑,看向向南的眼神更是欣赏有加。

一个人有高超的技术很难得,但一个人既有高超的技术,又有良好的素养,那就更难得了。

显然,向南就是这样的人。

贾昌道朝向南点了点头,笑道:“向专家,这可是国家电视台,别人是想花钱都上不去的,你就别犹豫了。

多宣传宣传我们文物修复师的工作,也让老百姓们了解一下,在这些珍贵的国宝、文物背后,还有我们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

“贾部长说得好,向专家,你就当为我们故宫博物院做宣传了,回头我请你喝酒”

冯雪松也是第一次开了口,浑厚的嗓音让人听起来感觉很踏实。

“向专家,据说千里江山图之前曾破损不堪,您第一次见到它时,是一个什么情况”

“当时吧,这幅国宝有一大半都是黑乎乎,画芯上面有灰尘,还有油污。”

向南斜靠在沙发上,用一种舒服的语调回忆着,“画芯你知道吧对,就是一幅画最核心的那部分。

画芯不但很脏,而且有上百个破洞,有的是虫子咬的,有的是发霉破了的,最大的洞,差不多有一块钱硬币那么大。”

“咝”

王记者倒吸了一口,他很会制造气氛,“这个情况很严重了吧可是我们刚刚在展厅里看到的千里江山图,它完全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啊”

在故宫文保科技部专门安排的一间办公室里,国家电视台的两位记者,正在对国内最年轻的古书画修复专家向南,进行着专访。

专访的形式,是记者与被专访者一对一、面对面的谈话方式,有点类似当年水老师的高端访谈。

只不过,高端访谈采访的大多是政商界的领袖级人物,而王记者主持的这档节目,则更偏向于生活化,题材更多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人或事。

以聊天的形式采访,更能让被采访者放松警惕,也更容易走进被采访者的心里,这一点,是王记者多年记者生涯的心得。

然而,随着话题的逐渐深入,王记者对向南了解得越多,心里就越是震惊和敬佩。

他,今年才21岁,是金陵大学大四的学生

他,接触古书画修复只有三年,却已经成为了国家级专家

他,在学习修复技术的关键期,居然连续一个多月吃睡在修复室里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

以他的勤奋努力,无论在哪一个行业,想必都能做出一番令人侧目的成绩来吧

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他一心一意,扑在这个并不为世人所知的行业里,埋头苦学,刻苦钻研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问道:“据我所知,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并没有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博物馆的收入也并不算丰厚。您当初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最终选择了文物修复这一行业呢”

“如果我说,是为了传承祖国的古老文化,这个理由会不会有点太口号化了”

向南顿了一顿,接着又说道,“其实,不管是不是口号,有些事总要有人做,有些责任总要有人承担。”

“正好,我也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03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