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 分类:其他 | 字数:0

莫言的第一步,村上的第一步

书名: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39

我觉得,除了鲁迅那样格外伟大的作家,许多作家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步都可能是相当卑微的,至少不那么伟大。比如如今很伟大的莫言,比如伟大了好多年的村上春树。

先说莫言。这位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摘取者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呢?好在莫言对此毫不忌讳――莫言从未像他贤侄那样暗示自己是齐国重臣管仲的后裔――甚至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的时候也敢于“家丑外扬”,宣称他当作家的初衷就是为了每天吃三次肥肉馅饺子。为了史实的严肃性,容我将原话照搬如下:

“我的作家梦是很早就发生了的。那时候,我的邻居是一个大学中文系的被打成右派、开除学籍、下放回家的学生。我与他在一起劳动……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聚集在一起谈论食物。大家把自己曾经吃过的或者听说过的美食讲出来让大家享受,这是真正的精神会餐。说者津津有味,听者直咽口水。大学生说他认识一个作家,写了一本书,得了成千上万的稿费。他每天吃三顿饺子,而且是肥肉馅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我们不相信竟然有富贵到每天都可以吃三次饺子的人,但大学生用蔑视的口吻对我们说,人家是作家!懂不懂?作家!从此我就知道了,只要当了作家,就可以每天吃三次饺子,而且是肥肉馅的。每天吃三次肥肉馅饺子,那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天上的神仙也不过如此了。从那时起,我就下定了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个作家。”

决心产生行动。据莫言的哥哥管谟贤介绍,一九七四年即莫言十九岁那年,他被派到胶莱河工地干活。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冷得晚上睡觉时鞋直接冻在地上拔不出来。而且活又累人,干部非打即骂――就在这样活着都很艰难的严酷环境里,“莫言竟然尝试写小说”!不过,莫言可就没有村上幸运了。村上写第一篇就获了奖,而他写一篇被退稿一篇,直到一九八一年才在保定市一家名叫《莲池》的一般文学刊物上勉强变成铅字。

下面说村上。别看村上比莫言大六岁,而迈出第一步的时间却比莫言晚了四年。当然,村上不可能为了一天吃三次肥肉馅饺子――村上当时在开爵士乐酒吧,他亲自掌勺,除了没有肥肉馅饺子,吃什么有什么。那么说村上写小说的初衷就比莫言伟大了不成?却又未必。村上不止一次不无得意地提到这一点。为了同样保持史实的严肃性,让我把他谈跑步那本书中的一段话照译如下:

“写小说念头的出现可以锁定在一个时刻:1978年4月1日下午1:0左右。那天,我在神宫球场外场席一个人喝着啤酒看棒球赛。从所住公寓步行去神宫球场没几步远。我当时就是益力多棒球队的球迷。天空一丝云絮也没有,风暖融融的,一个无可挑剔的美妙春日。那时的神宫球场外场没有设置座位,斜坡上只铺展着草坪。我歪在草坪上,一边啜着啤酒仰望天空,一边悠然自得地看球赛。……第一击球手希尔顿(从美国新来的年轻外场手)打出左场球,球棒迅速击中球中心那尖锐的声音响彻整个球场。希尔顿飞快地绕过一垒,三步两步跑到二垒。‘好,写小说好了!’――就在那一瞬间我动了这个念头。一碧万里的天空,刚刚返青的草坪的感触,球棍惬意的声响,这些现在我都还记得。那时,有什么从天空静静飘落下来,而我把它稳稳接在手中。”

这个念头催生的就是《且听风吟》那篇处女作。一出手就获得了好生了得的“新人奖”,从此长驱直入。故而有莫言也读过并感叹“那样的作品我写不出来”的《挪威的森林》和《海边的卡夫卡》。看来,无论莫言还是我们大家都应感谢那一时刻的那一尖锐而惬意的声响。当时球场所有观众肯定都听到了那一声响,但惟独村上从中听出了上天的召唤,一如工地干活的人中惟独莫言因为听了“一天吃三次肥肉馅饺子”的描述而下了当作家的决心。恕我重复,作为文学之旅的第一步,两人都谈不上伟大。较之伟大,更近乎卑微――卑微的第一步。

相比之下,我的初衷或启动若干次的第一步倒是伟大的――我就是想写一部“《围城》第二”,就是想用来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一来光宗耀祖,二来为国争光。然而始终没能写出,第一章都没写完就陷入了真正的“围城”之中。如此看来,伟大的第一步未必产生伟大的作品,而卑微的第一步倒是可能同伟大相连,怎么回事呢?后来还是村上把我从“围城”中搭救出来。村上认为小说家的“资质”有三项:最重要的是才华,次重要的是精神集中力,再次是后续力或耐力。才华是天生的,因而无论量还是质都无法由作家本人任意操纵。“才华这东西同自己的计算无关,要喷涌时自行喷涌,尽情喷涌完即一曲终了。一如舒伯特和莫扎特,或如某类诗人和摇滚歌手,在短时间内将丰沛的才华势不可挡地挥霍一空,而后年纪轻轻就戏剧性死去化为美丽的传说――这样的活法诚然光芒四射,但对于我们中的多数人恐怕没有多大参考价值。”

也罢,让我乖乖承认好了:我没有当小说家的才华,还是老老实实当教书匠和翻译匠好了!

(014.4.5)(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70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