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 分类:其他 | 字数:0

苟且:这个可怕的社会病症

书名: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39

前推不到一个月的四月十六日下午,惨遭室友投毒的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黄洋在与剧毒抗争十五天后不幸离世,一个年仅二十八岁的生命从此消失。同日晚上十时左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男生被室友刺伤身亡。隔一日后的四月十八日江苏张家港职业工学院又一位男生被刺,经抢救勉强脱离生命危险。加之涉事大学有两所分别为“985”、“11”国家重点高校,致使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再次处于公众目光的严厉审视之下。

作为大学中人,我情愿认为事件更多带有偶然性。一如美国校园的恶性枪击事件,不能因此一味指责高校本身。高校在校生三千万(其中硕士研究生一百二十五万左右,博士生近三十万),毕竟绝大多数还是地道和善良的。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正视和反省大学本身应负的责任。任何偶然性中都有必然性。例如复旦,对实验用剧毒药物的管理存在疏漏之处。虽然按规定学生实验时应有导师在场,但实际上未必次次如此。“实验中如果有人减少药物剂量,偷偷存了起来,是很难发现的。”一位研究生介绍说,学生结束实验时也并没有什么检查。另有研究生透露,案发后学校内部还开会指出,半年前和不久前实验室曾两次丢失过投毒作案所用药物(参阅01年4月19日《城市信报》)。

如果把日历翻回一九九四年大约十二月和一九九五年大约三月间,那么不难发现另一投毒事件:清华女生朱令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的重金属铊盐剧毒,至今卧床不起,已变得神志不清。“除涉嫌人为作案外,铊盐未按剧毒品管理是其重要原因”(据网易历史***://nes.16./history/)。

管理疏漏意味着什么?苟且!

大学本是一丝不苟地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机构,然而大学苟且了!难怪人们追问大学怎么了?可问题是,大学从来不是――尤其在我们这方由行政主导、由意识形态主导的国土上――独立于社会的净土和象牙塔。所以,追问大学的苟且之前应首先追问社会的苟且,追问大学怎么了之前,应首先追问社会怎么了。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走向富裕和强大。同样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正弥漫着苟且之风。不少官员苟且,越往下越苟且。一些乡镇干部的苟且程度已经超出了人世间所有的想像力和忍耐力,一个小小的镇长以至村长一年居然吃喝几十万。而对老百姓不是刁难就是揩油。不仅官员,个别教师也成了苟且之徒。前些日子去外地,一个熟人的朋友告诉我,他上初中的儿子只为调个座位就花五百元!还有,生老病死,人之大事,与此相关的医院和殡仪馆乃是最让人牵肠挂肚、悲痛欲绝的特殊场所。可是那里有的医生和工作人员的态度竟是那么不耐烦,眼神竟是那么冷漠和不屑。事后每次记起,都有一股阴冷的风飒然掠过脊背、掠过心底。

总之,官员不像官员,教师不像教师,医生不像医生……没有敬业精神,甚至没有起码的职业操守和严肃性。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能捞就捞――不讳地说,苟且之风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病症,即使不能说病入膏肓,也到了相当可怕的地步。更可怕的是,作为本应是抗拒苟且的最后堡垒的高等学府也正在迷失苟且与严谨的界线。即使往轻里说,也有学术失范、评价失真、管理失误等种种问题。至于日常性打交道的大小餐馆,地沟油、可疑调料、以次充好、以腐充鲜等苟且行为更是举不胜举。

说到餐馆,不由得想起前不久的台湾之行。会议结束后,因为听说台湾小吃有名,早上起床就跑到校园后门的小食街去了。街面很窄,小食店一家挨一家。时间尚早,有的刚开店门,有的正在做准备。无意之间,我的目光落在骑楼下洗菜的一位五六十岁的店主身上――他正对着水龙头洗芹菜,洗得极认真,分开芹菜根部,一批儿一批儿冲洗。还不时拿到眼前细看,看罢再洗……那样子,不像是洗芹菜,而更像是给婴儿洗澡。我站住看了好一会儿,看得我有些感动,甚至生出一种敬意。往前路过几家店门前的情形也大体如此。事情虽小,却让我觉得台湾人身上似乎有一种沉淀下来经久起作用的东西。那东西是什么呢?

返回大陆后随手翻书,台湾清华大学林安梧教授若干年前以《儒道文化与台湾现代化》为题在华中理工大学演讲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沉思。他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一日未曾中断,儒道佛深入人心。儒,人伦孝悖为立身之本。一个人哪怕再有地位,而若被认为不孝不悌,也很难在世上立脚;道,台湾人多半相信“整个大地母土天地”所形成的这个总体具有“自然的和谐性的调节力量”,而不与之抗争或逆天而行;佛,台湾民众倾向于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故不丧天良,不做伤天害理之事,自觉积德行善以期平安度日进而荫及子孙,为族群的生存积下德性。看到这里,我渐渐明白了,那种沉淀下来经久起作用的东西很可能就是这些――至少包括这些――即儒道佛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这内核未因时局动荡、体制变异、政权更迭和意识形态而破裂消失。这使得他们拥有恒定的价值取向、道德自觉和内在平静,因而为人处事有自律性、严肃性和尊严感、敬畏感。一句话,不苟且!说白了,干什么像什么。

对比之下,同是炎黄子孙的我们这边却苟且成风,苟且成病,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病症。我想,我们是不是到了该找回那个内核的时候了?或者像泰戈尔讲的那样,让我们把手伸到历史的灰烬里面,从中捕捉可能有的余温,用其余温慢慢孵化那个宝贵的内核……

(01.5.1)(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29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