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 分类:其他 | 字数:0

水仙花为什么六瓣

书名: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39

当今教授,或参政居庙堂之高,或经商掌千金之重,或从军拥数万铁骑,都应该不是什么奇闻。但某日忽然有人削发为僧,作为现实性消息,想必还是有非同一般的冲击力的。而我的一位具有正高职称的朋友前不久即毅然出家。尽管多少有所预料,但确切得知之时,到底惊诧不已。惊诧之余,不由得回想和思考了许许多多。

二十年前我在广州任教时就和他相识了。国内读的硕士,国外拿的博士,回国后任职于岭南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文质彬彬,儒雅得很。后来我北上青岛,外出开会讲学亦时而与之相见。不知从哪次见面开始,见他不再西装革履了,改穿中式对襟衣衫,发式亦改为极短极短的平头。聚餐同桌,得知他早已经吃素了。作为文化学者,他侧重研究佛学我是知道的。但我以为那终究是学问,是学术研究,同信仰未必有直接关系,至少其间横亘着相当辽远的开阔地带。想不到他竟开始跨越这开阔地带,成了知行合一的践行者。这既让我感到意外和不解,又让我生出几分敬畏,觉得两人之间豁然闪出另一片开阔地带。

最近一次见面是在去年四月中下旬江南落英缤纷的晚春时节。我应邀去江南一所大学短期讲学,他是几年前从岭南调去那里的专职教授。交谈之间,觉得他果然给人以仙风道骨之感,借用旧书上一句话: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临走当天中午,他代表院长为我设宴践行,主宾相邻而坐。干杯时我举起花雕,他则以茶水代之。遂问黄酒无关乎杀生,缘何不喝?答曰黄酒也罢白酒也罢,凡酒皆乱性。席间他甚至鸡蛋亦不入口,又问其故。答曰无法鉴别是不是受精卵,受精即为生命,食之即为杀生,故不食也。“那么营养从何而来呢?”我紧追不舍。他淡淡一笑:体重一百四十有余,何患营养不足?细看其面,但见面色红润,神采奕奕,比我等酒肉之徒好看得多也年轻得多。我心中始而诧异,继而领悟:信仰总在科学之上。也是借着一分酒意,我果断地代表众生问了一个重大而敏感的问题:来生来世果真有吗?他笑而不答。一再催问,他缓缓开口:无法证实亦无法证伪,无法证伪亦无法证实,证实与证伪之间,实伪之间,君自证可也!

写到这里,我啜了一口茶。龙井。陡然想起这茶还是他那天送给我的,当时特别强调一句:事象多在实伪之间,龙井亦然,但此茶绝对可以证实是上等好茶。诚如其言,确乎好茶,大半年后仍清香隐约――“且吃茶去!”

此刻我的这位朋友在寺院里做什么呢?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寺院不同于日本的寺院可以携一家老小在里面吃喝玩乐。虽说有处级和尚之讥,但整体上毕竟是迥然有别于外部世界的另一天地。晨钟暮鼓,黄卷青灯,香烟袅袅,木鱼声声,苍松翠竹,明月清风,庭院寂寂,步履轻轻。世俗的超越,内在的平静。在这重实利轻信仰、重有形轻无形的当今之世决意皈依佛门,我想未必是放弃知识分子应尽的社会责任,而可能是另一种旨在自他精神救赎的勇敢担当。曾几何时,同席谈笑;倏忽之间,僧俗两隔,心中感触,何止寂寞。南无阿弥陀佛!

人生境界,窃以为有三:修齐治平,先忧后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谓孔孟境界;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谓老庄境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青青翠竹,皆有佛性,郁郁黄花,俱是法身,是谓禅佛境界。

那么我现在处于哪一境界,以后又能朝哪一境界接近呢?灯下思索之间,鼻端飘来水仙花淡淡的幽香。我抬眼注视水仙清秀的花朵。数了数,足有三四十朵,莹白如玉的花瓣俱是六瓣。五瓣的没有,七瓣的没有,不多不少,尽皆六瓣。脑海里忽然涌出一个问号:为什么无一例外全是六瓣呢?为什么非六瓣不可呢?谁规定的?又为什么个个遵守这项规定?最通常的解释是遗传基因使然。可遗传基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达尔文回答不了或其回答缺乏足够的说服力,那么势必去造物主那里求教。于是我转而心想,我的这位出家朋友说不定是找造物主求教去了――求教水仙为什么六瓣?

(01..0)(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37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