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 分类:其他 | 字数:0

《小小十年》和小小少年

书名: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39

可以说,至少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从来没有像01年10月11日以后这般荣耀――原本像五十七岁灰溜溜靠边站的处级官员的纯文学,因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忽一下子被拉回主席台的正中央。鲜花、掌声、笑脸、镁光灯。人们甚至开始像谈论股票和房价一样谈论文学。这太好了,文学关乎审美,关乎人性,关乎灵魂,关乎形而上精神追求,谈文学总比谈别的什么好。这不,一位编辑也让我谈谈文学,谈谈文学带给我的酸甜苦辣,或者我和文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倒是有一件事想谈谈――算不算故事不好说――此事从未谈过。一来难以启齿,二来其中并不含有正面意义或某种启示性。但的确同文学有关。由于太有关了,所以此刻最先想起的只能是这件事。

大约是几十年前我上初中的时候的事。我们一家三代住在小山村西山坡一座低矮的草房子里。父母带我们几个小孩住堂屋东头一间,爷爷奶奶住堂屋西面一间,最西头一间留给当兵的叔叔回来娶媳妇。父母这边人口多,一间住不开,我就住在叔叔的“预留房”里。叔叔是个喜欢看书的人。他有两个近乎狭长的长方形书箱,一个放在炕梢老木柜上面,一个放在房脊下的棚梁上面。一天放学回来见爷爷奶奶出门去了,我就悄悄撬开老木柜书箱的锁头挂扣,打开箱盖。好家伙,一箱子小人书!三国水浒西游什么的,虽不完全成套,但也足够多的,我顿时心花怒放。那以后每天放学回来就从这“百宝箱”里掏出一两本来,歪在炕头铺盖卷上或拿去山坡松树林靠着树根美美受用。初夏,和风,花草和庄稼的清香,小人书,美上天了。一本本快看完的时候,我就爬上棚梁把另一个书箱撬开。这回不是小人书了,大厚本,长篇小说最多。其中一本叫《小小十年》,很旧,封皮不见了,看样子不知有多少人看过。书名并不吸引我,但随手翻阅之间,碰巧有几个敏感字眼弄得我心里痒痒的,索性从头看起。实不相瞒,最刺激我的是主人公和他的朋友去妓院那些章节。其中一句我至今仍一字不差地――肯定一字不差――记得:“她身穿马甲,睡在我们两人中间”。还一句是“我一共和她睡了七次。”

你可以想见,对我这个十几岁的乡下少年来说,这寥寥二十几个字具有怎样的挑逗性,我的想像和困惑如突然掀锅时的水蒸汽一样升腾起来。首先,我搞不清“睡”的引申含义。不似我这样骨碌一声倒头便睡这点我是知晓的,但事关男女,如何睡就无从知晓了。虽不知晓,却又隐约觉得万千美妙尽在“睡”中。其次一点,不知“马甲”是什么物件。乡下长大,马是知道的,马拉的车我也坐过。可“甲”是什么呢?常山赵子龙身上的盔甲在小人书里见过,但“马甲”组合就莫名其妙了。更要命的是“女子身穿马甲”,且“睡在我们中间”以及“睡了七次”。

总之,这本《小小十年》连同墙上贴的年画《红色娘子军》上的芭蕾舞姿成了我的性启蒙读物。即使摧枯拉朽的“文革”风暴也未能阻止我对“睡”和“马甲”汹涌澎湃的求解渴望和无限向往。若干年后,“睡”在概念上大体清楚了。至于“马甲”的破解,不怕你见笑,已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事了。破解时我先笑了:什么呀,原来就是背心或坎肩嘛!那东西我早就穿过――也曾“身穿马甲”睡觉的嘛!直说“身穿背心”岂不更好?文学这东西就是喜欢绕弯子,害得我几十年纠结不已。

“马甲”之后让我放不下的,是《小小十年》的作者姓名。也是因为没有封皮,当时就没注意,所以谈不上忘记。到底谁写的呢?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在内,读过的书中从未有哪一本提及《小小十年》。最终得知作者姓名也纯属偶然。四十几年后的二OO九年翻阅第十二期《读书》,惊奇地发现一篇文章题为《〈小小十年〉后的叶永蓁》(方韶毅),我急不可耐地一口气读完。

作者叶永蓁,原名叶蓁,一九O八年出生于浙江乐清高岙。曾从军北伐,后弃武从文,谋生上海,将个人恋爱经历写成《小小十年》。经鲁迅点拨介绍,一九二九年由春潮书局出版,一九三三年生活书店重印。一九三八年叶永蓁重归兵营,参加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亲见日寇两腿在半空上飞,心中大快,稍雪南京败亡之耻。”后去台湾,曾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国民党陆军第五十四军副军长,一九**年退役。《小小十年》四九年后应未重印,不知当时我看的是哪个版本。叶氏一九七六年十月七日病逝于台北,而我看《小小十年》大约是一九六六年前后――远在台北的退役少将叶永蓁绝对不可能想到自己二十岁时写的《小小十年》给了大陆东北小山村一个十几岁小小少年那么多挑逗、想像和困惑……

(01.1.)(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95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