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 分类:其他 | 字数:0

青春:修辞与异性之间

书名: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39

最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青春题材电影的上映,让我想起了青春和我的青春。

青春!若问青春始于何时终于何日,我以为十五岁至二十五岁大体是不错的。但具体到个人头上,则因人而异。比如村上春树,他说他的青春终止于三十岁——三十岁时的一件小事。当时他同一位美貌女子在餐馆碰头,边吃东西边商量工作。因为对方同他往日热恋过的一个女孩长得太相像了,遂说:“嗳,你长得和我过去认识的女孩一模一样,一样得让人吃惊。”对方微微笑道(笑得极其完美):“男人么,总喜欢这样说话。说法倒是蛮别致的。”就在这话音落下的一瞬间,村上觉得自己的青春帷幕也随之落下了,自己已然“站在不同于过去的世界里”。

至于村上的青春帷幕何以因此落下,内幕自是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断定,村上的青春肯定和女孩、和恋爱有关。也不光村上,绝大多数人都难免这样。

可我不这样。

这是因为,我的十五岁至二十五岁这青春十年,几乎与“文革”十年相伴始终。“文革”固然荒唐无比,却也没有荒唐到不许恋爱不让结婚的地步。但作为事实,翻阅那十年期间的日记,“女孩”啦“恋爱”啦等字样的确一次也没找见。不瞒你说,这个结果让我怅然有顷,又诧异良久。那算是怎样的青春呢?那还能称为青春吗?

更令我诧异的是,我居然做了不少与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两不相干甚至背道而驰的事。例如抄字典。日记中分明写道:“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做‘四角号码、新华字典摘录’始”,“一九六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做‘四角号码、新华字典摘录’初稿终”。为什么摘录字典呢?这我记得很清楚。我有一本《新华字典》,一个名叫左良的同班同学有一本《四角号码字典》。里面收的字和词条及其释义虽大致相同,但例句不尽相同。想买《四角号码字典》却买不到(“文革”期间各类字典俱被“革”掉),而自己又对那些不同的例句割忍不下,只好借来两相对照,将前者有而后者无的例句“摘录”下来。足足抄了四个月时间。抄一遍后嫌不够工整,又工工整整重抄一遍。而且不是抄在现成本子上。因为现成本子有格,容量小,再说比较贵,所以我买来大张白纸,裁成三十二开大小,前后用硬纸壳夹了,钻洞用线钉好。从学校回来或上山打柴回来后,我就趴在吃饭用的矮脚炕桌或柜角、窗台上用蘸水笔一笔一画摘抄字典。那时小山村还没通电,天黑后就对着一盏煤油灯低头抄个不止。冬天屋子冷,脚插进被窝,不时哈气暖一暖手。有时头低得太低了,灯火苗就“嗞啦”一声烧着额前的头发,烧出一股烧麻雀般的特殊的焦糊味儿。

也是因为这种特殊记忆,那上下两册字典摘录至今仍躺在书橱深处。四十多年来走南闯北,我始终把它们带在身边。偶尔找出,或轻轻抚摸它们破旧的封皮,或把它们紧紧贴在胸口,或嗅嗅纸页的气息,心中顿时涌起别样的情思,当年的自己倏然萦回脑际——它们陪伴和见证了我的一段青春岁月。我的青春也因之没有终止,即使在早已年过半百的今天。

回想起来,较之抄字典,看书抄录漂亮句子所花时间更多,那可以说是日常性的。下面就让我翻开一本读书笔记,从中举例若干:“古人云‘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西游记)/光朗朗的一个声音,恍若鹤鸣天表;端溶溶的全身体度,俨然凤舞高岗(英烈传)/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水浒传)/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三国演义)/来今往古,人谁不死?轰轰烈烈,万古留芳(说岳全传)/冻死迎风站,饿死挺肚行(战斗的青春)/她那双明媚黑亮的大眼睛,湿漉漉水汪汪的,象两泓澄清的沙底小湖(苦菜花)/一线曙光从北中国战场上透露出来,东方泛着鱼肚白色。黑暗,从北方的山岳、平原、池沼……各个角落慢慢退去。在安静的黎明中,加拿大人民优秀的儿子、中国人民的战友,在中国的山村里,吐出了他最后一口气(《白求恩大夫》)……粗略数了数,这本读书笔记涉及的书目至少有七八十种,时间跨度为一九六六——一九七O,即自己十五至十八岁之间,大体相当于人们最不看书也无书可看的“文革”前半期。在这方面,我必须感谢父亲那个书箱和偷偷借给我书的伙伴们。

看书抄录漂亮句子这个习惯在我七二年上大学以后仍持续了大约四年。这么着,我的青春时代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文学语言修饰着的。也就是说,对于修辞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漂亮异性的迷恋。而修辞也回报了我。由此形成的修辞自觉几乎使我在重要场合的每一次发言、每一篇文章都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和赏识。这带给我一个又一个宝贵机会以至若干人生转折点。不仅如此,修辞还让我在心田为自己保留了一角未被世俗浸染的园地,让我保持着五彩缤纷的文学想像力、不息的激情,以及对美的感悟和向往……

(01.6.)(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22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