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 分类:其他 | 字数:0

“大丈夫”是精神性别

书名:异乡人 作者:林少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39

讲课也好讲演也好,我每每讲到孤独,讲守护孤独如何重要。的确,守护孤独在当今之世尤其重要和必要。也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目前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说得极端些,中国全国性官场腐败的程度及其造成的影响,各种“潜规则”的普及性、完备性、技巧性恐怕是其他文明、其他像样些的国家所不敢想像更不能达到的。对于钞票、豪宅、名车、酒色以至奢侈品的迷恋几乎达到了马克思所抨击的“拜物教”的地步。对于各种物质享受、各种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的追求也只能让人想起美国人尼尔・波兹曼所写的“娱乐至死”。君不见,大小民营书店接连倒闭,社区图书馆门可罗雀,而五花八门形迹可疑的洗浴中心、洗脚房或足疗馆却张灯结彩,一片欢声笑语。在这种世风世况之下,守护一份孤独就变得分外难能可贵。至少这样可以使我们洁身自好,“质本洁来还洁去”。

但是,任何东西都有正负两个方面,孤独也不例外。如果过于孤独自守,未尝没有可能陷入病态的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自满自恋甚至自闭状态之中。在某种意义上,爱情可能发自谦卑,而孤独更与傲慢有关,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优越感。而若过于欣赏这种优越感,孤独就有可能成为逃避现实困难、逃避社会责任的精神避难所。不用说,这是消极的颓唐的卑微的渺小的“隐士”的孤独。我们不能永远像村上作品主人公那样坐在若明若暗的酒吧里半喝不喝地斜举着威士忌酒杯,不能对各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熟视无睹安之若素逆来顺受,不能沦为鲁迅深恶痛绝的那种人:“……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这意味着,无论作为社会整体还是作为公民个体,现在都应该有一分清醒:在物欲横流泥沙俱下的大潮中守护孤独诚然难能可贵,但不能在此止步,更不能为此自命不凡,而应该鼓足勇气,超越孤独,进入社会关怀和社会批判的“大丈夫”精神境界。

换言之,静夜烛光孤独自守的清高和雅兴固然不可或缺,但不能因此忘却了黄钟大吕天风海涛的阳刚世界,那里生成的才是民族魂、民族的脊梁。尤其当下,中国在许多领域已相当强大。011年经济总量就已接近七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逾万亿至今仍居世界第一,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人均GDP也已超过五千美元。京沪已轻松过万。北京011年人均1447美元,超过176美元“标准线”,达到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与此同时,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中国已进入进一步改革的“深水区”,并且是任何人都无法绕过的“深水区”,一个何去何从的大时代已经降临,再不能蜷缩在孤独和矫情的“小时代”和历史空洞化的“幻城”之中。

必须承认,如今我们的社会是有些缺乏阳刚之气的,小男人多了,大丈夫少了。说具体些,男孩有点不像男孩了,男人有点不像男人了,各行各业都显露出阴盛阳衰的迹象。大学文科成了“女儿国”,奥运会女运动员撑起的不止“半边天”,媒体界的记者编辑几乎清一色“娘子军”。有人调侃说,除了党政等一二把手,男人全部退居二线。于是有了男孩危机、男生危机。社会开始呼吁“拯救男孩”。据媒体报道,上海八中要联合华东师大建立男子中学来应付日益严重的“伪娘现象”。毫无疑问,没有阳刚之气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阳刚之气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国家。

自不待言,代表阳刚之气的大丈夫并不等同于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介武夫。比如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五千里路云和月”――这是何等昂扬激越撼人魂魄的大丈夫境界。但岳飞不仅仅是武将,才气亦不让文人。上马横扫千军,气势直捣黄龙,下马提笔填词,留下千古绝唱。辛弃疾也是如此。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武勇之姿,又有“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文人咏叹。也就是说,“大丈夫”终究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境界。在这个意义上,是不是大丈夫甚至可以和性别无关――有此境界,女性也可以是大丈夫。换言之,“大丈夫”是精神性别。

(01.8.8)(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87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