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 分类:军事 | 字数:0

242、收网之时,又能漏掉几条大鱼

书名: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字数:4.3千字 更新时间:01-08 23:23

景中年间,安郡王与肃州一役身负重伤,被亲卫转运至剑南。当时狼牙军气势仍盛,蜀军处于守势,淮西军及江南各道援军尚未成气候。安郡王在养伤之余,布置撤退至剑南的部曲深入敌后,刺探军情。为蜀军北伐创造有利的情报支撑。

这数条线分别是河东、山南、黔中、陇右、河西、长安、吐谷浑,除此之外,还有漠北、安西、南诏甚至吐蕃。

兴庆帝北伐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安郡王的暗桩布局。这些暗线初时只打探军情,到后来逐渐专业,便连各城人丁、粮收、税收、官吏向背、政绩都一一掌握手中。其中包含敌方政治动态,对战态度等软硬情报。

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合并,加上被敌人破坏,这些暗线实际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岭南、河东、山南景中议和前便已裁撤,人员多归于地方。剩下的人,任务也因战事平定有了些许改变。各地暗线蛰伏起来,转而作为监视各地吏治、边患预警,拉拢人脉的工具存于世上,而他们的身份也随着安郡王的离世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梁珅能接任河陇执事,盖因吐蕃敌情侦测不力,暗线失去预警功能,导致兴庆年间吐蕃功伐石堡城而唐军不自知。梁珅整顿河陇,首要便是消除前任遗祸,重新建立对敌情治网络。但其实其余各线因任务原因,并不如他这般高调,是以显得更加神秘。

只不过对于赵正来说,他压根就不知道这其中还有如此复杂的背景,深究起来,安郡王布的局,为何现如今变成了“翔鸾阁”来摘果子?按道理来说,安郡王是为朝廷建功,他们的老板,该是圣人。

赵正看了一眼那腰牌,与梁珅的便如一个模子中印将出来的,其上镂刻的三只凤凰,如胶似漆。

“我不识什么腰牌,也不知什么执事。若说与凉王殿下有关,便让凉王与我来说就是。”

卢玄笑笑,小心收起了腰牌,“凉王殿下已在河陇备战,这般说也是谅我拿不出证据?也罢,今日原本就是要好好地说说,上护军因何而中蛊。”

公孙大娘打开了一间坊门,卢玄道:“先引上护军见个人。”

“没兴趣!”赵正一时不知作何感想,心中既好奇,却又觉得被人耍了。各线执事打着“翔鸾阁”的名义,那他们的存在凉王应是了如指掌。可在长安这么久,凉王也从未提起过。他二人原本属于主从关系,可当着赵正的面,这二人不多的交集中却显得十分的生分。

也不知在那些夜黑风高的夜晚,他们暗搓搓地聚在一处,却是在商量着怎么隐瞒下去罢!

赵正能理解暗线的隐秘性和重要性,谋划全局有时并不需要旁人参与其中。作为梁珅、卢玄这般,只须负责情治工作,而像赵正这般,只须冲锋陷阵便好。双方若是有所交集,便协同作业,取长补短。如赵正去安西,梁珅全力配合那样。但若是双方无有交集,就不需各自认同。

道理其实赵正都明白,只是心里堵得慌。

他之前将卢玄视为朋友,此时想来,却是讽刺地紧。这不是出卖,这是不信任的表现。

赵正第一次觉得,他得重新认识凉王,重新认识翔鸾阁了。凉王在心中的形象,渐渐地从温良无害、贤良克己、体恤下属、信任爱护自己的高大形象,变成了一个躲在阴暗角落里面露冷笑画圈圈的小人儿。而同样高大的翔鸾阁,也从王渠让、古昕那为了凉王、河陇、为了安定、为了百姓口粮操碎心思的形象变成了梁珅、卢玄这等阴谋味上头的权谋斗争的狰狞面孔。

獠牙毕露。

而且不够意思。

赵正转身,一言不发,抬脚便走。

“上护军留步!”卢玄情急之下连忙拽住了赵正的袖袍,道:“上护军当真不关心自己的安危?就算上护军不担心自己,也要担心尊夫人。我等同为翔鸾阁部曲,上护军如今也当真要见死不救不成?”

赵正疑惑,转头道:“我当你是要提醒我,却不知之妙还有事相求?”

“进来说进来说!”卢玄扯着赵正的胳膊,“堂堂一个上护军,大唐西北柱石。怎地跟个争风吃醋的娘们与我一般见识!就算没有这重身份,看在你我相识一场,也是因为我替你寻了你家车夫的份上,这事就得明着说。”

他指着天道:“我卢之妙拍着胸脯说,为你那车夫打的那一架可不虚,我滚在沟中一身臭泥,也并不是做戏。”

赵正脸上虽仍旧坚决,但脚下却也不情愿地跟着卢玄,两人一个拉,一个拒,最后却又坐在了一处。

赵正心中仍旧憋闷,可眼前一花,公孙大娘已是带来了一个人。

一个男人。

那人年岁不大,看上去比卢玄也差不了几岁。这男人一身短打,做的是花楼小厮的打扮,只是脸上小心翼翼,看着赵正时,眼神中又有一些说不清楚的味道。

“这是何人?”

卢玄没回答,而是对那人道:“拿出来吧!“

于是那人便从怀中掏出了一件物事,递到了赵正的面前。那东西用布块包着,方方正正。

“上护军请过目。”

赵正疑惑地接过,直感觉沉甸甸的,打开布帕一看,却金色夺目,竟也是一块三凤腰牌。

“在下翔鸾阁剑南道执事,怀国公府朱瑾朱孝文。”

赵正吃了一惊,连忙站起了身,“是小国公!”

“不敢当!”朱瑾看上去有些腼腆,却又十分坚决:“上护军客气了,孝文还望上护军见谅,上回请尊夫人实属无奈,孝文给上护军赔罪了!”

说罢,便要拜将身来,赵正扶了他一把,道:“此事原本便是要有个说法,今日小国公亲自现身,赵某便听就是,此等大礼,却逾制了。”

梁珅说,剑南暗线身份尊贵,不方便透露。赵正想了很多人,偏偏就是没想到怀国公头上去。

怀国公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是恩人。当年起兵之时,蜀中缺钱缺粮,是老国公康慨解囊,倾尽家财,才让蜀王能举兵十万平定叛军,安定陇右。赵玔登基后,便封赏国公一爵,只是老国公命薄,元年便就留下家中子女,撒手西去。圣人不忍,便推恩于朱瑾朱孝文,不仅未降爵位,还赏了良田千亩。

朱瑾道:“我被那梁珅追杀,原本走投无路,到长安来也只是想寻个安心,不致牵连家人。那时我想,就算鱼死网破,我也要见圣人一面,亲口问问,圣人对此事又是如何看待。”

“可他不能见到圣人!”卢玄接着道:“安郡王在大唐各处安插的细作,都以翔鸾阁名义行事,注定见不得光。怀国公一旦暴露,便就是整盘棋局倾覆,介时不仅我等暗线,便连凉王也难逃一死。我摁下了他,并与他推荐了上护军你。”

“这事圣人竟是不知?”赵正吃了一惊。

两人齐齐摇头,异口同声:“我等不知圣人知不知!”

赵正心中暗道六六六,这是要谋反呐!

怀国公虽不入朝为官,但此等身份之人,与国有恩,与圣人有恩,居然也被安郡王左右,却不知他又用了什么极端的手段。既然能招揽麾下,为何又能狠下手来?这样的人,就算弃之不用放任便可,为何偏偏要让梁珅,专程去剑南铲除?

这其中必有原因。

朱瑾满面愁容,情绪激愤,摇头道:“上护军不知这其中道理还有情可原,可作为我等当事之人,也是满腹狐疑,心中茫然。安郡王曾与家中老汉说过,怀国公府隐于剑南,于国有利,是为稳定吐蕃上勇武军、南诏诸部的中坚力量。我怀国公府子弟,人人舍生忘死,在大唐将倾之时不说力挽狂澜,也是前赴后继,这十数年来,牺牲之人何止上百?可偏偏为何到了此时,却要派出暗使斩尽杀绝?”

赵正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卢玄。

后者低着头,欲言又止,“这事将上护军卷进来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安郡王宾天之前,已有过密令,让我等遵凉王号令。可如今,便就是凉王府上的人,追着怀国公一路到了长安。我长安暗线,亦朝不保夕!不瞒上护军,今日我并非游乐于芙蓉园,而是接到下线暗报。梁珅突袭了怀国公藏身之地,我便出城去救。而恰恰就在此刻,太子封了南城。只留东门进出,上护军可知,东门把守的,正是太子的龙武军!我不知这其中有何关联,但不得不让人心中起疑。”

“那你是如何回城的?”

“地道。”朱瑾道:“卢执事在城内外掘有数条地道,太子只封了南城数条,却不知西城也有。”

“也并不十分万全!”卢玄道:“不知上护军可还记得府军搜查崇化坊被炸死炸伤数人的事么?”

赵正点点头,起初他还觉得动静太大,城中作乱份子当真是胆大妄为。长安城的百姓也都大惊失色,不想在大唐国都,还有藏匿火药的悍匪。这时听卢玄提及,暗猜这定与卢玄有关,打眼瞧去,卢玄神色惋惜,默默摇头:“那伏火雷是我埋设的!”

赵正哼一声笑了出来,“当真是胆大。不过倒也确实,只有你工部与兵部的人,才能鼓捣出威力如此大的玩意儿。”

卢玄却不以为意,说道:“崇化坊内有间密室,是储存长安暗线名册的所在。去年底,剑南出事,怀国公密信与我,说长安可能也有麻烦。那时我并不知道是凉州都督府处置的,便早做了一步打算,将财、簿分开存放。年初,剑南暗桩全军覆没,怀国公逃亡长安。沿途飞鸽传书,嘱我长安恐生变,我便更加小心。就在那夜我将上护军安置在小院后,便去了崇化坊做了手脚,只要有人推开门,就能立即催动伏火雷。我防不住在哪出事,但我能防住一旦出事,不能落人把柄。长安二十余万人口,官署上百。宝鸡、凤翔、华洲等地暗线近三百。这些人一旦落入旁人手中,安郡王在长安的根基便就全部拔除了!与之比较,区区几个府军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

赵正静静地听完,感觉如天书一般。之前梁珅整顿河陇、吐谷浑暗线时,也曾说过,灭门、灭口之事层出不穷。说这话时,他总透着一股悲凉的感觉,可他下狠手时,赵正并不在场,又不知他是如何做到一刀一个,杀的都是自己人。此时听卢玄细细说来,才知道这其中的微妙和丑陋,远不是简单的一句“为了大唐安稳”所能遮盖的。

梁珅酒后曾言,这些人手中,握有大唐太多的秘密。若不定期铲除,后患无穷。安郡王安插棋子,原本就是为了维护大唐的安稳,若是需要拔除这些棋子,定要毫不犹豫,快刀斩麻。说不定哪一日,他便成为了弃子,也会有人提着刀,上门一刀砍下他的头颅。

说那话时,梁珅望着天,使劲们了一口酒,随后便笑了笑,元良,你说我们这些人的脑袋,值当几个钱?

所以,这事到底是安郡王临终的指令,还是凉王殿下的亲自部署,赵正必须搞明白。

“这事凉王知道吗?”

卢玄摇头,“下官不知。只是凉王在京时,下官前往拜会,不曾想殿下以不熟的由头推拒了。连我的名帖都没接。”

“你可表明了身份?”

卢玄又点头,“那是自然。安郡王给我们的身份,便是翔鸾阁执事。他或许知道,也或许对安郡王的遗线并不感兴趣。”

“愚蠢!”赵正深吸一口气,不由开口骂道。

面前两人皆惊愕,“上护军何以骂人?”

赵正叹了一口气,“不是我要骂人,而是你们,现如今可知道自己在为谁做事?安郡王死后,树倒猢狲散,梁珅疲于奔命,怀国公被攻击,长安鸡犬不宁。这对凉王来说,是好事?这显然表明,你们已是落入了一个圈套。”

赵正心中隐隐觉得不太对劲,原本还只是有些惋惜暗线内斗,但此时此刻,他脑中忽然闪过了一道光芒,勐然发觉不仅是自己被蒙在鼓里,便是连这些当事人,凉王、梁珅、怀国公、卢玄这几方,他们所掌握的信息量根本就不对称。

若是说赵正对凉王的为人如今有所怀疑,那他对凉王的谋划却十分地肯定。他要的是河陇安定,河西、吐谷浑乃至吐蕃的臣服,至于他日后想做甚,想要怎么做,赵正不知道。但是让他在谋划河陇大战前抽调河陇暗线精锐去对付劳什子剑南、长安暗线,这事他做不出来。

明显拉拢比铲除更加高效,像这般大费周章既吃力又不讨好,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从小就在军中管账本的凉王殿下他从来不做。

那不蠢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4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