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49、反击

书名: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1-08 23:23

赵大柱点了一把火,然后丢在了封堵城墙的那些车架子上。

在那堆破木头中艰难爬行的吐蕃人开了窍,见了火起,又纷纷的退了回去,然后从墙外也点了一把火。

火焰很快熊熊燃起,变成了阻挡双方的一道火墙。那火墙燃烧地旺盛,不一会儿, 就变成了冲天的火焰。

这把大火迟滞了吐蕃军队攻城的节奏,而西北角吸引右武卫主力的曲贡仍然还在带人猛攻城墙。攻城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蕃军尸体在墙下堆成了山,唐军在墙头的两百右武卫业已伤亡过半。

滚石檑木该丢的丢了,该砸的也都砸了。锅里的马油尽管省着用,此时也已是干了。西北角的唐军成了强弩之末, 而更多的吐蕃武士已经爬上了城头。

朗多秦派来的军令侯使眼看西北墙角的形势危急,都顾不上自己的身份, 跪在地上请求:“侯爷!蕃军攻势一浪连着一浪,西北墙角已是油尽灯枯,就算不抽人协防,至少也调来东墙的滚石擂木和马油吧!”

赵正却端坐大纛之下,稳若泰山。

“不必,还远未到决战时刻!”

“侯爷!一营要撑不住了!”

“多说无益,再议者斩!”

赵正冷着脸,再次否决。

他望向了侧后方,赵大柱和玄甲军都骑上了战马。

城墙缺口的火势仍旧熊熊猛烈,还未有熄灭的迹象。蕃军转而去攻击安戎军的东城城门,但此时的城门,早已被赵正堵了个严严实实,门后堆起的瓦砾、碎石、泥土足有丈余厚。那些都是城内倒塌的房屋,被临时加固在了城门的方向。

别说吐蕃人没带攻城锤,就算带了,又如何!破了城门,他们也同样进不来。想要大举入城,要么爬墙进来, 要么等火熄灭,从城墙缺口涌入。

赵正闭上了眼睛。

赵大柱啊赵大柱,我的意思,你领会到了吗?

这把火不灭,吐蕃在西北墙角的佯攻便就成了主攻。他们把右武卫牢牢地吸引在这墙上,但友军一刻进不了城,他们便要接着投入对西北墙角的攻势,以此给右武卫带去压力。让他们不能轻易分兵驰援。

肉眼可见,右武卫在墙头损失惨重。但吐蕃人越打心却越凉,仿佛那狭窄的墙头上,右武卫总也打不完,往往付出三五人的代价,才能砍死砍伤一个唐兵,可再上墙时,墙上又满了。

不知是因为唐军军资紧张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蕃军第六次进攻,唐军却不再射箭。墙上也没有石块、原木丢下。只有烧开了的井水能造成减员。但这杯水车薪挡不住吐蕃人的挠钩。吐蕃步卒新换上阵的三旗人马很顺利地接近到了墙角。

曲贡此时已是多处负伤,但见援军抵达, 也没有废话,直接指了指头顶,道:“唐军弩矢用完, 此刻只有肉搏。众军士皆为我下勇武军精锐,此战必能拿下这安戎军的城头,听我号令,随我攀墙!”

一百多人“嗷嗷”直叫,抓住挠钩的绳索,便直往上攀去。曲贡被从城墙上打下来五次,此时再往上去,已是感觉乏力,但他不能放松,咬紧牙关一马当先。

但随后头顶浇下来一锅滚烫的开水,身下跟着他攀爬的蕃军将卒惨叫一声,滚落下去。曲贡的手上、肩膀上也被浇了个正着,开水顺着甲胄的缝隙流淌在胸口、后背,从手腕顺着手肘流淌到腋下、肋下。

剧烈的灼痛传来,可曲贡并没有松手。他怒目瞪向墙头,只见墙上两个唐军兵卒被远处射来的一蓬箭矢击中,闷哼一声,倒向了墙内。

“勇士们!唐军撑不住了!”他大吼一声,两脚奋力蹬墙,在那沙化的城墙上擦出了两个深深的脚印,各出蕃军也明显感觉到城墙上的抵抗越来越微弱,挨了几锅开水之后,西北墙角的十余条绳索上,满满当当的挂满了人。

曲贡翻身过了女墙,一抬眼,两柄横刀自左右扫来。他连忙一低头躲过,在地上一滚,避开了刺来的长矛,转身抽出腰间的弯刀,横着劈倒了一个唐军长矛手,起身又一刺,结果了一个横刀手。

但更多的唐军甲士向他涌来,横七竖八的长枪短矛从四面八方捅刺过来。曲贡腹间连中三矛,他忍住剧痛,握着矛杆一路又退到了女墙边。还想抵抗,唐军的长矛手齐吼一声,一起用力。长矛贯穿了曲贡的背甲,曲贡再也撑不住,两手抱着矛杆,就要往墙下翻去。

就在这时间,三十多吐蕃武士已经上了墙。墙头上的右武卫此时也仅剩七八十人,眼看精疲力竭,抵挡不住,再多上来几十人,这西北墙角就算告破。

可曲贡翻下墙的那电光火石之间,却忽然听见了一阵“啪啪啪”的脚步声响,他转眼看去,却见唐军一队粗壮的汉子,整整四五十人,背着弓,举着手里的拍刃、拎着斩马刀,自墙下拾阶而上,补入了战场……

那是城墙下的两队唐军弓手,他们被赵正保护地十分妥当。

墙上少一人,他们便补一人。是以无论吐蕃人怎么打,墙上的唐军始终还有那许多。

曲贡倒身掉下了城墙,随后,他看见更多的吐蕃武士也跟着掉了下来。

唐军弓手的战斗力,下勇武军是十分清楚的。他们力大无穷,身材魁梧,一手举起一个人,能当锤耍。四十余弓手上墙,最明显的结果便是气喘吁吁才爬上城头的蕃军,便又像下雨一般地往墙根下直落下去。

曲贡掉在了一具尸体上,他想爬起来,可腿已摔断,他想抬起手臂,可手臂也已摔折,他艰难地扭动着脖子,胸前一口气憋在肺腑里,半天都没能喘出来。他使劲地吞了口唾沫,眼前黑乎乎的一片,感觉天地正在旋转,脑袋里涌现出了无边的黑暗,正向他席卷而来。可闭上眼睛的最后一刻,一个同伴惨叫着从墙头直朝自己摔落而下,那身影越来越近,越来越大……

赵正坐在大纛之下,眼看着远处墙头曲贡再一次掉落城墙,心里不由暗自叹了一声。

他对曲贡的印象其实并不坏,相反,这个射中自己两次的敌人,反而让赵正有一种没有来头的亲切感。他喜欢这个粗狂的汉子,或许也是因为他是这个世上让赵正颇为忌惮的一个人才。尽管他是敌人,但以这般方式就此死去,赵正心里仍旧有一些隐隐的不舍。

他再一次闭上了双眼。

摇了摇头。

方才吸进肺里的那股带着血腥味的浊气,缓缓地吐了出来。

可惜了。

正自感叹间,却听“砰”地一声,东墙城门被吐蕃人砸开了一个洞。

但那洞的后面,让原本应该极为开心的吐蕃武士,瞬间绝望到了谷底。

全是沙土、碎砖。

一截残破的原木椽子裸露在外,斜斜地从那些碎土中显露出来,腐朽的木料被这动静震颤着直往下掉渣,纷纷扬扬,仿佛笑得花枝乱颤,嘲笑着面前这群吃力不讨好的高原武士。

“当当当当当……”

蕃军鸣金。

传令收兵。

岗上飞下两骑飞鸟使,分报左右:“结赞茹本军令,全军撤退!稍后再全力攻城!”

赵正抬眼看去,只见山岗上又挤满了吐蕃的骑兵和攻城步卒。

他们到底是人多,这城墙下的尸体都堆成了山,可他们还能聚集起强大的力量,给安戎军致命一击。

砸开了城门的吐蕃人傻愣了许久,这才忿忿不舍,从城门边撤走。

西北墙角残余的攻城队也顶着墙上零星的箭矢,收拾了残局,往山岗上撤退。

“胜了!”

“胜了!”

墙头上右武卫满身鲜血,倚在女墙上面露欣喜。这一个时辰下来,蕃军一浪接着一浪,如今终于扛不住撤退了。

他们抱着手里的矛,杵着刀,或跪,或爬,挣扎地爬在墙头,远远地看着吐蕃人狼狈地往上岗上奔逃。

右武卫的笑容被眼中流下的泪水冲刷,终于支撑不住,躺倒在了呗鲜血浸透的地砖上。他们已顾不得庆祝胜利,能活下来,便是老天最好的眷顾和祝福。

赵正站起了身,他看向了赵大柱,恰好,赵大柱也看向了他。

赵正点了点头。

赵大柱也点了点头,然后掏出了面甲,盖在了脸上。

身后的赫连云天牢牢地抓住了马疆,看着城墙缺口那火焰越来越弱。

“玄甲军听令!”赵大柱的声音中气十足,洪亮震颤,墙上泥土“飒飒”而落。

“右武卫把墙头变成了血肉磨坊,他们打退了吐蕃人六次进攻,墙下尸横遍野,蕃军士气全无!我们也歇够了吧!歇够了又该如何!?”

“杀出城去,直取蕃军中军!”赫连云天振臂高呼,身后三百玄甲军顿时响应,“杀、杀、杀!”

“亮我军旗!随我冲阵!展我大唐铁骑雄风!!”赵大柱大吼一声,“驾!”

坐下战马仿佛感受到了赵大柱的豪迈,长嘶一声,奋起四蹄,朝那将息未息的火焰奔跑而去。战马健硕的四肢蹬地一跃,眼见三丈之远,披着甲的马身“蓬”一下撞塌了堵在缺口处此时已被烧成了灰碳一堆碎木,火星顿时四溅,远远看去,仿佛神兵天降,踏星月而来。

黑色的玄甲军战旗树立,迎风招展。三百将士紧随其后,一路踩踏着满地的火星,冲出了安戎军……

赵正招手,传令使单膝跪在了地上,“侯爷!”

“调东墙朗多秦!”

“是!”那令使显然脸色一喜,可随即又担心起来。

“可东墙外还有室韦人!”

赵正摇头,“他们要攻城的话,早就攻了!告诉朗多秦,我只要三百骑兵,让他守好墙头!”

“唯!”

令使闻言领命,连忙跳下了墙,骑在马上便往东墙狂奔,赵正起身,走到了伏尸遍地、鲜血满目的西北墙角。

老子也不过了!

所谓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蕃军仗着人多势众,一门心思只想着攻城,可他们在山岗上,却顾此失彼,毫无防御工事。加之攻城挫败,士气已然掉落谷底。

此时还不紧握战机,趁他病,要他命?

若是再给他们机会重整旗鼓,安戎军怎么守!更何况东墙外还有千余室韦人虎视眈眈,他们无非是想看着大唐与吐蕃两强血并,谁胜了又有什么关系?

赵正决定倾力一搏,但他首先得感谢浴血奋战了两个时辰的右武卫。

他不去看赵大柱如何顺着山岗西边的山沿缓坡仰攻向上,也不去看东墙倾巢而出的唐军骑兵是如何当着室韦人的面出城绕行,从山岗东边仰攻向上。更不去看那些刚从安戎军撤下的蕃军如何被唐军重骑碾压斩杀……

吐蕃人还有两千余人马,或许还有更多。

但那又怎样?

他们齐齐地聚在蕃军大纛下,正盘算着如何让这四处透风的安戎军变成困守唐军的瓦瓮。他们在图纸上比比划划,争论着哪里好打,哪里能潜入进城,哪里白天不能上,哪里晚上才是最好的攻城地点。

但唐军的六百铁骑并没有把数倍于己的蕃军放在眼里,显然把他们当成了一盘菜,如风卷残云,自东西两面直插而去。

赵正蹲了下来,轻轻地将脚下一名死去的唐军右武卫枕在了一块鲜血浸透的墙砖上。他端起吊在那同样是鲜血染透的胸甲上那块木质军牌,仔细地擦去血污,静静地端详。

“林二郎,河东汾阳人,景中十四年生,景中二十八年入伍……”

短短的二十二个字,概括了这才十八岁的少年一生。

赵正的心情变得十分地阴郁,他把那军牌摘下,放进了袖兜里。转身,看见墙头上的右武卫,都怔怔地看着自己。

“侯爷……”

他们跪了下来,痛哭流涕。

赵正被他们感染,眼泪也有些挂不住,他拍了拍他们滑不留手的臂膀,安慰道:“男儿有泪不轻弹……”

他不敢多看这些被他当作了炮灰,吸引吐蕃人的右武卫们。他不给支援,不让他们停歇,只让他们不断地射箭、挥刀、捅刺,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倒在冰冷的墙砖和滚烫的热血上,让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击垮吐蕃人的士气。

他打残了这个营,他亲手送走了两百七十名右武卫将士的性命。

赵正告诉自己,他是为了大局,是为了保存玄甲军反击的实力,是为了震慑室韦。但他仍旧怕自己哪天睡到半夜,会被这血淋淋的场面所惊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6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