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 分类:军事 | 字数:0

215、剧本反着拿

书名: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1-08 23:23

圣人说话被打断,所有人都看着赵金玉。

赵玔面露好奇:“安国公,你素来惜字如金,低调行事。怎地今日如此沉不住气?说吧,你要参谁?”

赵金玉起身,移步到殿前,推手打拱:“臣参徐王殿下殿前失仪。”

“……”赵玔仰了仰身子,“徐王?那安国公你这反应稍慢了些,朕都骂完了你才出来参奏。行了,朕回头罚他。”

赵金玉却不动,“臣还有参。”

“一并说了就是。”

“是!陛下!”赵金玉撩起袍摆,忽然跪倒在地。

赵正分明感受到了这大殿中有那么几双眼睛正在看着自己。赵金玉侧头看了他一眼,脸上很果决:“臣,再参上护军镇军大将军苍宣县侯赵正赵元良六大罪状!”

赵金玉中气十足,声音洪亮,一字一嚼,斩钉截铁。赵正赵元良这五个字萦绕而开,顿时引起一阵惊呼。朝堂“哄”地一声,炸了。

如今这朝堂之上,哪怕是消息再闭塞的人,都知道安国公与苍宣侯是什么关系。好事的更知道,安郡王的嗣子,曾经便是平凉赵氏的帐房,是赵正身边最信任,也是最信任赵正的人。如今当着圣人与百官的面,竟是兄弟阋墙,让人好不唏嘘。

这平凉赵氏一门,一文一武,出了两只凤凰,自此平步青云、壮大世族门楣,原本指日可待。可却不曾想,或许这其中又有什么不能为外人知的原因,当场对簿朝堂,实在可惜。

太子侧头,看向了凉王。

凉王却微微闭着眼睛,面无表情。

“安国公!”赵玔显然始料未及,身体不由前倾,语气也变得生硬:“你可是疯了?今日是朕召见赵元良,是要与他表功封赏的日子。可你却当着朕的面,要参他六大罪?”

“回禀陛下,臣未疯!”赵金玉从袖袍中抽出一卷纸,双手奉上,“此乃臣的参表,请圣人过目!”

高隆盛弓着腰,一时不知该接还是不该接。别人不清楚,但作为圣人的贴身奴婢,高内侍十分清楚圣人对赵正的评价。更何况今天跑出来煞风景的还是赵正的族兄弟。这状纸接了,难免又要有一长段口水官司要打。其中利害自是不用明说,而这牵扯到的前因后果之复杂,怕也是要让人伤尽脑筋。

高隆盛看了一眼圣人,只见赵玔胸口剧烈起伏,已是竭力压抑肺腑。

“陛下,奴婢去为您端茶。”

“免了!”赵玔深吸一口气,看向了赵硕,“凉王,你说这参表,朕接是不接?”

那意思十分清楚,无论是安国公,还是苍宣侯,都与凉王有莫大的渊源。一个是安郡王的嗣子,一个是河陇的嫡系。而这两人本身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原本他们应该拧成一股绳,就算有什么要说的,又为何非要放在意义非凡的大朝会上来说?

好家伙,六大罪?御史中丞、安国公亲自递参,这六大罪会小吗?一旦坐实,是杀是关还是流放?赵玔扫视着相关人等。

赵金玉铿锵呈表,仪态高昂,赵正低头,默默不语。凉王与太子,一个准备看笑话,一个则闭眼参禅。

场面十分诡异。

这是逼宫吗?

“凉王!”赵玔又唤了一声。

赵硕睁眼,坐直了身体,“臣,信元良!”

“朕问的是这参表,朕接不接!”

赵硕扶着膝盖,站起身,走到赵金玉的身边,跪了下来,“回禀圣人!赵正赵元良其人忠勇,体国克忍。自凉州苍宣团练使起家,历经大战小战数回。亲手射杀蕃贼伦钦朗日……”

“什么?朗日是赵检校亲手杀的?”

“这……这……这从何说起啊?朗日不是失踪了么?怎地是死在了上护军手中?”

“难怪啊……难怪兴庆二年吐蕃结赞突然发难,原来是他女婿死在了赵检校手中?”

“嘶……这是奇功啊!我听闻那朗日,生性残暴,屡犯河陇,当我大唐子民如猪狗般屠戮……”

赵硕话未说完,立时被朝堂上的杂乱声音打断。赵金玉叹了口气,小声道:“凉王殿下又是何必?”

“若是因为我而辱没了元良,便就算我能跳出太子的圈套,那也不过只是一个无义之徒。”赵硕目不斜视回答,转而对着銮前高声道:“圣人明鉴!赵元良治民治军功勋显着。河陇一地多亏有元良的谋划与设计,才有如今民富兵强的局面。安西之行,更是一战定乾坤,俘杀约茹军民夫奴上十万人,致使约茹三年内不敢轻举妄动。若说赵元良的功劳,臣罄竹难书。若说赵元良所谓的六大罪……安国公的参表,不可信!”

说罢,赵硕伏地叩拜,言辞恳恳,情之切切。

赵金玉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原本按照郑西元的计划,一旦圣人有将赵硕发往剑南的意图,他们便要以弹劾赵正的名头来转移视线。最重要的,是要以“六大罪”破坏赵正接替河陇军政的可能,让圣人将凉王留在河陇。毕竟相比较南诏,吐蕃才是大唐最强劲的对手。凉王在河陇经营数年,有丰富的前沿经验。依照对圣人的了解,他万万不会舍本逐末,去破坏河陇的对敌优势。

只要凉王留在河陇,赵正暂时受些委屈并非不能接受。太子一党对付凉王的阴谋,也便顷刻间消散。安郡王手眼通天,他知道圣人有意更变储君,而自古变更储君之位,少不得兵戎相见,兄弟相残。可只要不让凉王与太子过早翻脸,大唐便乱不起来。而一旦需要翻脸的时候,至少凉王手中能有可用之人,可用之兵。

赵金玉不知道陛下当初为什么会立秦王为太子,但他知道既成事实难以改变,只能力保河陇不失,权力能顺利交接。这是安郡王留下的遗言,也是他当初极力促成赵硕节度河陇。当初安郡王劝凉王极力跳出太子的手掌,凉州虽然是太子的旧地,但也是个机会。

赵硕再无力,至少他还有一支右武卫。而且西北善出精兵勇将,又是大唐的养马场地。凉王若是被逼走投无路,也仍旧有翻身的本钱。

赵金玉仍旧记得安郡王临死前与他说过的话。

“大唐历经二百余年,如今已是外强中干。民生民心,亟需休养,此二者乃国之根本,若要中兴,唯仁君可图。但太子心性紊乱,做事狠辣,为将尚可,但为君则大唐危矣。陛下膝前少儿,唯二郎既有雷霆手段,亦有爱民之心。只是为父天命将至,不久于人世,不能扶凉王殿下走这最后一程。你须谨记,若要平凉太平,便就要河陇太平。若要河陇太平,便要大唐太平,若要大唐太平,须得朝堂太平。若要朝堂太平,那河陇必须要在凉王掌中……就算是你族兄赵元良,也不能喧宾夺主……切记……”

赵金玉看着凉王,不由默默摇头。

殿下,那些死去的,活着的,站着的躺着的,在前线杀敌的,在后方秣马的!这大唐朝廷半数肱骨都在为你铺路,便是赵正赵元良,也未曾说出半个不字。可是殿下,你又何以先降啊!?

“凉王殿下谬矣!”赵金玉决定奋力一搏,直面圣人,道:“臣虽受恩,圣赐同中书门下三品。可殿下却忘了,臣本职乃是御史中丞。御史台弹劾参表,不须经过殿下授意。圣人亦不能推拒。”

这场面,连高隆盛都看不下去了,他小声喝道:“大胆!”

“高内侍慎言!”赵金玉道:“此乃朝堂,内侍监不在朝列,不可妄议!”

“行了!”望着赵金玉这义正严词的模样,赵玔也不由得收敛了起来,“这参表我接就是。高隆盛!”

高隆盛点点头,弯腰下了銮阶,接过了赵金玉手里的呈表,转身恭敬地递给了銮座上的赵玔。赵玔其实也很想看看,赵金玉要弹劾赵正什么罪名,接过打开一看,脸色顿时不善。

赵金玉道:“臣参,上护军镇军大将军苍宣侯赵正赵元良其罪一:射杀吐蕃伦钦,妄开战端,致使河陇危急,石堡城易手,左右武卫损兵折将。其罪二:赵正赵元良身为平凉里正之时目无尊上,傲才视物,待价而沽,受职不恭。其罪三:赵正赵元良护送开乐公主远嫁回鹘,却与公主兄妹互称,有乱宗室纲常。其罪四,赵正赵元良身为安西都护,私铸钱币,形同谋逆。其罪五,赵正赵元良贿赂军心,铁门关一役,右武卫军士甚至高呼其千岁,此事与役军卒皆知。其罪六……”

赵金玉说到这,停顿了下来。

整个朝堂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在朝的,谁都知道这份参表有多重,千斤难比。而始作俑者安国公,这是要把他族兄赵正往死路上逼啊!

莫说他们,便是早知道情况的赵正,都没料到这桩桩件件,全部都锤在了自己的胸口。赵金玉只说是六大罪,而他却根本没想到,这六大罪竟真是如此地大恶不赦。赵金玉在写这些的时候,想来也不须多费脑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与自己亲历的。

那时凉王殿下招揽,他还拉着自己的衣角,鼻涕眼泪顺着脸往下滚。可如今作为罪状,他是真不含湖啊!

赵正看向了有些犹豫最后一句话当说不当说的赵金玉,那背影确实成长了,也更加地让人想不到地更像安郡王了。

“怎么不接着说了?”赵玔的眼神显然不善,他看着赵金玉,“你不说,朕来念!其罪六:赵正赵元良,与回鹘汗妃苟且!手段卑劣,且还诛杀了知晓奸情的汗叔巴特!是也不是!”

说罢,便将那参表卷起,扔向了赵金玉。

赵金玉长揖到地,“是!陛下!”

“荒谬!”赵玔直气得站起了身来,若不是高隆盛扶着,他甚至想冲到赵金玉的跟前,“简直滑天下之大稽!你等言官弹劾百官,本是你等的权利。可此等捕风捉影的故事,你也能当真?安国公,说罢,你想做甚?你这罪状,苍宣侯轻则牢狱,重者斩首。你想要朕怎么处置?”

眼看场面一发不可收拾,太子却慢悠悠地推了推手,道:“陛下息怒!臣有奏!”

圣人扶额,气喘吁吁。高隆盛劝道:“圣人且坐着听,坐着听。”

赵玔摆了摆手,看着太子,“你又有何要奏?”

太子出列,跪在凉王的身边,“臣奏,所谓苍宣侯的六大罪,实则经不起推敲。且不说有无实证,便就这些乍一听上去不是谋逆便是有乱纲常的所谓罪名,实则因时因地,人之常情才有的。其罪一,射杀吐蕃伦钦妄开战端一说。其时赵元良乃平凉里正之身,官位虽低,但也有缉拿匪要的职责所在。朗日屠村在前,赵元良若是放手让他跑走,那才是真罪过。其罪二,据臣所知,赵元良对凉王尊礼有加,何来目无尊上一说?至于他待价而沽,就更无从谈起。平凉一穷二白,三百余口嗷嗷待哺。彼时凉王征召,元良不过挂念乡亲,无心仕途而已。最后是凉王强塞了个苍宣团练使的闲职与他,谁也不料这后来唐蕃突然开战……”

太子娓娓道来,彷佛亲历。便是连赵正也心中好奇,他为何对平凉的事如此熟知于胸。转念一想,怕那时凉州的地方府衙,大多也都是太子的心腹,这么说来,他一早便已经完全暴露在了太子一党的面前。

所以后来林仲才想着要除掉他,倒也通顺。

太子看着凉王,问:“二弟,为兄可有说错?”

赵硕摇头,“皇兄句句属实,元良并无怠慢本王,更未目无尊上。”

“那便好!”太子胸有成竹,继续辩解:“其罪三,赵元良与瑶林公主兄妹相称,可有不妥?”

他望向了赵金玉,“若有不妥,安国公又是如何成为安国公的?平凉赵氏与我太原赵氏原本同宗。只是不服昭穆,不论辈分。瑶林公主远嫁回鹘时,不过十六岁,赵元良当年二十,请问,唤一声兄妹,便真就有乱纲常了?荒谬!”

赵金玉没有言语,抱着朝板只静静地听。

“其罪四……私铸钱币……”太子一边说一边笑,他转身看向众位朝臣,“各位,安西丢了多少年了?我知道!十六年!若不是元良,安西焉在?若不铸币,谁送军饷?户部?兵部?还是你御史台!?”

太子越说声音越大,伸手便指着赵金玉,“安国公,你可有丝毫体恤过前线将士?”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8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