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29、我要

书名: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1-08 23:23

大年十五,上元节。

按照惯例,从正月初一至十五上元节,凉州城取消宵禁。劳累了一年的凉州百姓,齐聚州府,逛夜市,通宵达旦。过年时虽然没有烟花爆竹带动气氛,但架不住全城点灯。各坊市红的、黄的,花、鸟、凤、龙,全是灯。

花上几文钱,坐在食坊的小吃摊前,一碗合罗面,一张胡饼,一边吃一边看灯。那灯火下,巡街游行的红萧楼女子,在花车上或坐或立,浓妆艳抹,风采照人,伴着乐曲翩翩起舞。乐师们吹拉弹唱,奏一曲胡琴,弹一支古曲,吟唱盛世之歌,寄风雅相思之情。

正所谓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何四带着家小已在州府逛了整整一日,恰恰入夜时,城内钟鼓大鸣。人山人海之中,那红萧楼的花车已自城东而来。

家小们常年在休鸾县城,早些年听说休鸾过年也有花车,只是近年打仗,民生凋敝,连温饱都成问题,如这般大肆打扮,招摇过市的情景却是从未见过。

一家人兴高采烈,站在路旁,看那花车从身边经过。车上的女子抛洒着干香花瓣,水袖曼舞之中,盈香扑鼻。

“阿爷,那姐姐好漂亮!”

小儿指着车上的粟特女子,大冷天的,只穿了一件轻纱。浓眉之下,一双媚眼如丝,伴着那胡琴乐声,扭动着纤细的腰身。

“走,跟上去看看!”

何四抱起小儿,领着家人随着车后的人流向前涌动。

忽然有人大喊了一声,“洒钱了洒钱了!”

何四定睛看去,却见车上的女子拿过了一只花篮,秀手一抛,十数枚铜钱便四洒而开。那铜钱落在地上,发出了清脆的当啷当啷响声,人群“轰”地一声涌了过来,纷纷弯腰抢拾。只是更多的人不知前面发生了何事,听声浪迭起,一心痒痒的跟在后边起哄。

何四护住了小儿,可婆娘已抢得数枚钱币。

那钱币上绑了红细绳,绳上系着羊皮纸,纸上只写了三个字:平凉坊。

听人说真有人洒钱,后边更多的人涌上前来。纷纷叫道,再洒一些呀!

这十几文钱原本不是大钱,只是讨个喜庆。抢到钱的眉开眼笑,将那羊皮纸扯了胡乱丢在路边,只是留着栓钱的红绳,挂在自家女子或小儿的手上。没抢到钱的也不恼,等着花车再洒一次。

却见歌舞忽然停了下来,花车上一个身穿锦袍、头戴幞头的年轻人站了出来。

他拿着一只喇叭状的纸筒,大声道:“各位相亲,稍安勿躁!今日喜钱尚有大把,各位且先听我借红萧楼宝车一叙……”

那男子长得俊俏,声音也非常洪亮。人群当中有好事者当即高喊,“车上那郎君,可是平凉苍宣伯?”

这声音顿时在人群中炸开,平凉苍宣伯,如今凉州谁人不知?河陇之战,赵正率二十轻骑奔袭五百里,自河西翻越祁连山,一战尽毁蕃军粮道,唐军借此方始大捷。凉州自古尚武,家家户户都有随军征伐之人,西北军中凉州更是勐将如云,如赵正这般善战者,自是女子倾慕,男子崇敬的偶像。

只是平凉离得远,不曾目睹苍宣伯真容。

传闻中平凉的苍宣伯身高九尺,长得魁梧雄壮,善使一柄五十斤的大斧,征战间杀伐果断,让吐蕃诸蛮闻者心惊,见者丧胆。

却不料眼前花车上那男子,柳眉凤眼,柔美英俊。

“骗人的吧!苍宣伯如何男生女相?”

人群中哈哈大笑,凉州人粗犷,犹如赵吉利赵大柱这般才是众人心目中的勇将。像这年轻男子这般,哪是能和烧了吐蕃粮道的苍宣伯相提并论的?

却听先前那人道:“你们知道个甚?我曾与苍宣伯并肩而战,我两百护军将士,与月牙泉边全歼来犯的吐蕃三百精锐骑兵。”

质疑的人群发出了“嘶嘶”声,有人问道:“还未请教,兄台是……”

“某乃苍宣军械监造营护军,贱名却不足挂齿,只是好心告诉各位,若是某眼还未瞎,车上那郎君,便就是大名鼎鼎的苍宣伯!”

赵正没料到这人群中还有人能认出自己。想当初送粮草辎重去墨宣时,自己身上三层重甲披挂,脸上面兜遮脸,自以为严严实实。却不知早有人连他的面貌、身形都记得清清楚楚。

一时心中有些自得,看来还是低估了自身的名气。

只是此时亲自上阵,说来惭愧,就为了卖几只皮蛋,确实动静闹得太大,传扬出去怕是要徒增笑料。但不得不说,眼下效果拉满。伯爵大人现身说法,亲自带货,这种事别说凉州,怕是大唐都绝无仅有。

他拿着纸筒喇叭,定了定神,打断了众人的议论。

“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元佳节,诸位乡里可还安好!?”

“谢苍宣伯记挂,乡里安好!”

“苍宣安好!”

“青鸟也安好!”

何四也跟着众人起哄,“休鸾安好!”

“好好好!”赵正连忙摆了摆手,“墨宣呢?墨宣可有人在?”

人群中伸出一只手,一个回鹘女童着急,抱着阿爹的手,跳了起来,“苍宣伯,墨宣安好!”

那稚嫩的童声惹得在场的人哄然大笑起来。

“好!赏!”赵正却大声喝彩,大手一挥,拿出一贯铜钱掷向了那女童,“我代凉王殿下,多谢诸位乡亲,有诸位父老的同心协力,凉州复兴,指日可待!”

《剑来》

那钱掷得极准,带着风就飞到了那女童的怀中。

大人们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女子们则捂着嘴尖叫,看车上英俊的苍宣伯又抱过来一只花篮。

花篮中满满一篮系着红绳的铜钱,赵正抓起一把,道:“我与诸位一般,我也有家,我家在平凉。而平凉坊就在前方,过了这条街便是。整整一座平凉坊,四十间店铺,布、绣、食、灯,应有尽有。更有皇供变蛋,持铜线上写了平凉坊三字的羊皮纸,可享七折优惠……我代平凉,多谢各位捧场!看好孩童,洒钱了!”

说罢,赵正丢下喇叭筒,嗷一声,便把手里的钱洒了出去。

车上红萧楼的女子们也从花篮中拾起钱币,向四面八方如样抛撒。

场面顿时陷入了一片欢乐的汪洋,人群争先恐后,纷至沓来。更有人在回头,去捡方才扔掉的羊皮纸。可人群乌泱泱的,根本无从找起。

何四赶紧拖着家人躲在一旁,苍宣伯的喜气不占白不占,可是这场面太过混乱,可得仔细着怀中的小儿。

花车继续一路向前,赵正却下了车,在赵吉利与赵大柱的护送下,离开了乱糟糟的现场。车上的钱币撒了一波又一波,但更多的人,却已经绕开花车,直奔前面不远的平凉坊。

这平凉坊位置还不错,赵正之前为了买下它来,可是花了好大一笔钱。原就是为了卖平凉特产,只是之前平凉的产品并未上量,卖个粮食卖个豆腐,总不至于大老远跑上百里路,跑到州府来卖。

也就是为了让达念开心,赵正是卖了老脸,舍了命地强行上架,顺便把一些酱坊、绣坊、布坊、酒坊刚刚做好的东西一并拿出来,衬着卖。

千金难买美人笑嘛。

就算赔点钱,也是值了。

而且这钱赵正又不花,为平凉服务,走的当然是公款。

还有跟着过来的男男女女,赵正尾大不掉,只好陪着笑脸,让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里真奉陪不了。

倒是有大胆的女子,也不怕苍宣伯的高贵,站得近处,使劲打量。

然后被粗声粗气的赵大柱给喝退了,那如墙一般的身材,在灯火不太通明的街边角落,确实瘆人。

三人隔着人群老远,大冷天的,一身汗。

赵吉利抹着额头,直摇脑袋,“我的乖乖,元良,你这般出名吗?”

“谁知道呢!”赵正也是纳闷,按理说像他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男人,在凉州应该是没什么市场。可架不住有人添油加醋,胡乱演绎。造成如今这想象与认知之间的差距,倒是有了让人倾慕的奇效。

反差美嘛。

“勇壮士变成俏郎君……”赵大柱看了一眼赵正,瓮声瓮气地揶揄,“元良,你真不打算再多娶几个?我看方才那些女子,各个家中非富即贵。怕也是哪家望族的掌上明珠……”

“凉州哪来的望族!”赵正叹了口气,真正望族家的女子,敢这般打量一个伯爵,怕是家里大人要拿腿粗的棍子抽。

走了走了,绕个圈,回平凉坊。

何四也跟着人群到了平凉坊,只是脚程慢了,到的时候早就水泄不通。四十间店铺里挤满了人,各式精美的商品琳琅满目。

以布匹、绣绢最为抢手。一尺见方的绣帕,卖价一百三十文。帕上绣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缎面被衬,大朵牡丹,以蜀绣手法,针法紧实,针脚细密。那牡丹便如长在缎面上一般,鲜艳夺目。这般大作,只卖价一贯钱。

趋之若鹜。

不得不说,周家伯娘蔡氏的手艺真的不错。周集与平凉的女子也只在她手下三个月,如今各个都是绣家高手。

为了赶这批货,从过年到上架,四十多女子少食不寐,优中选优,次品货色都压了仓底,只上最优绣品。

何四挤在人堆里,给自己婆娘抢到了两方帕子,一方鱼虫,一方碎花。那婆娘笑颜如花,惊喜异常。这一百三十文,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是太贵了些。只是一年才过一个上元节,花上一些钱,也算是值得的。

一家人开开心心地拿着羊皮纸在柜台兑了七折优惠,出了门来,又逛了酱坊和酒坊,酱坊卖的醋饼便宜,何四手里还有三张羊皮纸,他买了一些醋饼和醋条,觉得有些少,又要了两斤酱。

一算,也就不到三十文。

何四高高兴兴地提着手里的平凉特产,才出了门,又被人群带到了坊前的空地上。那里人群围了个圈,圈内高挂各式花灯,灯下摆了桌桉,桉前一色精心梳妆打扮的平凉女子,各个光彩夺目。

在她们的手上,每人捧着一只凋花金漆陶罐,陶罐以红缎封口,缎上琳琅满目,都上了花绣。

在灯光的映衬下,那金罐更显得贵不可攀。

“第三十二罐!”有人在场中高声道:“平凉特产!皇供变蛋!圣人亲笔手书,如玉如璃,绵密奇香!以线分切,左以葱蒜,拌以芫荽,热油泼之,美味异常!五贯,只需五贯钱,圣人都说好吃的变蛋……”

休鸾人没有苍宣人对平凉的认知,何四悄悄地问身旁的陌生人,“这位兄台,这卖的又是甚?何以要五贯钱那么多?”

那人道,“平凉的变蛋啊,兄台不知?”

何四摇头,变蛋又是什么蛋?

那人叹了口气,“前些日子在苍宣,平凉的店铺有卖过,只是那时卖八文一只,一罐有三十只。”

何四默默一算,那也只卖两百四十文,与眼下的五贯也相差太远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婆娘,那婆娘扯了扯何四的衣角,皱起了眉头。这也太贵了。

何四定了定神,打算看看再说。

谁知这一回头的功夫,那变蛋都已卖到第三十六罐了。

“恭喜这位郎君,拿下第三十六罐!郎君高姓?……州府许郎君,久仰久仰!可凭手中金罐,签字画押,去柜前领香胰两块。”

场上那人手里拿了个木榔头,每卖出一罐,便大敲铜锣,大声恭贺。

平凉卖变蛋,不按套路出牌。

一罐一罐地卖,还有附送赠品。

至于送的香胰为何物?那是平凉产的香皂,经过干花调制,清香澹雅。沐浴时擦抹身子,余香久留。

在平凉坊的皂间,一块售价一百五十文。

贵是真贵,但试过的人都说好。

何四捂了捂钱袋子,看向了场内抱着金罐的平凉女子。

只剩最后十罐了。

九罐了……

八罐了……

周围的人看热闹的挺多,但是买的人也不少。五贯钱几乎是普通人一年的收入,但愿意花上五贯钱去买一只金罐的,永远不是一年只有五贯钱收入的那群人。

赵正还是低估了凉州人,有钱人真不少。

花五贯钱买个金罐子,他们买的还真就不是皮蛋。

“最后两罐了!”场上的声音像通牒一般,“皇供变蛋,供货有限,只此五十罐,最后两罐了!”

“我要!”

何四忍不住,终于伸出了手……

------题外话------

个中精神,自行领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5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