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 分类:军事 | 字数:0

238、我圈错地了?

书名: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1-08 23:23

其实赵正这两个月真的什么特别的都没有做。所谓良淄庄上发生的几件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第一件事,良淄庄的庄农被赵正遣散了一批,除了庄中几个管事的老人,余下的老弱病残都发给了一笔钱,赶回老家去了。第二件事是招募庄丁庄户,其中看家的,养马的,护院的较多,种田的少。第三件事是丈量土地,将良淄庄所有的土地全都用两脚尺丈量了一遍。得出了个一千七百四十三亩三分的准数。

这三件事小如芝麻,赵正认为没有必要向朝廷报备。毕竟庄农也得退休,谁不想要些身富力强的丁仆?而且这是圣人赐的庄园,几分几亩地总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的。正好农忙完了的这两个月,确实也没什么大事,赵正就利用这空窗期,把庄子上的一些琐事给规整了一番。

赵正一边整理,一边道:“原本也就是一些家长里短,说出来都让圣人与太子笑话。圣人赐了臣那般大的一个庄子,那么多的良田。臣总是要竭心尽力,不枉圣人恩赏。”

圣人没笑,太子却笑了出来。

“今日朝会,渠国公参你巧取豪夺,侵吞了他的田产,挖走了他的庄农。”

“此话怎讲?”赵正吃了一惊,“臣是拿着田册一亩一亩去量的,也不是手下人去的,乃是臣亲自丈量,怎么会错!?况且挖走他的庄农又从何谈起?这十里八乡就那么几个人,我良淄庄能装下几个人?”

“胡说八道!”圣人笑骂出来,“渠国公的参本我是亲眼过目的,说你丈量田亩都量到人家庄子里去了,可有此事?而且,你把你庄上那些老弱病残都赶到了他的庄子上,以重利将他的庄农骗回了良淄。这些事我都已派司农去查清楚了,板上钉钉,你还要狡辩?元良啊,几亩地的事,你确也犯不着这般认真,让两个庄子的下人们商量着就办了。你一个上护军,这又成何体统!告状都告到我这来了,你当渠国公为什么?还不是你庄上那些玄甲军!明明都是小事,说起话来难听地紧。”

“圣人说的是。”赵正认真的点头,推手作礼,“回头臣就办。若是没甚大事,臣便告退了。”

“你坐下!”圣人压了压手掌,“让你跑这一趟,就为这几亩地的事?你也忒不把我这甘庭殿当回事了。”

太子道:“元良这些日子就尽想着他的一亩三分地了,竟是不知,河陇战事迫近?”

“听说了!臣虽在乡野,但也还是有所耳闻的。”赵正也不隐瞒,道:“安国公也与我说了,说河陇五月誓师出征。”

“那元良觉得五月动手如何?”

“甚好!”赵正道:“五月乃高原冰雪初融的季节,也是青稞麦成熟的季节。大军攻入吐蕃、吐谷浑腹地,这时节恰好,蕃人做不到坚壁清野,大军尽可一把大火,烧尽他们的庄稼,让他们无粮可吃。而且五月逼近当拉山,六月便能将吐蕃军队堵在山区进出不得,七月山洪较多,大山之中尤甚,洪水能断蕃军退路,只要撑过了八月,那大局便已初定。”

圣人听了颇为高兴,“那么说,元良也觉得此战定能大胜?”

“圣人说笑了。”赵正道:“圣人曾也领军作战,深知兵者,凶也!这天下哪有什么万全的胜战之战。河陇新军虽然厉兵秣马数年,但仍面临一些具体的麻烦。不过臣不知朝议时诸位朝臣是如何议定此事的,臣两月没上朝,耳目闭塞至此,此时置喙却显得有些多余了。”

“闲聊而已,元良莫要自贬。”太子看上去像是有些想看凉王的笑话,只不过圣人在侧,不好明着说,只道:“原本本宫也是有些疑虑的,若是元良也有一些朝臣们看不到的考量,不如也一道说说看,或许圣人斟酌之后,为保万全,此战作罢也说不定。”

《骗了康熙》

圣人显然脸色变得不太好看,河陇之战是他一力支持的,赵硕返回河陇的头等大事就是对吐蕃用兵。河陇为了这个目标,精心准备了四年。开渠、引民、建太平仓,盘活人口经济,大肆囤积粮草,打造兵刃,训练新军。此时安西已平,约茹已废,若不趁其病要其命,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机,又要等到猴年马月?

但这事太子殿下却背道而驰,坚决反对。在朝议中更是直言不讳,一旦河陇不能速战速决,将战事拖延至数年,那对刚刚缓过一口气的大唐来说,那将是割喉放血,一发不可收拾。苦心十数年的经营,也将付之一炬。

这与他放手让左恩庆率军打南诏又有不同,南诏打不赢,并不能威胁长安腹地,但河陇若是没打赢,后果不堪设想。

太子与圣人的出发点不同,圣人立足胜战,太子立足的是战事不顺。是以得到的两个结果南辕北辙,谁也说服不了谁。自凉王回河陇之后,眼看开战临近,这种相左的意见便就日益尖锐起来。

今天招赵正入宫,除了因为渠国公参了他一本之外,更主要的是圣人也想问问赵正的意思。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同样的,圣人久在长安,对边塞事宜也需要有人在一旁翻译讲解。

而能担当这个重任的,全长安就只剩下一个赵正赵元良。

这事赵正不能装湖涂,而且必须实事求是。因为这关系到河陇战场的客观事实,也会直接影响到朝堂对河陇的战事判断。

赵正思虑片刻,既然要听,那就给你们上一课。

只是眼下东西不多,教具不足,甚至连副堪用的地图都没有,说起来多少就有些空洞乏味了。赵正一不做、二不休,道:“臣斗胆,还请圣人给臣几日准备准备。”

“元良这是卖关子啊!”圣人笑笑,挥了挥手:“也罢,需要什么,让高隆盛去准备便是。内侍省没的,就让郑西元去弄。”

“倒也不用如此麻烦!”赵正心想左右都是讲课,反正闲得蛋疼,既然要讲,就给你们上一堂身临其境的课。

“臣只要一样东西。”

“要甚?”

赵正笑笑,“回禀陛下,臣要人,多多益善!”

……

三人说了半个多时辰,眼看午时将近,高隆盛忍不住入内提醒,“圣人,该用药了。用药之后,还要用膳呢。”

说罢,还看了一眼赵正,赵正也懂得了他的眼色,于是起身告退:“圣人还请多多歇息,虽然河陇战事要紧,但圣体也该多多保重。臣庄上还有事,就先告退了。”

“元良你也忒妄自菲薄了!”圣人道:“几亩庄稼地的事,看把你支使地顾此失彼。看来,朕赐你这几亩地,到底是错了。”

赵正笑了笑,道:“圣恩卷顾,臣自感激不尽。臣本布衣,操弄庄稼农活才是本行。俗话说,家不平,何以平天下?待臣摆平了庄上的琐事,定挑个时辰,邀圣人出宫一叙,为圣人与太子,具体说说河陇战事的得失与利弊。”

“甚好!甚好!”圣人听赵正如是说,心情顿时大好。太子也想看看,这个赵元良到底有什么真本事,以往听人说他乃战神下凡,心中对他也好奇地紧。此时见他胸有成竹,这好奇的心思就更加浓烈,都是带兵打仗的人,是时候看看,差距到底在哪了。

于是站起身拱手道:“臣也告辞了,长安城里的琐事,还须臣去刑部协调。再有半月,定还圣人一个平静的长安城!”

“行了!”圣人摆了摆手,“莫要闹得太大。已经有人上了表,说长安城内军士借搜查的由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更有当街勒索的大胆之徒,这些你也一并查清,给我一个交代。”

“喏!”太子的脸色一变,满是不屑。口中却恭敬,举手投足之间并不争辩,只是照做。

赵正这才知道,原来在长安城里严打两个月,牵头的居然是太子殿下。这事还真不怪他消息闭塞,他原本就没有把这事太放在心上。

他这段时间忙着挖坑装渠国公,大概已经完工一半,如今就只需等一个时机,便就教人盖几锹土,好好地埋了。

只是渠国公是王渠让的阿爷,赵正不能赶尽杀绝。所使伎俩也多为无伤大雅的凋虫小技,并不伤根本。只是若是渠国公不自量,不识大体,那就与他赵正无关了。

太子殿下在前,赵正在后,两人一道出了甘庭殿。

林小五坠在了后边,在所有人都不经意间,悄悄地给赵正手中塞了一张纸条。

赵正不动声色,打量了一番周围,并未引人主意,便小心地将纸条装了。

“太子,皇后殿下召见,臣还得去一趟甘露殿。”

太子一时不解,“她召你作甚?”

赵正摇头,“臣亦不知,只是高内侍传话,臣也不得不从!”

“唔!”太子点点头,道:“那我便不陪了,甘露殿我也好些时日没去过了,路生。元良你也早去早回,莫要久留。毕竟是内庭,不太方便!”

“臣省得!”

太子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欲言又止,末了还是叹了叹气,道:“元良乃国之栋梁,若是那妇人说了些什么不中听的,也千万莫要放在心上。”

说罢,又看了一眼高隆盛,眼神里有些责备,高隆盛连忙低下头,直到太子走远,他这才对赵正道:“上护军,这边请。”

赵正问道:“高公公,我怎么觉着太子与凉王二人,对皇后殿下都不怎……”

“上护军还请慎言。”高隆盛打断道:“皇后乃太子与凉王的姨娘,早些年在剑南时,老王妃生阿肆公主时难产身死,皇后便就填了房。”

“那徐王……”

“徐王乃皇后亲生子嗣。”

原来如此。

难怪这兄弟三人在徐王这便拐了个大弯,里边还有这些事情。

高隆盛眼瞅着撵道上没有其他人,便小声道:“苍宣侯,老奴多句嘴。”

“高公公但说便是。”

高隆盛左右瞧了瞧,突然附耳道:“苍宣侯还是得小心着些。”

“小心什么?”

“那老奴可不敢多嘴。”高隆盛把话说了一半,却又不讲明白,“这长安城中看似平静,但内里暗流涌动,老奴见苍宣侯大义,有些事忍不住想要提醒一番。能不得罪的人,还是不要得罪了……”

赵正恍然大悟,他这是在说渠国公啊!

渠国公写参本他是万万没想到,至少是目前没想到。他不过是丈量田亩时往他庄上多踩了几步而已,这就受不了了?底线也忒浅了些。他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不屑赵正这偷鸡摸狗蚕食的伎俩。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渠国公侵吞良淄上千亩土地时,可曾想过有人会参他一本?

原本大家都还能坐下来好好谈谈,结果他老人家一上手就是要弹劾赵正赵元良。他却不知他这一封参表呈上,锁的不是赵正,而是自己的后路。

这事对于王公贵族来说,原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可若是非要对簿公堂,圣人也不好徇私舞弊。皇室农庄,田亩是有数的,内庭一分一厘都清清楚楚。若是得意忘形把这茬忘了,那到时候就算圣人想帮你,都无能为力。

“上护军!”

高隆盛道:“左右不过就是几块地,人渠国公也说了,若是上护军不愿意,还给良淄就是。可苍宣侯似乎欺人太甚了,划地都划到渠国公鼻子上去了。”

“什么地?”赵正一时茫然,“我何时欺人太甚了,高公公你莫要血口喷人。”

“哎呀,上护军!”高隆盛道,“玄甲军在人家广平庄上圈地扎营,这事你不知?”

“那不是我家的地么?”赵正道:“我是对着田册来的,玄甲军春训扎营,怎就不能在自家地上来呢?”

“上护军错了!”高隆盛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阿团的地才是良淄的,广平庄的地,那是圣人赏给渠国公的。你越界了!”

“是吗?”赵正仍旧茫然,许久才“嘶”了一声,“难怪他要参我!莫不是我真的错了?”

“错了,错了!”

“那行,那我回去再看看!”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7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