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 分类:军事 | 字数:0

234、宫中安详,院里闹鬼

书名: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1-08 23:23

一阵钟声一通鼓,作为皇城一日当中最后一次报时,敲完了鼓的监门卫就能下班回家。厚重的宫门缓缓地关闭,十几人合力,将灌了铜的门栓慢慢地放下。

“冬!”沉闷的上拴声传进了内殿,高隆盛又点亮了一盏灯,小心地用手拢着突突跳动的火苗,步履平稳缓慢,轻轻地放在了桉边。

桌桉上一副残局,圣人在左,凉王在右,一人执白,一人执黑,正自厮杀不休。

“明日二郎你就要回河陇了,还有何想要的?”

“父皇曾许我将阿母的坟迁入长安,不知还作数么?”

“有什么迁的,来年等我薨了,我也要回成都,与你阿母埋于一处。”赵玔道:“为父人前称朕,旁人都觉着我坐在那龙椅上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可却不知我这几十年,是如何过的。你阿母生阿肆时难产而故,彼时局势不妙,我日夜操练新军,竟是连你阿母最后一面都没见到,阿父此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每每梦回成都,都见你阿母牵着你的手,站在蜀王府的门前,向我招手。我想,她大概也希望我能回家,而不是埋在这关中。”

赵硕抬起头,见圣人情绪低落,眼中神情亦十分伤感,于是叹气安慰道:“都过去二十多年了,阿父还未放下?阿母泉下有知,当能感知阿父的一番思念之情。这么些年来,我与太子也深知父亲情深,这后宫中除了皇后,便再无其他妃子美人,旁人说说阿父不近女色,我亦听传闻说那杨氏……”

“那是你母后!”兴庆帝放下一字,纠正道:“那也是你姨娘!不说这个了,说说河陇。”

他把棋盘一推,只见哗啦一声,盘上棋子已是乱了。

“阿父你这是作甚,儿臣眼看就赢了!赵硕捏着棋子的手停在了半空中,“便就在军中之时,阿父也如这般耍了我无数次赖皮。”

“你厉害,我下不过!”兴庆帝接过了茶水,抿了一口。赵硕安慰道:“阿爷大病未愈,确实也不该这般用脑。”他招了招手,不一会儿,林小五端上来一盆沸汤,那汤色浑浊,蒸汽鸟鸟。赵玔捧着那汤碗,闭着眼睛,深深吸了几口,道:“赵元良这法子也不知有用没用,不过死马当作活马医,我在一日,你与太子之间便就有了纽带,我若是死了,还不知你兄弟二人会打成甚个模样!”

赵硕笑笑,没有接茬。

赵玔吸了一些药汤的雾气,放下碗,敲了敲岸面,“河陇与吐蕃之战,关系到国运,也关系到吐谷浑复国事宜。原本阿爷想的是让慕容清波镇守吐谷浑,让大唐在高原上重铸一面屏障,不知二郎觉得如何?”

“还未开战,儿臣也不敢断言。”赵硕显然有些不太满意,道:“慕容清波其人在吐谷浑为王时,便就不理军政,大小事务全交给了他的丞相。也不知他那丞相实则早就是吐蕃的暗桩,这才导致国灭流亡。父皇若是还信任他,儿臣也无话可说。”

赵玔叹了口气,道:“上月他送来了一封请安表,又与我说了此事。他虽没了军权实权,但他毕竟是明里上的吐谷浑国主。二郎此回河陇征伐吐蕃,便就让他送送军粮,打打下手吧。等你稳定了当拉山后,便让他复国,这样一来,你的压力也会小上许多。”

赵硕轻“嗤”了一声,“我宁愿遣个无名小卒去护我粮道,他,我不放心。”

“我知你看不起西海郡王,可他在吐谷浑人的心中地位超然,仍旧是他们的王。”赵玔道:“你便给他这个机会,在他身边多安插几个得力的干将,确保粮道无虞便是。”

“那是自然!”赵硕道:“儿臣也不敢托大,关于全军的性命,自然要用信得过的人。”

“可是有了人选?”

“平凉赵大柱。”赵硕道:“我信任赵元良,便如赵元良信任这赵大柱。有他在,或许粮道无虞。”

“赵大柱……赵元良……”兴庆帝嘴里喃喃地念道,末了,兀自摇了摇头。赵硕见他眼中隐隐有话,便道:“原本赵元良是最适合南征吐蕃的帅才,阿爷却弃之不用,儿臣始终想不明白。就算让他去做副总管,也比让他呆在长安终日无所事事好上许多!”

“你还年轻,日后会明白的。”赵玔道:“赵元良善战是上下共识,他去做你的副总管确实是不二人选,但二郎你须也知晓,吐蕃之战是你的立身之战。而赵元良,年轻却功劳甚巨,等日后天下大定,他必骄纵。阿父此时压一压他的锐气,让他知道,这偌大的大唐也不是没有他赵元良,就打不下这胜战之战。他对你恭敬,那只是表象,内心未必真正臣服。若让他此刻主事河陇,率军争讨,那才是你最大的隐患。阿父也知道,如今吐蕃式微,赵元良功不可没。阿父怎能让明珠暗投?此刻不用他,不过是为了将来你或者太子能更好地用他。”

“阿爷!”赵硕看了过来,“储君之位,阿爷当真还在动摇?”

“这事原本你是不该问的。”赵玔摇摇头,忽又点了点头,毫不隐瞒:“不怕与你知道,阿爷确实有此想法。只是太子并无大错,阿爷也不想动摇朝本根基。若是日后没能立你为储,二郎也须克己体忍,认真辅左。他毕竟是你的阿兄。”

“儿臣明白,儿臣在河陇一日,便保大唐江山西北一日稳固。”

“那就好!”赵玔欣慰地笑了笑,心道太子虽然有心疾,但有二郎这般明事理的贤弟辅左,其实也该是一个好的结局。就算日后宾天,他也该含笑九泉。

……

赵正进了院子,回头便见身后高大的永安坊坊墙。阿二与阿四两人紧随身侧,三人转过一道屏风,却见面前一林茂密,林仲隐隐有些灯火之色。孙伯在前引路,带着众人穿过林中小径,眼前便豁然开朗,一座宅院立于身前,就真如卢玄所说,不大不小,除了杂院,还真就只两间房。

微风袭来,初春的新绿摇曳招展,一片哗啦啦的声响。间或,还夹杂着一些丝竹之声,飘飘渺渺,听不真切。

赵正站在房前,看着四周黑洞洞的景象,耳中听着那若有若无的乐器靡靡之音,暗道将这院子隐于永安坊的闹市之中,主人也当真是个人才。

“侯爷,这便是你的屋子。”孙伯打开了其中一间,掌了灯道:“此屋原本是主家住的,侯爷身份尊贵,不知合不合适?”

赵正打量了一番,屋内陈设简单,厅中一面山水屏风,屏风前一张红木桌桉,桉边一张羊绒坐垫。桉上也干干净净,只放了一只烛台。持此之外,便再无长物。

厅左是主卧,厅右是次卧。阿二陪着赵正,阿四到两个房间内转了一圈,摇了摇头,暗示无甚异常。

孙伯拱手道:“时辰不早,还请侯爷早早歇息。一会我便让下人打些热水来,为侯爷洗漱。”

“孙伯住哪?”赵正忽然喊住了他,问道。

“不敢!”孙伯道:“这前院还有屋子,是供下人住的。”

赵正点点头,孙伯见他再无其他吩咐,便告退而去。

阿四道:“听那卢侍郎之言,这永安坊的地皮可不便宜!却不料这主家买了这处地皮,却只盖了间这般大小的屋子。嘿嘿,倒也适合金屋藏娇。毕竟外室,确也不须那般大的住处。”

“你尽口不择言!”阿二斥道:“我等本为客人,万不可胡说八道。这屋中只有书墨香气,不闻脂粉味道,哪里又是安置外室的所在。”

赵正一边听一边点头,确如阿二所言,这屋子里清雅,不似娇房。不过这等事与自己又有何关联?只不过暂住一宿,明日就离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早睡早起身体好。改日得了空闲,让卢玄领着去拜谢一番。

阿二轮值,阿四去次卧歇息。赵正便去了主卧。

卧室内与厅前相似,摆设简单,一眼通透。除了一张榻,一只柜子,便什么也不剩。心道好家伙,想来这家主人平日里被家中婆娘唠叨烦了,便就自来此处别院,清净一番吧,竟是看不出一丝市井烟火色。不禁对这主人也产生了好奇,不知是哪家大员,竟有如此闹中取静的心境。

不一会儿,奴婢们端上了水盆与新的羊绒帕子。服侍赵正的,是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小婢,看她模样,长得清秀,肤色雪白,穿着虽如一般家婢,但举手投足间,却又不似一般家婢。

“侯爷万安!”她浆了巾帕,为赵正擦脸。又端了茶水,与他漱完了口。而后,便另拿了巾帕,端了水盆,见赵正坐在榻边,便就跪了下来。

“侯爷,孙伯嘱咐奴婢为侯爷洗漱,还请侯爷轻抬贵足。”

“水放下吧,我自己来。”赵正摆了摆手,那小婢低着头,道:“若是怠慢了侯爷,家主定不会轻饶。还请侯爷静候,奴婢定好好伺候。”

红唇轻启,一股幽香飘然入鼻。赵正一时恍然,这婢子怎么看怎么不像家婢。刚想婉拒,那小婢已是握住了赵正的脚踝,轻轻脱下了他的靴子。

“如你这般的婢子,府中还有几个?”

赵正感受到了水的温度,低头见那婢子轻抚水花,便开口问道。

那小婢忽然一愣,想了想,“大概……大概六七个吧。”

“那可热闹了!”赵正呵呵一笑,见那婢女为他洗完了脚,小心地拿着羊绒帕仔细地为他擦完了脚,便要起身为他宽衣,连忙道:“行了,余下的事我自己来吧,你去倒水歇息。此处不用你伺候了!”

那婢女见赵正坚持,便也不再纠缠,告一声:“奴婢告退”,便端着水盆出了房门。

这一夜,便就真的再未打扰。也不知是因他的吩咐,还是因为门口站着个阿二,让赵正得以一觉睡到大天亮。

起身时,却不再是昨夜那婢子伺候,只是换了一个同样长得精致,貌美肤白的的奴婢。赵正不由心中起疑,什么样的大户啊,养的这哪是奴婢,这是小姐吧?

到出门时,却见院内阿二两人早已起身,正习惯性地耍着把式。院中有一石桌,桌上呈着肉粥与胡饼。等赵正到了,三人便吃喝起来,却见孙伯也自林中路上而来。

“侯爷,睡得可好?”

赵正刚拿起的快子又放了下来,起身还礼,“叨扰了,昨夜舒适,连梦都未做!”

“那便好!”孙伯道:“一会侯爷方便了,小的便带侯爷出坊。马车已是备好,不知侯爷要去往何处?”

“大可不必!”赵正心道睡了人家的房,用了人家的婢子,还要坐人家的马车,太不合适了,于是道:“坊后还栓了我们的马,我等骑马走便是。”

“那仆便就不勉强了,侯爷还请自便。”说着,孙伯便唤了两个小厮,抬着一筐马草,去后门喂马去了。赵正吃喝完毕,想着终究是欠了个人情,日后总得找补回来,于是便问道:“赵正斗胆,敢问主家是哪位?”

“侯爷好生客气!”孙伯连忙躬身道:“主家名讳并不隐秘,只是身份实乃上不得台面的商贾。卢侍郎也吩咐下仆了,但教伺候好侯爷。至于主家,侯爷,恕老仆斗胆,此时侯爷也没有必要知晓,只须知道,是卢侍郎的挚友便可。”

“行!”赵正心道这院子主人挺有意思,大唐商贾地位低下,这人不似旁的生意人喜欢攀附权贵,倒也有些令人敬佩。于是当下也未多问,吃饱喝足之后,便带着阿二阿四一道出了后门,骑上喂得饱饱的马匹,一路晃悠着,往凉王府所在的胜业坊而去。

赵正坐在马上回头端望,那新绿萌芽的丛树后,木门缓缓地关闭了起来。一缕新叶遮住了视线,稍走远几步,便就看不真切。

这后门的对面,是一座铁匠铺子,一大早便开了门,摊上摆的无非刀具、工具。铺子两边也有一些小摊点,卖些糕点小吃。

“这院子有鬼。”阿二忽然道。

赵正回过头,阿四在一旁嗤鼻,“我说你昨夜怎么神神叨叨的,这是真遇鬼了么?我倒是觉得还好,静谧清静。”

阿二见赵正看了过来,便说:“我昨夜好奇,去转了一圈,可是侯爷不知,就这般大的一个院子,我却险些迷了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6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