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53、糊涂

书名:大唐里正 作者:离珠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1-08 23:23

话说回鹘左部敦王,胡咄度。

这人在大唐的履历是十分亮眼的。景中年间,回鹘左部三万兵马在胡咄度的率领下,率先南下助大唐平叛,历经十三年,大小阵仗一千三百余次,作为主力,与剑南军、淮西军、河西军、安西军一道并肩作战,最后击垮了叛军。

可谓功不可没。

胡咄度本人既是回鹘王庭的左部敦王,又是大唐授封的瀚海节度使。每年受金银钱二十万贯、布两万匹。是大唐稳定北方室韦、契丹的中流砥柱。

兴庆元年,大唐新皇登基。胡咄度加封瀚海公,实际上与回鹘汗部的地位平齐,只是回鹘内部有地位高低不同而已。兴庆元年,胡咄度将爱女晋献嫁予唐廷二皇子赵硕,称鹘妃。更加巩固了回鹘左部与大唐之间的关系。

原本,胡咄度应该是大唐最为可靠的战友。但这一切的变化,就源自于去年回鹘汗庭老汗王的薨逝。

自从北庭军和安西军一道东征平叛,人去楼空之后,整个西域便就只剩下了日渐庞大强壮的回鹘。这二十几年如是,回鹘汗阿史那部兵强马壮,统户三十余万,拥兵十余万。在雪山草甸间,牛羊遍地。大河边绿洲上,更是人丁兴旺。

可瀚海的天气恶劣,入冬又早,水草不丰,还要面对匈奴残部、室韦、契丹,是以左部回鹘生存比之汗部更为艰难。胡咄度也三翻四次向汗部恳求,能让左部子民在秋季翻越北天山,去到北庭放牧,却一直被汗部拒绝不允。

胡咄度虽明面上对汗部谦让,可实际上却不见得能服气服心。但老汗王在回鹘各部中的地位超然,不好得罪。眼见老汗王去岁薨逝,吐蕃约茹又日益进逼,胡咄度料想汗庭也是要人之际,于是便再一次向继位汗王阿史那药罗托上表商请。

可出人意料的是,汗部仍以“左部乃瀚海之柱”的理由拒绝地干净利落。言必称自有右部相助,安西无虞,不须左部内迁北天山。

胡咄度恼羞成怒,一时便就断了与汗庭的联络,自顾自地在漠北自立自重。左部子民翻越北天山进入北庭,也不加约束,让左部与汗庭的关系处在一个十分危险的临界点上。

只不过,如今约茹围住了焉耆,汗部无暇东顾,只明面上维持上下称呼,实际上两部人马,早已离心离德,不如往日……

王渠让道:“左部敦王与吐蕃之间也有书信往来,只是内容为何暂时不知。都督府下对于此事三缄其口,主要还是需要依仗左部在漠北的助力。朝廷也并非不知,但此一时彼一时,只要他们不是明面上反唐叛唐,能维系那便小心维系……”

赵正听完王渠让的介绍,不住摇头,心道这国与国,部落与部落间乱七八糟的苟且事真的让人防不胜防。别说回鹘与大唐,回鹘与吐蕃、吐蕃与大唐,便是大唐的朝堂里,也是斗得昏天暗地。

拢一块,都是一丘之貉,没一个干净的。

“这如何是好?”胡三大似是绝望了,“回鹘人都不能信任了,往下接着走,怎能防住他们的冷箭?俗话说的好,强龙不压地头蛇,咱就是再能打,在漠北草原上,你也打不赢这帮回鹘蛮子。”

“也不见得!”赵正道:“方才听王长史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

王渠让道:“元良你就别卖关子了,有什么说什么!我这凉王殿下还有一封信,说是要亲自交予你的。”

“信在哪呢?”

“在马褡里,一会取来。”

赵正点点头,道:“之前我一直疑心吐蕃人是怎么找到我们的。如今王长史这么一讲,那就通顺了。”

“你是说胡咄度给的消息?”

“不然还有谁呢?”赵正叹了一口气,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

能在漠北草原上做到耳聪目明的,只能是回鹘人。左部有送嫁队的具体里程信息。从何处出发,穿越大漠到得草原的日子只要加算一番,即可得出,误差不过数日而已。他们拉着室韦来配合演戏,无非就是想撇清自己,导演一出吐蕃和室韦互相勾结的戏码。

甚至于混入营区的室韦斥候,也许根本就不是室韦人,而是回鹘人。让唐廷不得不相信,是室韦人招惹了吐蕃人,想要给唐廷一个难堪。

这件事,若是成了,他能破坏大唐与回鹘汗部的联姻,打击汗部的声望。顺便,还能把祸水引到室韦和吐蕃人的头上,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趁汗部虚弱,入主北庭。端的是一石二鸟的架势。

若是不成,自然是有吐蕃和室韦人顶缸,找不到他胡咄度的错处。而且还能借此机会再向唐廷要些好处,或是铁,或是钱,厉兵秣马,发誓铲平宵小。至于铲不铲得平,都这么多年了,不也由得他们说么。

左右成与不成,胡咄度尽占便宜,最低也不会吃亏。这般没有成本的买卖,换做谁会不心生臆想?

赵正搓着脸,道:“就是没有证据,所以我想去会一会那多铎,看能问些什么情况!”

“别去了!”王渠让道。

赵正看着他,王渠让点了点头,“元良,此等龌龊,你追清楚与不追清楚其实并无差别。”

“如何说?”

王渠让认真道:“若是多铎亲口承认,这事确实就是胡咄度做的,你当如何处置?”

赵正愣了愣,眨了眨眼睛,想了一会,道:“只能上报朝廷。可如你方才所言,朝廷对胡咄度也早有戒心,如今多铎作证,就做实了回鹘左部叛唐。这么一来,瀚海征是不征?打是不打?没钱没兵,这仗打不起来,反倒让大唐失了里子和面子。”

“你倒是聪明,懂得预判朝堂形势。”王渠让很欣慰,“我阿爷也是如此说的,此间事,难得湖涂。只要胡咄度不明面反唐,这事揪着不放还不如就此过去。等有朝一日有能力北征,再算总账也不迟。而且如今你的形势是要送开乐公主到安西去,这是敕令,亦是军令,你违反不得。如今安西局面就靠阿史那部支撑,你不到,他就有可能投降。此中孰轻孰重,元良聪慧,自是能料理清楚的!”

赵正默默地点头,这话说的极有道理。

一旦坐实胡咄度叛唐,这送嫁队还能西去?那必定是原路返回,联姻就此作罢。那么朝堂上议论出来的安抚回鹘汗庭的大策,便就功亏一篑。安西一丢,回鹘汗庭投降吐蕃,朝堂上必定炸锅,圣人必定大怒,到头来,谁来挡这一刀?

除了自己,赵正想不出还有第二个人有资格背起这口黑锅。朝堂那些人,他们才不管原因是不是左部叛乱,外交这种事,在这般年代,这般形势下,谁不是提着脑袋走下去的?回鹘左部自是背上了背盟的恶名,但最后的罪名,肯定还是要归咎于赵正的处置不当。

而且那些看凉王不顺眼的,欲除之而后快的,还不绞尽脑汁借此机会把凉州也一锅端走?

所以对胡咄度,不仅不能兴师问罪,还要多加安抚。

只要让赵瑶林平安到了北庭,这事就算成功化解。至于左部敦王日后如何应付,那是朝廷的事,与自己无关。

“得了!”赵正一想通这一茬,脑袋里顿时清醒了起来。萦绕在脑海里的那些疑问,顿时化作了烟消云散。

只是这过程,把赵吉利和胡三大看得一脸茫然。他们不知道王渠让和赵正这一番谈话,意味着什么,只觉得赵正起初眉头紧锁,如今已展颜舒眉,笑了起来。

“怎么?不去问多铎了?”赵吉利道。

赵正摇头,“你去问就是了。”

“那我去了!”

赵正点点头,“问出来了别告诉别人,虽然不能逼得胡咄度太紧,但我们也不能掩耳盗铃。”

赵吉利“嗯”了一声,自和胡三大出门去了。

两人关上了门,王渠让“啧”了一声,摇头道:“元良你这是非要问到底啊?”

“我不问!”赵正道,“吉利去问。”

“这有区别?”

“有啊!”赵正道:“我反正什么都不知道,见了左部敦王,我也当他是瀚海公对待便是。难得湖涂嘛……”

“行行行!”王渠让无奈地说道:“只要你不钻牛角尖,懂得大局,此一行明白凶险所在,想好对策,我还能说什么?”

赵正睁大眼睛看着他,“怎么王长史不一同随行吗?”

“你在想甚呢!”王渠让笑道:“我来是救急的,我要是跟着你去安西,谁在凉州帮着处置都督府的公务?你倒好,拍拍屁股就走了,我那还一堆杂七杂八的事情千头万绪。出来这些天,谁知道没了我,都督府要乱成什么样子!”

赵正呵呵呵地笑,少了你地球还不转了?都督府事情多,可前段时间也招揽了不少人才。处置政务、军务这些繁琐事宜,王渠让早就不干了。

王渠让靠了过来,神色严肃,认真道:“有一说一,元良!你此刻站在风口浪尖上,我倒是挺担心的。”

赵正想了想,长出了一口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他不和我来明的,我总能捏住他的软肋。且看他回鹘左部援军何时能到安戎军,他若是来得痛快,那便就是说我还有机会。他若是拖拖拉拉,遮遮掩掩,这差事,也确实棘手。不过渠让放心,我自有决断。”

“当真?”

“……”赵正心说这事是提着脑袋往油锅里跳,但也不是无懈可击,无非就是有求必应。胡咄度他说什么,应什么就是。给足面子,送足里子,他若是不开窍,自家找个机会拼死跑路,也不是不行。只是丧师辱国之罪,就背定了。

但是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

赵正打定了主意,一切等见到了左部敦王胡咄度再议。

一想到这,赵正忽然起身,既然如此,那我还动个屁的身,就呆着这安戎军,修缮城墙,布置防线,等着他来不就是了!

“崔员外!”赵正拉开门就吼,赫连云天迎了上来,“侯爷可是有军令?”

赵正招了招手:“告诉崔员外崔功成,让他停了手里的事,到我这来一趟。”

崔功成还在调度造车和仪仗的用料,匠作们也都撸起了袖管子,准备大干一番。玄甲军却突然到了匠作营,让崔功成去一趟。崔功成不知赵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王渠让给的工期有限,手里的活又重,但赵正毕竟是领队兼长官,他要召见,还不能不去。于是丢下了手里的活计,跑到了临时充作中军大帐的那处还算完好的土屋。

王渠让也不阻拦,他知道赵正心里在想什么,既然他不想动,那就依了他便是。至于赵正说要修缮城墙,加固防线,王渠让觉得大可不必,毕竟回鹘人目前还算是友军,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和唐军对着干。

但赵正想的是,一旦撕破脸皮,他得护着赵瑶林跑路,这做的是二手准备,不可不硬。

崔功成一脸茫然,修城墙?挖地道?

赵正点头,“稍后给你图纸,几处要地如何修缮、取土,加固,都会有详注。你且召集人手,不够就从吐蕃、室韦人的俘虏里提。”

崔功成看了看赵正,又看了看王渠让,王渠让点点头,“照做便是,左右苍宣县侯也看不得那些俘虏凭白吃我粮秣,让他们干干活,也是好的。此安戎军,亦是我大唐军镇城池,日后说不定也能用得上,去吧去吧!”

崔功成只好点头,拱手作揖,“唯!”

赵正看着崔功成出门,一颗悬着的心好歹有了落地的趋势。王渠让笑他太过紧张,赵正也不说话,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若是孤家寡人怎么都好说,如今手底下两千弟兄,还都是他赵正的心腹,哪怕有一个闪失的可能,他都不愿意看见。

王渠让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元良啊元良,没看出来,你也有怕的时候啊!?”

赵正哈哈大笑,“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王长史见笑。只是说归说,凉王的信呢?还不给我?”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5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