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九章 帝国的军队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37年10月19日,印度,郧阳(今新孟买区)。

帝国的军队主要由两支力量组成。首先是帝国陆军本身,其指挥部设在长安玄武区东胜巷的陆军总司令部。

截止到去年,帝国陆军规模已突破十万人,兵力总数达到十万四千余,分属于三个本土护卫团、七个骑兵团、十五个步兵团、八个炮兵团和一个初具规模的工兵部队。

这支军队超过三分之二的士兵都驻扎在海外,全球各地都有陆军的卫戍部队和特混分遣队。他们在印度守卫齐国的经济利益,他们驻扎在安南升龙城和清化城以监视黎朝傀儡政权,他们还在琉球和日本,配合海军舰队树立齐国在东方的威信,他们还有相当数量的士兵部署于遥远的地中海、北非,以及爱尔兰,竭力维系齐国的全球霸权。

从太祖皇帝时期,陆军作为帝国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就几乎从未发生过太大的变化,哦,也不准确,最起码帝国陆军从不到两万人的规模逐渐膨胀至十余万。

帝国陆军在数十年的战斗中经历了各种考验,在帝国开拓和征服的过程中,也建立了赫赫军威,虽然声名不如帝国海军那般煊赫,但仍旧是一支令全球各国为之忌惮的强大力量。

帝国陆军的军官不像欧洲军队那般,都是一些时髦的权贵子弟或者富家子弟,更不是像英格兰或者法国军队那样,大部分军官职位都是买来的,并且普遍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沉重的国家义务。

齐国大部分陆军军官皆为帝国三所陆军军校中经过两到四年的系统培训,并且要在军队中获得严格的见习经验,才会获得正式的任命。

可以说,齐国陆军军官,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专业、最具军事素养的军官团体。

要知道,这个时期,英格兰王国的陆军训练一般会保持在最低限度,以便于每位军官都可以挥霍大量时间在户外运动和养马上,或者在城中快活度日,在舞会上去撩妹。他们的普通士兵仍然是高级将领口中所说的那种人渣,只能通过严肃的纪律和惩罚威胁才能将他们结合在一起,继而才能轻松地管束他们。

齐国是实施全民普遍义务兵役制度的国家,每个适龄国民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军队征召,然后再从中择优录取,筛选合适的士兵人选。

陆军的士兵一般会根据部署地点而确定服役年限,大部分都是四到五年,除役时间到了后,若是本人愿意,并通过军队技能考核后,可转为专业士官,延长服役期限。

与之相较的是,英格兰、法国、奥地利以及普鲁士等欧洲国家的军队士兵服役期限一般会长达十年以上,甚至有超过二十年的(这个时期,英格兰王国征募的士兵需服役21年),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军队的稳定性,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士兵老化。

尽管齐国陆军在纸面上的各种数据皆优于世界各国,但这支军队却在数十年里并未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考验,所面对的敌人皆为弱小而落后的国家或者部落土著。

即使,数年前,齐国曾在十天之内攻灭了安南王国,其表现足以惊艳,骇得周边国家无不惊恐莫名,甚至还大大震慑了强大的秦国,使之不敢站出来为自己的藩属主持“公道”。

但若是真的去研究和琢磨这场战争,你就会发现,齐国陆军之所以赢得如此轻松,打得这般精彩,并不是齐国军队战力足够强横。

安南被十日灭国,除了武器代差和火力密度大大不如齐国陆军外,更重要是在战争过程中,大量安南领兵将领都被齐国密谍所收买,或者畏于齐国的强大,要么选择临阵投降,要么选择消极避战,以至于让齐国陆军几乎没有遭到太大的激烈抵抗,便能长驱直入,仅数日便被对方攻破升龙城,俘虏郑主极其党羽,彻底颠覆并控制了黎朝。

不管怎样,齐国的陆军凭借强大的国力,战无不胜的名头,依然是一支让世界各国生畏的力量。

作为帝国军队组成一部分的齐印军则是帝国另外一支不可或缺的武装力量,尽管它的实力与帝国陆军相差甚远,忠诚度也令人怀疑,但它却在帝国对外开拓、镇压反抗势力、海外征战、保卫印度利益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支部队由不同战区武装力量组成,即由齐属孟加拉、科钦、广卫(以孟买为核心的周边地区)和津门(今卡拉奇)四个大的行政分区组建,分别应对孟加拉、南印度、马拉塔以及印度北部等地区的军事威胁。

这是印度地区历史上极为特别的一支武装力量,虽然他们的人员组成皆由当地居民构成,而且军饷来源也来自当地所征收的税款,但帝大齐国皇帝才是它的实际掌控者,听命于帝国军事枢密院和帝国总参谋部的调遣和部署。

齐印军的士兵来自印度地区不同种族,拥有不同的信仰,他们的制服看起来根本不像印度军队,虽然也与帝国陆军藏青色传统服饰截然不同,但风格和样式基本保持了齐国陆军的风范。

他们受到的训练也是齐国式的,部队的编号也是齐国的类型,但他们的中高级军官皆为齐国陆军军官充任。同样的,军队的升迁受赏也如帝国陆军一样,必须依功绩而定。

可能是长年在炎热的印度服役,不可避免会对军官团体的健康产生影响,不少齐印军中的军官都表现出早衰,精神萎靡,或者开始纵欲、暴食,但丰厚的待遇、低烈度的战斗,以及高高在上的地位,仍旧吸引了无数军官想尽各种办法成为其中一员。

齐印军虽然相较于帝国陆军装备较差、训练水平不高,但仍然是一台强大的战争机器——他们对战印度地方诸多旧式军队时具有超出一筹的战力优势,作战经验也不差,行事更为专业,而且其规模庞大,兵力人数超过八万人,几乎与普鲁士王国相当。

齐印军的兵源通常来自当地的军人种姓,他们对时代相传的职业相当骄傲,也保有一定的尊敬之心。在社会日益商品化经济的影响趋势下,依靠出卖劳动力为雇主服务赚取报酬,这些人员本身并没有近代国家观念和认同感。

在这些服役的印籍官兵眼中,齐国人与印度诸多王公及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相差不大。只要不违背传统村社认同感与宗教信仰,领取满意的军饷,他们就愿意向任何出资招募的雇主效忠。

不过,这么多年来,军队的指挥权始终把握在齐国人的手中,变相阻止印度土著人进入指挥决策层,以防止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

另外,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武器——火炮,也悉数由齐国人控制,从而在武器装备上对印度土著部队加以限制和约束。

当然,在多年战事和人数规模扩充中,军队官兵内部矛盾问题也开始出现。尽管印度土著士兵表现出一定的纪律与服从性,齐国军官也会试着学习当地语言与士兵沟通,但作为殖民统治阶层,他们总是会无意识地歧视这些土著士兵。

但大体上,印籍士兵还能忍受来自齐国上司的种族歧视和偏见,努力作战并保持印度“雇佣兵”的职业道德感个基本的操守。

尽管看似不可思议,但在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信仰不同宗教的土著雇佣兵看来,作为被雇佣的军事劳动力,不能因为一些不利因素影响自身职业的口碑,继而砸了自己的饭碗。

是的,加入齐印军对于一个普通印度土著而言,绝对是一个极为理想的职业,更是一个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好选择。

在印度地区,人均月收入不足七角钱的普通民众眼中,齐印军士兵可以获得三块钱高薪,而且还一年配发两套军服,以及日常供应烟、酒、糖、咖啡等稀有物资,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使得众多拥有一定军事技能的印度土著趋之如骛,纷纷以加入齐印军为荣。

“呵,只要我们愿意,可以在印度轻易征募一百万的士兵,然后以此征服整个世界!”广卫驻屯军司令、广威将军(少将)许超武站在阅兵台上,手搭凉棚看着校场上一队队齐印士兵在军官的棍棒调教下,冒着火辣辣的太阳,正在一丝不苟地进行基本队形训练,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百万军队?”广卫驻屯军参谋长、明威将军(准将)曹全听罢不由哑然,“即使将整个印度彻底征服,举亿万印度人口之力,也未必养的起这么庞大的军队。”

许超武只是笑了笑,并不作多解释。

不论印度土著部队数量如何庞大,训练如何有素,他们终究是炮灰部队,是帝国开疆扩土的一件趁手工具。

有鉴于齐法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军方在不断调遣海军战舰前往大西洋,以加强对法国本土及其海外领地的实施打击和封锁,同时也在加大抽调陆军部队进驻西西里、马耳他、北非,以及陈州、加勒比海,以应对法国军队的入侵。

其实,早在齐法互相宣战之前,军方就从孟加拉和印度两大总督区陆续抽取了六千余帝国陆军和齐印仆从军,加强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防守力度。

可是,八月下旬从埃及传来的消息,法国人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远征舰队,突袭了西西里岛,在岛上大量叛军的配合下,成功地在该岛西南港口马尔萨拉登陆,并往岛上输入了超过八千名法国士兵。

法军在登陆后稍事休整数日,便朝齐国于该岛的军政管理机关所在地巴勒莫进发。

尽管齐国在齐法关系紧张期间,曾未雨绸缪陆陆续续往西西里岛运送了两千多名士兵,使得齐国驻军人数超过六千余,但要防守这么一座面积两万五千余平方公里的大岛,仍旧有些力不从心。

更不消说,在某些“有心人”的蛊惑下,岛上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叛乱,极大地牵扯了齐国驻军的精力。

齐法战争爆发后,为了应对法国人可能发起的入侵,齐国驻军只能暂时放弃广袤的乡村地区,将主要兵力集中于巴勒莫、墨西拿、卡塔尼亚等几个港口城市,打造坚固城防,以对抗法军的登陆行动。

半个月前,本土电令印度驻屯军再抽调一万五千陆军和齐印仆从军,运送至地中海,准备支援西西里岛驻军,势必要保住这处好不容易才获得的重要据点,并适时对法国本土发起突袭。

广卫驻屯军被分配了四千兵额,已在十天前装船,送往苏伊士港,然后会通过铁路穿过苏伊士地峡进抵地中海沿岸的达米埃塔港,最终向西西里岛汇聚。

齐国不愿意跟法国进行大规模的陆地战斗,但并不意味着不敢跟法国人争夺西西里岛的归属权。

这要是让法国人夺取该岛,那不啻为向齐国狠狠地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太打脸了!

为了帝国的尊严,军方势必要死保西西里岛,并且还要将登陆的法军尽数歼灭。这样,才能彰显齐国的赫赫威势,才能初步建立帝国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考虑到兵力抽调后,会使得广卫总督区防守力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削弱,可能无法弹压临近的马拉塔帝国。在向本土军事枢密院和总参谋部报备后,地方驻屯军司令部遂下令征募一千名印度土著从军,稍稍弥补一下各个防区的部队缺额。

马拉塔帝国自二十多年前被帝国重创之后,曾安静地蛰伏了很长时间,不敢再掠帝国锋芒,也使得两国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但马拉塔帝国皇帝巴吉拉奥一世却并不是一个甘于平庸之辈,在这段难得的和平时期,他整顿内政,鼓励工商,训练新式军队。

马拉塔人帝国抛弃了陈旧的作战方法,聘请大量欧洲军事顾问和专家,根据欧洲和齐国的科学方法编制部队,演练最新的战斗模式。

八年前,马拉塔人趁着齐英战争,暂时无暇他顾的时机,悍然攻打了立国未久的海得拉巴王国,凭借军力上的优势,夺取了大片领土,并迫使对方签订了城下之盟,确立了马拉塔帝国在德干地区的霸主地位。

为了避免遭到齐国的斩首攻击,马拉塔帝国将首都从临近齐属广卫总督区的浦那迁至贾尔纳,并花重金将其打造成一座辉煌的帝国都城。

早在十几年前,为了维护齐国在印度地区的商业利益,曾对印度各个地方势力推行了休兵政策。该政策规定,未经齐国政府了解和同意,印度各邦不得擅自动兵,轻启战端,也不得和任何其他邦进行同盟或者领土谈判。各个地方势力的安全将以齐国军队(包括齐印军)来维持,抵抗任何入侵的外敌,作为回报,它们则各自割让部分主权领土,或者提供相应额度的税款,以支付这齐国军队日常的费用。

对于这样的政策,只有实力较弱的土邦王公才肯顺从,而实力强大的马拉塔在迈索尔王国表示拒绝后,也同样对此持以否定的态度。

马拉塔人深知齐国人干涉马拉塔人的事务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反对和齐国人建立任何同盟或者从属关系。帝国皇帝巴吉拉奥一世长期以来也尽力保持境内各方势力某种形式的团给,并一直竭力抵制齐国人对内部事务的干涉和渗透。

面对这么一个桀骜不驯的地方势力,齐国人早就想寻机再“削”它一顿,以便让对方认清现实,不要这么“乖张跳脱”。

“新任的上海警备司令李延良大概什么来?”许超武从副官手中接过一条湿毛巾,使劲地擦了一把脸,突然间想到了什么,转头向曹全问道。

“一周前收到他在建业发来的电报,说是已搭乘客轮在来的路上了。”曹全说道:“估摸着,也差不多这几天就到了。”

“哼,任命下来,居然迁延三个月才来赴任。……难道他极不情愿来印度就职吗?”许超武颇为不满地说道。

“呵呵,幸进之人,自是不愿离开本土,难免要磨磨蹭蹭,希望能获得陛下和枢密院的重新改任。”

“幸进之人?”许超武面色一冷,“哼,若是误了军机,照样军法从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