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章 囧困的俄罗斯人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33年10月2日,一场淅沥沥的小雨使得叶尼塞河面上显得更加清幽。河水在雨滴的打击,溅起水花,泛起涟漪,波光粼粼。

河水在雨中变得更加清澈,仿佛能洗净心灵上的尘埃。

雨滴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河岸两旁,树木翠挺拔,枝叶在雨中更加翠绿,也给人们带来一丝彻体的寒意。

在雨中,河面上飘起了薄雾,仿佛将河面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俄罗斯帝国叶尼塞督军区总督弗拉基米尔·加布洛夫伯爵披着一件来自齐国的橡胶雨披,头戴一顶名贵的紫貂毡帽,骑着一匹雄骏的顿河马,驻足于河岸边的一处高坡上,看着前方奔腾不息的叶尼塞河,久久不语。

“督军大人,我们回去吧!”叶尼塞督军区军事长官费多尔·斯莫洛夫上校大声说道:“沿河巡逻的士兵都会非常尽责地巡视河面,若是有鞑靼人偷渡过河,一定会及时发出警讯。我可以向你保证,在我们严密的防御下,鞑靼人是过不了河的。”

“马上就要入冬了……”加布洛夫伯爵轻声说道。

“是呀,这场秋雨一过,没几天就要入冬了。呃……”斯莫洛夫上校闻言,顺着总督的话就要接下去,但猛然间意识到冬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顿时话语为之一滞。

是呀,马上就要入冬了。

而叶尼塞河会在十月底十一月初,就会上冻结冰。

届时,这条大河还能阻挡那些鞑靼人杀过来吗?

尽管,在一个月前,他们趁着鞑靼人立足未稳之际,偷渡过河,向他们的军营驻地发起一场夜袭,毙杀数百敌人,还焚毁了他们大部分辎重物资。

但他知道,东边的鞑靼人是不会就此退却的。

为了准备向我们俄罗斯发起进攻,他们足足准备了两年时间,在我们曾经驻守的坎斯克堡囤积了大量的作战物资,瞧那架势,肯定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坚决攻入他们所驻守的叶尼塞督军区。

哦,可怕的鞑靼人!

说来也是可笑,自诩为文明世界的俄罗斯帝国,不仅军队中使用的制式武器不如东边的鞑靼人,甚至就连战斗素养和战斗技能也落后于对方。

鞑靼人的军队训练有素,军容严整,士气也很高昂,而且在人数上也占据相对优势。

反观己方,情形却是不太妙。

虽然,经过充分动员后,征召了两千余武装“志愿者”,加上驻守于整个防区的射击军部队和哥萨克骑兵,凑了四千多兵力。

但是,这点部队要想防守近千公里的叶尼塞河防线,可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只能在几处重点区域进行有限布防,以阻挡鞑靼人快速攻过来。

当然,督军区面临的最大挑战,还不是防守兵力的不足,而是可用于高强度作战的军用物资极度缺乏。

在数十年前,帝国在征服西伯利亚地区时,那可是仅凭数十上百名哥萨克,辅以少量的火器,便能大杀四方,肆意屠戮地方土著,使得帝国在短短不到五十多年时间,便从乌拉尔山,扩张至阿穆尔河流域。

然而,在两江流域遇到鞑靼人建立的渤海国后,帝国的好运便就此终结了。

在随后不到三十年,得到了齐国和明国支持的鞑靼人自东向西,又将俄罗斯帝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拓殖势力一路给反推了回来。

结雅河(精奇里江)地区的堡垒丢了,石勒喀河流域的军事据点也失去了,最后,连贝加尔湖地区的伊尔库茨克督军区也被鞑靼人所攻占。

在蛰伏十数年后,可能是所吞下的地盘已悉数消化吸收,渤海国又将贪婪的目光瞄向了叶尼塞河。

在探知渤海国准备发动入侵战争时,叶尼塞河督军区就不断派出使者,向莫斯科示警,并请求沙皇陛下调集更多的兵力和作战物资,以应对渤海国的进攻。

然而,帝国糟糕的财政,险恶的地缘军事冲突,使得帝国政府根本挤不出多余的资金,用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军事防御。

虽然帝国与瑞典结束了战争,但双方依旧在边境线两侧囤积了十数万军队,而且为了重建西部防线,无数的民夫和物资被动员起来,修筑了一座又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大大拖累了帝国那不甚丰裕的国库。

另外,帝国西南方向,克里米亚汗国时不时地纵兵杀入帝国腹地,掳掠人口,抢劫财物,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北高加索山区,由齐国人和波斯人扶持的几个王国也在不断蚕食南部边界领土,兵锋直抵捷列克河。

更让帝国深以为忌的是,在伏尔加河流域,卡尔梅克人(即土尔扈特部)似乎也得到了齐国人和波斯人的资助,不仅断绝了与帝国之间的附属进贡关系,还频频派出骑兵袭击帝国边疆军事据点和移民村落,准备将偌大的伏尔加河流域变成他们所属的牧场,对帝国南部腹地构成严重威胁。

帝国为了应对这些潜在的军事威胁,不得不组建更多的军队,使得帝国财政越发艰难。

此前,莫斯科就不断向西伯利亚几个督军区发来训令,要求他们尽可能地解送更多的皮毛、砂金,以及从东方交易而来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商品,以补充帝国虚弱的财政。

因而,当叶尼塞督军区向莫斯科请求军事援助时,毫不意外地遭到了拒绝。

在渤海国正在精心准备发起战争之际,莫斯科方面除了陆续送来三千多名农奴外,连一桶火药都没支援给他们。

不过,要是说沙皇陛下放弃了叶尼塞督军区也不对,至少他们还派了一支外交使团,前往东方的秦国,说是要说服这個强大的东方国家从喀尔喀蒙古方向对渤海国发起进攻,以此来阻止对方继续侵入叶尼塞河流域。

可能是为了坚定叶尼塞督军区的抵抗决心,也可能是不想丢掉这片丰裕的地方,莫斯科方面在去年曾承诺会调派八百到一千名射击军士兵过来,以加强当地的军事防御力量。

为此,整个督军区还为此欢喜鼓舞过,认为随着帝国一千名精锐的射击军士兵到来,在应对渤海国的大举入侵时,将会极大地增强地方军民的作战信心,在进行防守或者反击时,也更加游刃有余。

却未曾想到,三个月前,帝国政府突然变卦了,不仅没有派来任何援兵,反而将原定送来的一千五百名移民也取消了,更是从临近的托木斯克督军区抽调了八百名士兵返回防守较为薄弱的伏尔加河流域。

从多方渠道获悉,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病逝,帝国政府将准备联合奥地利人干涉波兰王位继承,要扶持奥古斯都二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克·奥古斯都三世为新任波兰国王,从而换取波兰在外交政策上倾向于俄罗斯帝国。

而波兰大多数贵族却一致提名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列琴斯基为王位继承人,列琴斯基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岳父,得到法国、西班牙和瑞典的强力支持。

据悉,帝国陆军元帅彼得·彼得罗维奇·拉西率领数万俄军进入波兰领土,声援奥古斯都。

而瑞典王国也不甘示弱,在库尔兰集结大军也进入波兰境内,表示对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坚定的支持,随后与俄军展开武装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在这种情势下,莫斯科方面哪里还顾得上遥远的叶尼塞督军区,只是发来训令,责令当地军政官员竭尽所能,最大限度抵抗渤海国的入侵。

也就是说,在波兰王位继承事务未彻底完结之前,别说叶尼塞督军区,就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都将无法获得帝国政府的任何援助。

三日前,潜入叶尼塞河东岸的哨探回报,说是渤海国又增兵了,暗中观察,至少派了一千五百名士兵,军需物资也拉了两百余马车,仅炮车就有二十余辆,整个队伍绵延数里。

得到增援渤海国军队并没有马上发起强渡叶尼塞河的军事行动,而是开始伐木堆土,修建永固营地,似乎在为长期军事进攻做准备。

加布洛夫伯爵却一眼看出了对方的企图,那就是等待冬天的到来,届时整个叶尼塞河面将会冰封上冻,而渤海军便可任选一处过河地点,从容不迫地杀过来。

不得不说,渤海军的将领表现非常专业,先是一步一步建立了系列后勤补给点,然后在冬季到来之前,进抵叶尼塞河,利用天气的因素,将俄军倚为天险的大河变成一道可以轻易跨过的冰面。

要知道,渤海军远道而来,若是就地取材,建造小舟或者木筏强渡叶尼塞河,必然会遭到严阵以待的俄军迎头痛击。

“斯莫洛夫上校,假如鞑靼人跨过叶尼塞河,以我们新卡钦斯基堡(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的防御能力,可以坚守多长时间?”加布洛夫伯爵轻声问道。

“督军大人,新卡钦斯基堡在一百多年前便作为一座重要的军事堡垒被建立起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整个城市拥有居民超过五千人,昔日以木制栅栏为主的防御围墙,大部分都被砖石巨木所替代。”斯莫洛夫上校颇为自信地说道:“而且,在获悉鞑靼人即将发动入侵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又动员无数的民夫将整个外围城防进行了加固,设置了更多的炮台。我相信,在面对鞑靼人的围攻时,我们一定会让他们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至于能坚守多长时间,那将取决于我们的物资储备。是的,督军大人,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物资,我们将会牢牢地守卫这座城市。”

“若是鞑靼人兵力足够雄厚,留下一部围困牵制我们,然后引大军攻略我们后方,从而断绝我们所有的物资补给通道,我们还能坚守下去吗?”加布洛夫伯爵心中实在没底,“我非常担心,因为波兰王位的问题,会引发帝国新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届时,我们可能在两三年之内都无法获得来自西部地区的任何支援,将不得不独自与鞑靼人相抗争。……要知道,鞑靼人的残暴,让所有人都会闻知而心怀恐惧。”

三十多年前,渤海国前后花费五年时间三次攻打伊尔库茨克城,在耗费了无数的物资和付出了数千余官兵的伤亡,渤海军最终攻克该城。为了泄愤,他们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阖城四千五百多军民几乎被屠戮殆尽,最后还将死难者的头颅割下,筑成了一座恐怖的京观,以威吓所有敢于反抗他们的敌人。

哦,上帝,若是我们在新卡钦斯基堡也做坚决抵抗的话,会不会也要步伊尔库茨克城的下场?

“督军大人,托木斯克督军区应该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我们陷入鞑靼人的围攻而见死不救吧?”斯莫洛夫上校眼角跳了跳,看着面前这位已心生惧意的贵族老爷,宽慰道:“即使帝国政府从托木斯克抽走了八百名射击军士兵,但他们仍拥有四千余兵力,在面对我们艰难抵抗鞑靼人的时候,一定会派兵支援我们的。若是我们叶尼塞督军区被打垮,那么对整个西伯利亚地区而言都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过去两年时间,我们已经与托木斯克督军区达成了一致意见,约定彼此互为依靠,共同面对任何来犯之敌。”

“托木斯克督军区在面对准噶尔人的军事威胁下,最终又能派出多少援兵过来呢?”

“准噶尔人遭到秦国人的连番打击,实力早已不复往昔,对托木斯克督军区的威胁明显减轻,应该不会牵制他们太多兵力。”斯莫洛夫上校说道:“据闻,准噶尔人在两个月前,曾派了一支使团前往秦国人的控制区,商讨停战事宜。所以,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准噶尔人将会转身应对哈萨克人,以彻底稳定后方的统治秩序。那么,可以想见,准噶尔人也不会冒着腹背受敌的风险,贸然攻击托木斯克督军区领地。所以,督军大人,请你再次写信,要求托木斯克督军区派出相应规模军力,在十二月底前抵达新卡钦斯基堡,与我们共同抗击鞑靼人的入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